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在寶島的日常是怎樣的?派人來大陸採購年貨,吃飯全中式

蔣介石敗退寶島之後曾經一度想“光復”大陸,但是隨着其年齡的增長和大陸社會主義事業的逐漸繁盛,蔣介石的意志逐漸消沉下去,不再對“打回”大陸抱有幻想。晚年的蔣介石慢慢過起了既像普通老人又不同於其他人的生活。

一、早睡早起

翁元是蔣介石的管家,照顧蔣家起居幾十載,蔣家每個人特別是蔣介石本人,吃喝拉撒睡等生活各項對於翁元來說都如數家珍。

蔣介石的士林官邸位於臺北市的一座生態公園內,三面環山一方面水,非常符合中國風水學對於住宅的要求。陽宅是這樣,陰宅也是這樣,一生不信仰馬克思主義的蔣介石非常迷信這個。

住進了風水寶地,也要配上養生的作息,這樣或許能夠長壽,蔣介石試圖在壽命上和當年的對手一較高低。蔣介石在大陸時還算是勤政,爲了積極“剿匪”他早上總是能在五點的時候起牀,結果早起了幾十年剿了幾十年最後搞得自己夜不能寐。

敗退寶島後這個習慣保留了下來,蔣介石早上五點起牀,拿着《盜墓筆記》中那種小手電躡手躡腳地來到洗漱間刷牙洗臉。他這麼小心翼翼是爲了不打擾宋美齡,因爲受過西方教育的宋美齡熱衷於過夜生活,早上五點是她剛入睡的時間。如此看來,兩人的婚姻關係還算和諧。

宋美齡

不過這個習慣讓他的僕人們就沒了夜生活,他們必須在四點半就得準備好伺候委座。首先負責飲食的僕人需要提前燒好白開水,白開水燒開後自然冷卻至六十度,僕人用保溫杯裝上一杯,然後讓剩下的白開水繼續冷卻。待到蔣介石洗刷完,白開水的溫度剛好到了三十五度左右,他先是喝完了三十五度的白開水,然後去喝保溫杯裡六十度的白開水。

僕人把這個時間掌握得非常到位,適宜溫度的白開水養生,蔣委員長很清楚這點。每次外出,這兩個溫度的白開水都要隨身攜帶,好像害怕身體隨時都要失溫一樣。

宋美齡彷彿是西方的靈魂投胎到了中國,她信奉基督,不但如此,她還讓本來信佛的蔣介石也信基督。晚年的蔣介石不再念經,改讀聖經。早上喝完白開水之後,蔣介石來到陽臺上先背誦聖經,然後唱聖歌。心靈潔淨之後,他便回到書房祈禱。至於祈禱什麼,大概只有他一個人知道了吧。

二、早報和早餐

聖經讓蔣介石又“重新活過來”之後,他開始看報。說是看,其實是聽,秘書將島內外各大報紙都念給蔣介石聽的時候,蔣在感興趣的地方會示意秘書標註下來,等全部唸完之後再回過頭來重新把那些重要的段落念來再聽一遍。

七點整,早餐時間到。蔣介石對於早餐非常講究,他既不吃慈溪式的大餐,也不吃北京街頭平民式的豆漿油條,他的早餐是大陸個地方的特色小吃,比如天津的十八街麻花和狗不理包子,廣州的夾心饅頭等,總之,天南海北,蔣介石的心裡和胃裡還裝着整個大陸。蔣家大廚也極懂事,不斷學習各地特色小吃,推陳出新,滿足蔣介石的文化飲食需求。

吃完文化早餐之後已經到了九點,蔣介石換上正裝準備上班。這時門外保鏢已經安排好了轎車,蔣介石乘車來到總統府,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和早上聽報紙一樣,蔣聽取各部長主任們的工作彙報,大家紛紛陳述完之後也給出了自己的意見和處理方案,蔣介石一般沒有問題就默不作聲,只有重大問題纔會主動發言並參與討論。畢竟不是戰時,島內的政治經濟生活相對比較安定,蔣介石沒有那麼多的對手可以讓他再次慷慨激昂。

三、午餐和下午

下午一點左右是宋美齡醒來並梳妝完畢的時間,蔣介石爲了和宋美齡的時間同步也會把工作時間延長到一點,各部長們也就同樣將午飯時間從十二點調整晚一個小時。

蔣介石和宋美齡共進午餐,不過,兩人卻是各吃各的。宋美齡崇尚歐美,她的午餐都是西餐,牛排披薩之類的;蔣介石的午飯仍舊是傳統的中餐,各地菜品都會出現在他的餐桌上,只不過,蔣喜歡喝雞湯,廚師大多都會將很多菜都澆上一點雞湯。除此之外,蔣介石晚年牙口不好,他的三餐都會做的軟爛易嚼。蔣很少吃宋美齡的西餐,同樣,宋美齡也很少將筷子伸向蔣介石的中餐盤子裡。

