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引擎譚待:希望幫助企業“數據飛輪”加速運轉

(原標題:火山引擎譚待:希望幫助企業“數據飛輪”加速運轉)

9月19日,“數據飛輪·2023火山引擎V-Tech數據驅動科技峰會” 在上海舉辦。在會上,火山引擎提出了數據驅動的新範式——數據飛輪。針對以往企業“有數據,但不驅動”的問題,數據飛輪以數據消費爲核心,使企業數據流充分融入業務流,增強業務發展動力。

火山引擎總裁譚待在發言中表示,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數據驅動的重要性,併爲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但直到目前,仍然有很多企業“有數據,但是不驅動”。火山引擎通過與諸多企業的深度合作,對這個問題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譚待提到,如果將企業中的角色簡化成“決策者”,“中層管理者”和“一線人員”三部分,就可以發現企業內部的不同人員,對數據驅動需求完全不同。如需實現“端到端”的數據驅動,就需要針對不同角色,分別滿足其對數據驅動的需求。

對於企業的決策層來說,最大的訴求是希望對企業擁有足夠的掌控力,能夠隨時隨地瞭解業務最新動態,業務核心指標是否完成等等。但現狀是,大部分企業決策者,只能通過定期召開會議來了解情況,通過彙報、報告、報表等渠道瞭解情況,既無法確保及時性,也可能被不真實的數據表現所矇蔽。

對於中層管理者來說,則不僅要及時瞭解業務運營情況,還需要在發現問題之後,能夠通過數據分析,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制定解決方案。但現實中,中層管理者們往往找不到既懂業務又懂數據的人,指標和業務對不上,有數據也用不起來;同時關鍵數據往往缺失,數據提交效率低,導致業務層面錯過戰機。更糟的是,數據有時還存在謬誤,導致實際業務推動過程中,出現錯誤判斷。

對於身處企業一線的基層執行同事,希望數據能夠推動更好的策略制定和效果驗證。但實際情況是,一方面往往因老闆的臨時要求而通宵加班,另一方面自己的需求又很難得到研發團隊的滿足,在具體執行中只能或主動、或被動地“拍腦袋”,導致項目結果非常高的不確定性。

譚待表示,數據驅動,最終一定要落在企業不同人員對數據的消費上。數據中臺,只是企業在實現“數據驅動”中的一個步驟,並不能直接解決企業中“三類人的困惑”,如果不把數據消費的最終場景解決,再好的基礎建設終究也是無用功。

譚待回顧了字節跳動構建自身數據體系的過程。他提到,字節跳動在公司創業初期,A/B測試得到大量運用。隨着A/B測試越做越多,產品和研發也都需要依靠數據分析提供策略依據,所以開發了敏捷BI(風神)。至2015、2016年左右,字節跳動每個員工平均每天要看30張左右的風神(數據運營平臺)圖表。隨着業務的多元化,字節跳動又開發了客戶數據平臺、管理駕駛艙等產品,滿足企業內部不同角色對數據分析的需求。

隨着數據規模越來越大,爲提升數據分析的速度,字節跳動又推出了實時數倉ByteHouse,支持企業內部數萬員工的日常工作,並通過DataLeap平臺實現數據開發治理規範化。爲解決業務與數據互相理解的問題,又設立了數據BP機制。字節內部的數據體系建設,完全從數據消費的維度出發。這些平臺的建設和使用,很好的支持了頭條、抖音、電商等字節內部不同業務的快速發展。而很多業內數據驅動做的好的公司,也都基本遵循了這一邏輯。

火山引擎認爲,要實現數據驅動,必須以終爲始,以數據消費作爲數據驅動的核心進行建設。只有通過更頻繁的數據消費,讓數據真的“活”起來、用起來,才能更好驅動業務的增長,針對性的指導底層的數據建設。

這需要讓企業中的每一個角色、每一個工種、每一個不同崗位,都加入數據消費的行業,讓每一個人都做到“心中有數”。隨着企業中數據消費者數量越來越多、密度越來越高,企業所積蓄的數據驅動的勢能也就越來越大。最終構成整個企業的數據飛輪。火山引擎認爲,這種以“數據消費”爲核心,構建數據飛輪的方式,也將成爲企業實現數據驅動的新範式。(作者:周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