回顧:三峽大壩耗資2千億,現在運行多年,它帶來了利潤,還是虧損呢?
三峽大壩到底是賺錢了還是虧錢了?
這個問題自從修建開始就一直縈繞在三峽的上空。
三峽大壩放水
如今,三峽水電站已經投入運行十幾年了,它帶來了利潤,還是虧損呢?
要知道三峽並不是一個純商業發電目的的建築,它的裡面蘊含了多項功能,所以我們必須以多個角度來看待三峽大壩。
大峽大壩同時也是發電站
宏偉的三峽
有人會說,計算三峽水電站有沒有盈利很簡單,算它一年發電的總量,然後按照現在的電價算一年的收入。
接着再算出這十幾年的總收入,對比三峽投入的成本,不就可以看出來三峽到底是虧了還是賺了。
三峽水電站是世界第一大水利工程,它的蓄水規模達到了驚人的393億立方米,正常水位高度175米,大壩的長度有2335米。
作爲水電站,三峽大壩擁有34臺發電機,其中有32臺的發電量在700兆瓦,剩下兩臺在50兆瓦,總容量爲22500兆瓦。
三峽水電站一覽
根據三峽的發電量以及市場的價格,平均下來三峽發出的電價格僅爲0.25元/度。
當年建設三峽一共在工程上投入了2039億元,這些錢一部分是國家撥款,還有一部分來自於葛洲壩的利潤以及我國每戶人家電費的0.003元/度。
三峽每年的發電量都在2000億度以上,這樣算下來,其實沒過幾年就能追回建設成本。
但是,三峽每年還需要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維護,這樣看下來,每年賺取的電費,還有很大一部分需要投入到大壩的保養中。
三峽水電站的發電機
於是,有些人說,三峽就是一個賠本買賣,根本賺不到錢,事實真是如此嗎?
要明白,電站屬於民生基礎建築,我國修建三峽的初衷,絕對不是爲了掙老百姓的錢。
0.25元/度這個價格在全球範圍內都是非常低廉的,一些國家的電站屬於私人企業,以盈利爲主。
而且,三峽大壩在我國不僅僅是發電這麼簡單,它還具有水利、航運、環保等多個方面的作用。
這些的價值,是無法進行準確的估量的。
我國的電錶
三峽真正的價值
三峽除了發電之外的另一個巨大功能就是航運,在三峽沒有投入使用之前,長江中下游的航運承載能力只有1000萬噸。
原因在於,長江中下游到了秋冬季節水量減少,很多吃水較深的貨輪沒辦法在長江上航行,導致很多貨物必須分批轉移到吃水量小的貨船上。
或者乾脆採取其他路徑,比如火車運輸,這樣成本就會增加。
長江航運
長江三峽投入之後,年運輸量從1000萬噸提高到了5000萬噸,航運能力直線上升。
有了這條航道,很多貨物可以直接在港口承接,然後駛入內陸地區,將長三角和內陸緊密連接起來。
這其中所創造的價值,甚至可以說超過了發電的利潤,也讓長江“黃金水道”的地位更加鞏固。
三峽水電站自帶一個水庫,基本上隨時都蓄有68億立方米的水,而它的最大容納量是393億立方米。
三峽水庫
我們都知道,水庫其實就是人造湖泊,它的目的是在洪水爆發或者發生乾旱的情況下,對水量進行動態調節。
2022年的夏季熱浪,長江上游的四川和重慶出現了有記載以來最熱的溫度,導致川渝大旱。
如果沒有長江三峽水庫,那麼下游也將一同承擔這場乾旱。
三峽水庫水位從在這期間從147.2米下跌到了145.8米,爲中下游補水約5億立方米,以保證航運暢通,同時也緩解中下游的乾旱。
2022年三峽水庫的水位有下降
如果是洪水來襲,那麼三峽就會將來勢洶洶的洪水儲存在水庫裡,既可以發電,又可以抗洪,一舉兩得。
因爲三峽調節了數量,減少了下游的洪澇災害,保證了糧食的豐收,這些價值同樣無法準確估量。
三峽水庫相當於一個人工湖,面積僅次於我國的微山湖,它的存在改善了長江沿岸的生態環境,創造了很多溼地。
