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未來金融衝擊概率上升
截至今年10月,標普500指數年內累計上漲約20%,國際金價於上週盤中突破2800美元關口創歷史新高,過去1年比特幣價格漲近97%……
資產價格與全球經濟面臨的各種不確定性之間的日益脫節,正導致未來金融衝擊的可能性上升。當波動性追趕不確定性時,下行風險可能會大幅上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上月發佈的《全球金融穩定報告》中警告。
IMF貨幣與資本市場部助理主任Jason Wu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鑑於全球各地頻發的地緣政治衝突,及今年截至目前的選舉,並考慮到新當選政府將制定的政策尚不清晰,我們面臨的地緣政治風險和經濟不確定性相當高。
Jason Wu解釋道:“鑑於如此多樣的不確定性,令人擔憂的是金融市場的波動似乎並沒有真正反映出我們所面臨的不確定性程度。”
《全球金融穩定報告》稱,雖然近期的金融穩定風險依然可控,但隨着高度的經濟不確定性與較低的金融波動性之間脫節日益嚴重,未來的下行風險在加劇。
高度的經濟不確定性與較低的金融波動性之間脫節日益嚴重
Jason Wu分析稱,形成上述脫節的原因有幾個方面。
首先,教科書式的理由是,投資者的風險偏好仍然很高,投資情緒相當活躍。換句話說,投資者要求從資產中獲得的風險溢價並沒有特別高,從而使得金融市場保持較低的波動性。
其次,這源於投資者對包括央行在內的政策制定者的信任增加,相信後者擁有應對任何金融市場動盪或金融體系不穩定的工具。
事實上,今年8月初的市場動盪已讓我們得以窺見這一風險。
在日本央行於7月底加息之後,美日利差迅速收窄,加之8月初美國就業報告疲軟,導致日元對美元匯率走強。這反過來又加速了槓桿化日元套利交易的平倉,並刺激了股市拋售。日經指數單日狂瀉12%,創下1987年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
與此同時,波動性的大幅上升使對衝基金和採用動量策略的交易機構等部分投資者觸及了風險限額,從而引發了更多拋售。
報告認爲,在這種情況下,部分金融機構可能會被迫出售資產或實施資產負債表去槓桿,以滿足追加保證金或風險限額的要求。此類行動雖有可能保護單家機構,但在實際中卻可能加劇市場的拋售。
“IMF在報告沒有詳盡地列出可能發生這種情況的原因。但我們試圖傳達的關鍵觀點是,隨着波動性和不確定性之間的脫節,我們在過去已經看到,波動性可能會突然飆升,而正是在這些時期,金融體系將受到考驗,經濟韌性將受到挑戰。”Jason Wu補充道。
IMF預測,鑑於短期增長風險適度可控,2025年全球經濟增速低於《世界經濟展望》基線水平的概率約爲58%。由於金融環境保持寬鬆,信貸健康增長,所以尾部結果並不是十分嚴峻。
然而,考慮到不確定性、地緣政治風險和金融市場波動性之間存在嚴重脫節,波動性很可能會出現更普遍的大幅上升。在某種情況下,假設出現類似今年8月的金融環境收緊的情況,且持續時長達一整個季度,恐導致2025年全球經濟增速低於《世界經濟展望》基線水平的概率上升至75%左右,與新冠危機的峰值相當。
新興市場要警惕美聯儲寬鬆貨幣政策路徑反覆
當地時間7日,美聯儲11月將召開議息會議。隨着最新數據顯示經濟情況有所改善,連續大幅降息的概率被基本排除,機構與投資者普遍預計,美聯儲將在今年剩餘兩次會議上分別降息25個基點。
Jason Wu表示,總的來說,包括美聯儲在內的全球貨幣政策放鬆對新興市場是有支持作用的。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我們正生活在一個高度不確定時期,高不確定性也會對新興市場產生顯著影響。”他補充道。
“例如,即使投資者預期貨幣政策將繼續放鬆,一旦再次發生通脹衝擊,將改變對貨幣寬鬆程度的預期。在此期間,我們過去已經看到,新興市場對這類衝擊非常敏感。可能會出現貨幣貶值、資本外流等情況。”Jason Wu補充道。
IMF貨幣與資本市場部金融監管處副處長卡約·費雷拉(Caio Ferreira)向記者表示,這意味着,央行在執行貨幣政策時要與市場進行充分、明確的溝通,以減少不確定性。“尤其要明確的是,央行不會對個別數據作出過度反應。”他補充道。
IMF建議,在通脹仍頑固高於目標水平的國家,央行應抑制投資者對貨幣政策放鬆的過於樂觀的預期。在通脹非常接近或已處於目標水平的國家,如果有證據表明通脹最終可能在一段時間內低於目標水平,那麼政策制定者應該對更快放鬆政策持開放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