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名人堂/不菸、不酒、不嚼檳榔 也會罹口腔癌
口腔癌是臺灣發生率第6高的癌症,首先聯想到的是嚼食檳榔、吸菸、喝酒者等口腔癌高風險族羣,然而,一羣無煙、無檳、無酒者,卻悄然成爲口腔癌的潛在候選人。
衛福部口腔健康司統計,非典型口腔癌患者比率,99至106年間爲12.46%,107至110年攀升至15.46%,長期使用煙、酒、檳榔的典型口腔癌患者以男性爲主,男女比爲25:1,非典型口腔癌的男女比趨近1:1,意即女性亦暴露於風險中。
非典型口腔癌 7成未及時發現
從107年至110年口腔癌第四期相對存活率,無煙酒檳的非典型口腔癌爲41.05%,低於高煙檳酒典型口腔癌的45.72%,不可輕忽。
在我執業經歷中,遇過許多無煙無酒無檳榔的癌友,有近7成未曾意識到牙齦出血、口腔內類似嘴破的潰瘍,可能是口腔癌的症狀,直到出現第2期之後的癌變才尋求協助。
例如一位患者牙齦反覆出血,後來被診斷爲舌癌末期而離世;另一位癌友因牙套不密合,配戴時摩擦舌頭導致潰瘍,長此以往竟發現舌頭產生病變、罹患舌癌,所幸是第2期,得以及早治療。
也要提醒曾抽菸、嚼食檳榔者,別以爲戒除就掉以輕心,一位病人發現口腔有白斑狀變異後,雖戒除香菸及檳榔,但近20年後仍不幸因反覆齒源性口腔潰瘍而罹患口腔頰部癌,好在有警覺,目前穩定控制病情。
口腔衛生不良、反覆潰瘍要注意
研究顯示,原先若長期使用煙、酒、檳榔的民衆,罹患口腔癌風險較一般大衆高出123倍,且每天10顆檳榔、長達10年以上者,即使戒掉檳榔,罹患口腔癌風險仍持續10年以上,需要定期檢查。
非典型口腔癌4大風險情境,分別是口腔衛生不良、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反覆口腔潰瘍(例如因假牙刺激或刮破口腔黏膜),以及經常食用過燙食物等。
口腔腫塊2周沒好 儘速就醫
身處上述非典型口腔癌風險的民衆,務必謹慎留意口腔變化,定期檢查;倘若口腔出現紅白斑、潰瘍、不明原因無痛腫塊,且超過2周未癒合,請特別留意,儘速就醫,才能防微杜漸。
民衆應提高警覺,政府更該提供更有力的防治策略。例如鼓勵牙科或口腔外科等相關科別發展臨牀檢查指引,在民衆洗牙或治療時協助檢查,並提供轉介誘因,一旦發現中重度以上口腔黏膜病變患者,應比照現行篩檢後主動追陽計劃,給予基層醫療院所適當鼓勵,以鼓勵基層牙醫師關照非典型族羣,促進疑似病人積極檢查,提高治癒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