我國的微山湖
很多長江魚類的培育實驗,都被轉移到三峽水庫進行,這裡成爲了一個魚類保護中心。
三峽水庫創造的生態,還吸引來了很多鳥類,其中就有珍稀物種海南虎斑鳽,這種鳥是世界最神秘的鳥類之一,曾一度認爲在野外絕絕跡。
三峽創造出來的生態價值,同樣無法用金錢來衡量。
由此可見,單純用發電賺的錢來衡量三峽賺了或者虧了,其實是很膚淺的想法。
珍稀的海南虎斑鳽
爲了三峽的努力
修建三峽水電站並不是我國一時腦門發熱想到了的,它從立項到真正建設,中間的跨度足足有100年。
1919年,民國剛成立沒多久,孫中山先生就提出,我國應該擁有一座自己的大型水電站。
於是,他不遠萬里請來美國的水利工程專家,在三峽地區進行測繪。
可惜,那個時代的中國因爲各種不穩定,最終水電站計劃不了了之。
民國時期的三峽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開始對基礎建設進行大量的修建,在三峽之前就有了葛洲壩水電站,這是我國當時最大的水力發電站。
1984年,關於三峽建設的方案得到批准,當時的計劃是修建150米高的水壩。
1994年,大壩正式開始動工,2006年,工程全線竣工,進入到了發電機組裝工作。
2012年組裝完成,整座水電站投入運行。
修建三峽
因爲蓄水會淹沒重慶和湖北21個市縣,因此不得不對當地的居民進行搬遷。
我國的傳統文化向來都是安土重遷,沒人願意離開自己的故鄉去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
當這些人聽說,三峽大壩建成之後對我國的影響,舍小家爲大家,他們走上了遷徙的道路。
這些爲了三峽做出巨大犧牲,背井離鄉的人們叫做“三峽移民”。
三峽的建設不是我國的施工隊埋頭苦幹就能完成的,它還有我國人民的雙向奔赴。
三峽移民們
三峽的未來
作爲世界水力發電的主力軍,三峽水電站成爲了世界水利工程的領頭羊。
我國的發電中,火力發電依舊佔據了很大的比重,2021年火力發電佔據了總電量的70%以上,而水力發電佔據了14.87%,核電僅佔比4.99%。
總的來看,發電依舊是化石能源的天下,清潔能源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不過欣慰的是,水力發電開始發揮作用,不再是火力發電一家獨大。
火力發電站
我國的火力發電主要是煤,尤其是北方地區,冬天還有集中供暖。
火力發電的缺點就是,產生污染、排放二氧化碳、消耗能源,並且火力發電需要先轉化爲熱能,然後再轉化爲電能,這其中會有能量的浪費。
火力發電的效率在35%到40%之間,並不算很高,但是架不住煤炭多。
而水力發電,中小型發電機組的效率在75%到85%,大型的機組的效率更是達到了90%以上。
看效率,水力發電完勝火力發電。
火力發電站的吞雲吐霧
但是火力發電有幾個優點是水力發電無法匹敵的,首先就是不受地形控制。
水電站只能修在水量豐沛的地區,而火力發電,只要有塊地就能建造火力發電站。
其次,火力發電的成本還是比水力發電要便宜,它是目前最便宜的發電形式。
短期來看,水力發電想要撼動火力發電的地位,還需要很長時間。
水力發電對地勢要求高
不過三峽也爲自己開闢了一條新的路,那就是旅遊。
長江有兩個三峽,一個是詩人們詩句中的三峽,另一個則是三峽大壩。
前者可以讓遊客領略我國的大好河山,後者可以讓遊客看到世界第一水利的壯觀。
三峽旅遊
2015年,三峽大壩成爲了長江最受歡迎的30個景點之一,成爲了新晉旅遊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