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高教少子化困境 陳振貴仍籲守住陸生市場
實踐大學前校長陳振貴依舊認爲,如要紓解我國少子化困境,還是得守住大陸這個最大的境外生招生市場。(本報資料照)
受疫情與政治因素影響,陸生招生恐中斷,蔡政府力推高教新南向政策,被理解爲是要填補大陸招生的缺額,但南向招生漏洞百出。實踐大學前校長陳振貴依舊認爲,如要紓解我國少子化困境,還是得守住大陸這個最大的境外生招生市場,而招收陸生屬民間交流事項,如果可能,各校宜更加努力。言下之意是政府不應干預。
陳振貴近日推出新作《從泥土中站起來:番薯王成爲大學校長──陳振貴的實踐之路》,並在書中論及諸多高教難題,包含頗具爭議的高教新南向政策,以及受政治與疫情等因素,而面臨中斷的陸生招生等議題。
陳振貴先提到,在擔任實踐大學校長任內,鼓勵臺生到大陸實習,「臺灣青年要了解兩岸關係,最好的辦法就是親自到對岸見識。」
陳振貴說,有感於當前青年就業不易等現實情況,自2014年5月起,親赴大陸找上海臺商協會簽約合作,請當地合作臺企,提供實踐大學學生登陸實習的機會,學生並能領到薪水,目前已進行到第6年,而實踐大學學生赴陸實習地點,已從一開始的上海,擴大到蘇州、廈門及武漢等地。
面對狀況百出的高教新南向政策,不少大學都傳出東南亞國家學生違法打工事件,陳振貴還是認爲,爲因應大學少子化,各大學必須招收境外生,我們要守住最大的境外生市場,還是大陸。
陳振貴指出,2016年之後的大陸學生招生,受兩岸政治影響,人數銳減,已出現警訊,招收陸生屬民間交流事項,如果可能,各校宜更加努力。
陳振貴也提到,我方高教如有意投入新南向招生,我國的競爭對手至少有大陸、日本、韓國等國家地區,要建立學校品牌化、國際化及特色吸引境外生,才能贏得此場競爭。並且各大學應全面設立全英文教學系所或學程,與華語中心,開設華語課程,同時更應開設東南亞語言及政經文化課程,提供學生修習。
陳振貴也建議教育部,鬆綁外籍生與僑生各只能外加百分之10的限制,目前雖各大學皆沒招滿,但只要額度再放寬,相信各校有更大的衝刺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