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館館長共話黨的百年光輝歷程

中共一大紀念館館長薛峰——

建設好黨的精神家園

上海興業路76號,中共一大會址中國共產黨從這裡誕生。

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開幕。

2017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前往中共一大會址瞻仰。總書記動情地說,毛澤東同志稱這裡是中國共產黨的“產牀”,這個比喻很形象,我看這裡也是我們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總書記強調,只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鬥,才能讓中國共產黨永遠年輕。只要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苦幹實幹,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巨輪就一定能夠乘風破浪、勝利駛向光輝的彼岸。

當年會址處的展覽序廳,如今以宣誓大廳的嶄新面貌呈現。它見證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與使命,闡釋中國共產黨人百年再出發的擔當與情懷。

2020年11月,中共一大會址閉館修繕,2021年4月修繕完成。烏漆木門、硃紅窗櫺……這幢歷經百年的石庫門建築,再次煥發風華

與會址一街之隔,2021年6月3日,歷經近兩年的建設,中共一大紀念館以嶄新面貌,迎接建黨百年。

新館提供了更豐富、更完備、更充足的展陳空間。我們從館藏12萬件(套)文物和近年來從國際國內新徵集的檔案史料中精挑細選612件文物展品,加上各類圖片、藝術展項等展品,展品總量1168件。其中包括1920年問世的《共產黨宣言》第一個中文全譯本等珍貴文物。

回望百年黨史,中共一大是偉大的開端。中共一大紀念館將用高度的責任心,堅持政治導向,賡續紅色基因,強化服務意識,努力奮鬥,建設好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

記者 曹玲娟採訪整理

南湖革命紀念館館長張憲義——

小小紅船載千鈞

1921年夏天,嘉興南湖,一片“蒹葭楊柳,菱葉荷花,綠浸波光,碧開天影”的風光。當時,一羣熱血青年滿懷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理想信念,從上海興業路轉移到嘉興南湖。經過一天的緊張工作,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這裡的一條遊船上勝利閉幕。會議選舉了中央領導機關,莊嚴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這條小船因而獲得了一個永載中國革命史冊的名字——紅船。南湖紅船見證了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變,從此也承載了一種精神——“紅船精神”。“紅船精神”的主要內涵是開天闢地、敢爲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立黨爲公、忠誠爲民的奉獻精神。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對共產主義理想的不懈追求、對人民大衆的赤子之心融會其中,始終伴隨着中國革命的光輝歷程

在建黨百年的歷史裡,“紅船精神”一直是激勵和鼓舞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戰勝一切困難、奪取革命勝利的法寶和支柱。“紅船精神”是歷史的,也是時代的,具有超越時空的恆久價值和旺盛生命力。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上,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道路上,我們要“結合時代特點,大力弘揚‘紅船精神’”。

這幾年,南湖革命紀念館依託紅色資源,始終致力於傳播弘揚“紅船精神”,形成了館內館外、線上線下、全方位、立體化的宣教格局。紀念館打造了一支“紅船講解員小分隊”,走進企業、社區、學校、軍營、農村,開展宣講,向大衆傳播“紅船精神”。當好“紅船精神”的研究員、宣傳員和服務員,傳承弘揚好“紅船精神”,是我們的光榮職責和使命。

(記者 方 敏採訪整理)

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館長王小玲——

石破天驚第一槍

1927年春夏,正當國共合作的北伐戰爭節節勝利之際,國民黨反動派背叛革命、背叛人民,向中國共產黨人和革命羣衆舉起了血腥的屠刀,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宣告失敗;7月中旬,中共中央在極爲嚴峻的形勢下決定準備發動武裝起義;8月1日凌晨,在黨直接掌握和影響下的軍隊2萬餘人舉行南昌起義,經過4個多小時的激烈戰鬥,起義軍佔領南昌城。

2017年8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週年大會上指出:“南昌城頭的槍聲,像劃破夜空的一道閃電,使中國人民在黑暗中看到了革命的希望,在逆境中看到了奮起的力量。南昌起義連同秋收起義、廣州起義以及其他許多地區的武裝起義,標誌着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的開端,開啓了中國革命新紀元。”

