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二二八事件!美檔案:陳儀部隊用「達姆彈」攻擊臺灣人民
▲當時公賣局臺北分局聚集大批抗議民衆。(圖/翻攝自維基百科,下同)
1947年「二二八事件」,國民政府派兵鎮壓、殺害臺灣民衆,國際社會是如何看待?根據國史館新書「解密,國際檔案的二二八事件」中記載,當時美國在臺領事步雷克寫給美國駐中大使司徒雷登的報告中,便直指二二八是「一場無組織又大都無武裝的臺灣人民,與中國陸軍部隊支持的陳儀政府間發生的衝突」,還稱臺灣人民雖遭受陳儀部隊用機槍及達姆彈攻擊,但直到3月3日都未使用武器反擊。
書中刊載的這份「臺北報告第42號」,是美國臺北領事步雷克向美國駐中國南京司徒雷登大使呈報的「機密報告」。報告指出,政府專賣局人員1947年2月27日殺害女商販,結果事態失控擴大,演變成政府與人民間的衝突。
當時民間推派出溫和派的代表及領導人,和長官公署談判,在取得終止戒嚴及協商政治的承諾下,獲得初步成功。不過,長官公署雖然同意讓步,但此舉似乎是在拖延時間,藉以鞏固軍事上的優勢。
▲1947年3月2日,陳儀(右)暗中電請蔣中正(左)增援軍隊來臺鎮壓。
▲增援軍隊於1947年3月8日起陸續抵達臺灣,在各地展開武力鎮壓,圖爲國軍第21師在臺南沿路朝民衆掃射。
報告觀察指出,臺灣人民雖遭到機槍及達姆彈(殺傷力極強的擴張型子彈)攻擊,但直到3月3日上午,仍未發現或有報導指臺灣人使用槍械,且施加於外省人的暴力多是持棍棒或赤手空拳。
報告還提到,臺灣人正在武裝,以應付未來動亂,而外國人社羣未受侵擾,美國名望顯見於街頭。但美國臺北領事館也做出結論,稱政府若未能信守承諾,全島將陷入無止境的衝突中。其中,最常見的大膽的行爲,多是在全副武裝的長官公署部隊前鄙視中國士兵。自從中國部隊開進這座島嶼,這種鄙視始終未曾停過。
▲國史館22日舉行「解密,國際檔案的二二八事件」新書會。(圖/記者陶本和攝,下同)
國史館館長吳密察表示,過去有關二二八的史料多以國內檔案爲主,雖對重建歷史有關見重要性,但往往也會帶有特定立場和侷限。爲此,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特地委託專家從美國、澳洲、聯合國等海外檔案館中找尋檔案、媒體報導,有系統地將海外二二八的檔案披露到國內。
由於其中包含許多鮮爲人知的史料,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在取得同意後,便與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合作將這些檔案翻譯出版,同時補充國內現有史料觀點,讓讀者得以理解當時各界看待二二八事件的角度。
據瞭解,達姆彈又稱「開花彈」、「入身變形子彈」,或者「炸子」,是一種不具備貫穿力但是具有極高淺層殺傷力的「擴張型」子彈,子彈本身口徑不一,可由手槍或步槍發射。由於其殘忍的殺傷特性而引發人道爭議,1899年的海牙公約中明訂各國軍隊都不得在國與國交戰時使用這型彈頭,但由於其高效殺傷力,這類子彈在狩獵及內政中仍被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