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響/兩岸通水生態危機 金門將嚴謹檢測與淨化

在金門捕獲的紅鰭鮊(總統魚),個頭相當大。圖/陳光耀提供

本報昨獨家報導兩岸通水通出生態大麻煩,衍生外來魚種紅鰭鮊(俗稱總統魚)等入侵危機。金門縣自來水廠廠長楊沁杭說,前幾年因嚴重缺水,原水才直接注入湖泊,近年原水會先放到受水池,後續也會持續採最嚴謹態度進行檢測與淨化程序,並請專家學者檢視各種水源狀況,減少外來種衝擊。

金門自民國107年與大陸通水以來,由晉江輸往金門的原水累計已有3500多萬公噸,爲降雨不均的金門起到水源穩定的作用。尤其109、110連兩年年降雨量僅470餘公釐,旱情嚴重,因有晉江供水才免於缺水。

楊沁杭說,前幾年因嚴重缺水,纔將原水直接注入湖泊,目前原水需經受水池與淨水廠處理。

他也提及,陸水引入後,金門地下水、湖庫水轉型爲備載水源,其中地下水持續減抽,配水量佔比已自民國107年的58.1%,降至今年上半年的9.7%,107年至112年已減抽約1240萬噸地下水,涵養地下水成效顯著。

金門縣前建設處長李有忠透露,先前就接獲陳光耀通報,目前總統魚等外來魚種,恐已在田埔受水池中形成新的生態鏈。

李有忠還說,建設處也在觀察,淨水場處理過的水排到農塘是否也有影響,部分農塘好像也出現強勢外來種土蝨,值得後續關注。

金門籍立委陳玉珍表示,縣府如有提出需求,需要她請大陸管控好原水,她願意協助溝通,希望兩岸一起來努力,減少生態物種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