一隻強勁有力的大手,從崩裂的石塊中伸出,扣動着直指蒼穹的步槍的扳機……在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序廳正中,有一座名爲《石破天驚》的圓雕,它向世人展現着南昌起義的重大歷史意義:中國共產黨人不畏強暴、堅持革命,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八一起義紀念館作爲“八一軍旗升起的地方”,承載和蘊含着豐富紅色文化資源,爲讓革命文物“活”起來,把紅色基因傳承好,陳列展覽採用多媒體場景、360度全息投影等手段,增強展覽的表現力,拉近遊客與歷史的距離。今年,圍繞建黨百年,紀念館重點舉辦《百年回望 紅心向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主題展》,展出珍貴照片約400張,文物400件(套),展示一代代共產黨員永恆的信仰追求和感人肺腑的初心故事

(記者 周 歡採訪整理)

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副館長林道喜——

星星之火終燎原

井岡山,“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在這裡點燃,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在這裡誕生,“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勝利道路由這裡開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井岡山是革命的山、戰鬥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榮的山,每次來緬懷革命先烈,思想都受到洗禮,心靈都產生觸動。

走進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回望那段崢嶸歲月,感受革命先烈們的豪情壯志,既是追尋英雄精神,也是尋找紅色基因的傳承力量。“堅定信念、艱苦奮鬥,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羣衆、勇於勝利”,在血與火中鍛造的井岡山精神,放射着新的時代光芒。

紅色土地蘊藏着精神富礦,紅色故事永遠是我們的精神養料。挖掘並講好革命先烈的故事,我們始終在路上。李尚發的鹽罐陳嬌枝的米缸,作爲我們館藏的一級文物,傳遞着“有鹽同鹹、無鹽同淡”的魚水之情,彰顯了黨領導下的紅軍鐵的紀律”,這些都是我們黨密切聯繫羣衆的生動案例。

在挑糧小道上扛一根扁擔,去八角樓裡尋一盞油燈;在紅軍村寨裡打一雙草鞋,去茨坪舊居前上一節微黨課……在井岡山,紅色德育課程越來越豐富,引導參觀者以體驗的方式,感受紅軍當年穿草鞋、吃野菜、披蓑衣的艱苦環境,在耳濡目染中傳承紅軍不怕困難、英勇頑強的革命精神,學習紅軍把稻草比作“金絲被”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讓紅色種子在人們心底生根發芽,結出砥礪前行的自信自強之果。

今年以來,截至6月20日,井岡山革命博物館接待參觀人數達80萬餘人次,團隊1.5萬餘批。今年前5個月,共舉辦培訓班2000多期,培訓學員12萬餘人。井岡山已成爲人們心中理想信念的精神高地。未來,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將繼續把井岡山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

(記者 王 丹採訪整理)

古田會議紀念館副館長鄧宇河——

古田會議鑄軍魂

古田會議是我們黨和人民軍隊建設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會議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原則,新型人民軍隊由此走上了發展壯大的歷史征程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堅持從思想上政治上建設部隊,是我軍建設的一條基本原則,是能打仗、打勝仗的政治保證。過去我們是這麼做的,現在也必須這麼做。”

古田會議的故事,還得從1929年1月紅四軍轉戰贛南、進軍閩西說起。當時,紅四軍內部成分複雜,存在單純軍事觀點、極端民主化等錯誤思想傾向。怎樣建設我們的黨和軍隊,在黨內有不同的認識和理解。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根據中央九月來信精神,毛澤東、朱德、陳毅等同志在福建省上杭縣古田鎮的廖氏宗祠內領導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即著名的古田會議。

當時,代表們擠滿了大廳,大家聆聽了毛澤東同志闡述建黨、建軍思想,一致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決議案》,確立了黨指揮槍的根本原則,劃清了新型人民軍隊同一切舊式軍隊的界限。

今天的紀念館裡,保存了紅軍攻下長汀城後,在當地的服裝廠趕製的第一套軍裝。紅軍有了統一的服裝,思想上更是脫胎換骨。從此之後,在中國共產黨的絕對領導下,軍旗跟着黨旗走,一支新型的人民軍隊成爲黨在革命道路上披荊斬棘、克敵制勝的重要支撐。

古田會議紀念館10個展廳內陳列着350多幅照片、300多件文物,從紅軍小號到紅軍軍旗,從中央發給紅四軍前委的指示信到寫有“六項注意”的紅軍包袱布,生動展示了人民軍隊在古田會議精神指引下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壯闊歷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是沿着老一輩革命家開闢的正確道路,從戰爭年代到改革開放,人民軍隊一路凱歌高奏、奮勇向前。

(記者 王崟欣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