南方人很多愛吃酸筍,蔣介石也不例外,餐桌上除了那些大菜,一小盤醃筍總是少不了的。他對醃筍的執愛衆人皆知,寶島本地的筍他不喜歡,蔣介石每年都會安排人到浙江老家購買一些當地的筍帶回來,然後製作成醃筍後放入冰櫃儲藏,吃上一年。在寶島,蔣介石吃了二十六年的醃筍。

午餐過後是水果時間。對於水果,蔣幾乎沒有不吃的,追求養生的他認爲不同的水果含不同的維生素。在衆多水果當中,他最喜歡的是香蕉,不過他很難一次吃完一整根香蕉,往往吃上一口放下來過很長時間再吃,一根香蕉甚至能吃到晚上。有時候僕人不小心把看似已經吃完實則還剩一口的“香蕉皮”扔掉,結果遭到蔣的批評。

下午的除了小睡和書房靜坐,蔣的工作不太固定,有時候需要外出視察,有時候還需要去總統府,不忙的時候乾脆就不出門。總之,他的工作時間最多安排在上午,就像清朝的早朝一樣。

四、夜生活

蔣介石的晚餐相對簡單,也是傳統的中式飲食。吃完晚餐,蔣介石不再聽報,自己也不經常看一些書籍,而是陪宋美齡看最新的美國或者本土電影。新到哪個程度,就是好萊塢剛拍完的電影還沒上映,這邊就拿到手了。

除了陪宋美齡看西方的影視,蔣介石也看傳統的《梁祝》等越劇,在文化上,蔣介石還是有自己的情操的。不過由於年齡的原因,蔣介石很難一次將長達一兩個小時的電影看完,晚上八點一到,蔣介石就像鬧鐘一樣叫停了播放員,第二天,影片就着這個點繼續播放。

五、穿用日常

蔣介石是極其渴望能夠回到大陸的,這從他的吃穿住用等日常就可以看出來。上文提到的醃筍,是蔣每年都會派人回到老家採購的,這只是其一,很多他想吃的小吃都會由屬下回到大陸從不同的地方採購回來。每年春節,蔣介石就會安排大量人員從香港來到大陸,採購大量的年貨,整個士林官邸,看起來像是一箇中國街。

對於衣料蔣介石特別喜歡杭州的絲綢,這更不必說,寶島不生產這個,從杭州採購絲綢也是必須有的內容。就連餐具和各種日常用品大多都是從大陸帶來的,這些物件對於蔣介石來說就是寶貝,有一次僕人不小心把一個從景德鎮定製的茶碗蓋給打破了,蔣介石差點沒把士林官邸整地震。後來有下屬看蔣一直爲茶碗蓋的事悶悶不樂,就在當地千尋萬找弄來一個高度相似的茶蓋,蔣介石也沒有中意,用了兩次之後就棄之不用了。

六、晚年性情

早年間蔣介石喜歡罵人,國民革命、抗日戰爭期間蔣介石正年輕氣盛,對於屬下動不動就“娘希匹!”、“槍斃!”等,敗退寶島之後,大概是年歲大了,蔣不再那麼喜歡動脾氣了。遇到生氣的事和人,他總是像是自言自語地輕聲說:混賬,豈有此理。

對於侍從,蔣介石倒是十分友善,平時對他們還算體貼,僕人們犯了錯他也很少怪罪,即使像打破景德鎮茶蓋那樣的事,他也只是發一頓脾氣罷了。

春節是蔣介石極其看重的節日,每年春節,他都會給侍從們發紅包。有一年春節,翁元被蔣叫到跟前,蔣從錢包裡抽出十張嶄新的錢給他,算是新年紅包,結果蔣突然發現多給了一張,於是就抽出來了一張重新放回錢包。

以上均來自於服務蔣家四十多年的老管家翁元之回憶。

蔣介石渴望回到家鄉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其對國家和人民的傷害罄竹難書 ,小編就不再做贅述。背叛歷史和人民的人,一定會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蔣不但活着的時候回不了大陸,死後也不能葉落歸根。1975年的一天,《人民日報》在非常靠後的一版的角落裡刊登了一則消息:蔣介石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