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節性養生大法 讓腸胃重新活躍的妙招曝光

季節性養生大法 讓腸胃重新活躍的妙招曝光。(示意圖/Shutterstock)

中醫的時間醫學,強調要順應四時養生,也就是利用季節性養生大法,來順應身體機能四季變化,當然脾胃疾病發生的時間也不例外!

在門診中就有遇過一名女性的脾胃病患者,都是在每年的特定季節現身,我都跟她開玩笑說:「我們是牛郎與織女,一年就這些日子可以見面。」她每到夏天食慾就變差、體重變輕,甚至還會精神不濟。也遇過一名年輕的女患者,只要一換季腹瀉就會發作,每逢季節轉換時症狀都會加重,簡直比氣象報告還要準。

●四季容易造成脾胃病的原因

【春季】

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中醫認爲春天屬「肝」。此時肝火旺盛,容易有鬱結不舒、容易焦躁、易怒的現象產生,主要原因在於中醫五行學說的「木克土」(中醫五行:木屬肝,火屬心,土屬脾,金屬肺),所以春天時,脾胃就容易變成肝的「受氣包」。

當肝太旺時,連帶着脾胃就會受到影響,造成脾虛。此外,胃出血、消化性潰瘍也最容易在春天發病或症狀加重。飲食建議:以健脾和胃爲主。

→飲食上可以多攝取小米、玉米、糙米。

【夏季】

臺灣的夏季氣候潮溼悶熱,同時也是腸胃病的好發季節,這個時候細菌繁殖速度非常快,所以食物很容易腐敗或變質。

此外,由於天氣悶熱,很多人喜歡吃冰冷食物、飲品來消暑,但食用過量容易傷脾而導致「脾失健運」,脾的運輸消化功能失常,稍不注意就容易發生腹瀉、腹痛的情形。症狀輕微者,出現腹鳴、腸鳴、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嚴重者則面黃肌瘦、四肢無力,甚至四肢水腫的情形。

→飲食建議:夏季飲食以健脾利溼爲主,可以多補充山藥、白扁豆、蓮子、薏仁。

【秋季】

立秋時節氣候多變涼爽,陽氣也開始漸衰,這時很多人會感到食慾大增、睡眠時間增長。

身體爲了抵抗寒冷,也會開始儲存脂肪而造成發胖,或容易暴飲暴食,加重腸胃的負擔,導致消化功能的紊亂,而季節性便秘,也常在秋燥的時令顯得更爲突出。加上晝夜溫差大,腹部容易着涼,使腸胃蠕動變化而導致腹瀉。

→飲食建議:立秋飲食以補中益氣爲主,飲食方面以溫食,像是粥品就相當適合。此外多補充養血生津的大棗,也很推薦脾虛、氣血兩虧的患者食用。

【冬季】

冬天的寒邪,容易損傷脾胃陽氣,易引發胃病。有虛寒性胃病的人,在遇到氣溫低的冬季當然就會更加不適,會有疼痛、脹氣等情形出現,所以要特別注意溫養食療與防寒保暖。

不過特別提醒,冬天雖是進補的好時節,也要講究節制,切勿暴飲暴食,如果一次吃得太多,是會把脾累壞了!其次是冬季嗜食辛辣刺激食物的人,若飲食不節制,更容易損傷脾胃,反而失去調養脾胃的原意。

冬季陽氣虛,脾陽不足,胃脘部受空氣的影響,胃酸分泌也會增加。使得保護胃部屏障的胃黏膜作用減弱,繼而出現胃潰瘍等症狀。

→飲食建議:以溫補爲主。冬天養脾可以多吃一些牛、羊肉、五穀雜糧、堅果,尤其像堅果是非常好的健脾食物,不過也因屬性較溫燥,適量即可。

本文節錄自:【讓腸胃動起來:暖男中醫師教你順時養生術+養腸操,遠離胃痛、腹脹、便秘、食慾不振】一書

《讓腸胃動起來》書封。(圖/時報出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