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機構已經讓PR出去賺錢了

VC/PE的工作越來越難幹了,從IR到投資人再到投後,身邊越來越多朋友袒露出自己的“辛酸”。

2024年,一級市場上匪夷所思的新聞屢見不鮮,進入年底,又出來這樣一個“荒謬”事件——“PR也要肩挑搞錢任務了”。

近期,一位機構的PR朋友向我求助:“如何來幫被投企業做PR”。她表示:合夥人近期給她出了一道新難題——給被投企業做PR,關鍵是不能免費。

合夥人要求機構的PR有償給自家項目做品宣這個思路,實屬出奇,換言之,機構還要反向去掙企業的錢了。

讓PR賺錢

這兩年,私募股權市場可謂十分慘烈,GP大量出清,募資、退出都經歷着前所未有的挑戰,大環境嚴峻,投資人的日子也不好過,似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裁員、薪資縮水、項目稀缺,曾經風光無限的投資行業,正在經歷一場空前的“寒冬”。

去年開始,就有大批從業者主動或被動離開,而今年開始,一部分還在場的從業者日子卻愈發難熬。一方面,由於環境嚴峻,機構都開始降本增效,只有少量人做着越來越多的工作;另一方面,一部分募不到資的機構,缺錢嚴重,開始實施更爲苛刻的手段,除了省錢外,還開始倒逼“成本部門來賺錢”。

某機構合夥人就率先使出“絕招”,嘗試讓公司PR成立新業務,爲公司創收。

一級市場“離譜”一幕又添新彩——“PR要出去賺錢”。

據這位PR朋友所言:“本月,她們機構又有兩個人離開了,她已經被迫身兼多職,沒想到更離譜的事兒還在後面”

她表示:“上週合夥人與她談話,言語中透露出要讓她利用身邊的媒體關係來幫被投企業宣傳,前提是向被投企業收取宣傳費用”。

聽到這樣的要求,PR已經不能用震驚來形容,但爲了工作也只能硬着頭皮向朋友求助,詢問可行方案。

不同於往常,今年受市場環境影響,難熬的不僅是機構,各大財經、創投媒體平臺也同樣面臨危機,在營收壓力下,媒體端也很難出手。

過去,機構PR與各家創投記者打好關係,有合適的選題時,會向PR伸出援手,或多或少帶些機構或被投企業,但這樣的事情,在如今越來越難操作了,很明顯,這條路是走不通了。

在如此環境下,PR自己的本職工作都難以開展,何況向被投企業收費去做PR。

於是,就有了PR向我哭訴的一幕:“工作實在是難幹,讓人分分鐘上火的糟心事兒越來越多”。

投資人離場了

的確,在如今複雜的形勢當中,身處職場當中的從業者們愈發感到煎熬,從年初到年尾,“焦慮”的情緒基本伴隨一整年。然而從行業發展趨勢來看,明年行業似乎會進一步下行。

面對如此情形,不少從業者選擇了裸辭,不爲別的,就想休息休息。

去年以來,市場上大部分面臨被裁員的從業者感到迷茫和焦慮,而還在場的從業者們,則開啓八面玲瓏,一人身兼多職的工作方式。今年,這種狀態持續,唯一有明顯差別的是,被裁換成了主動離開。

僅一個月時間,身邊就有三個朋友離開了原來的崗位,問及接下來打算時,大部分朋友的回答都是先休息休息。

聊過後發現,大部分裸辭的朋友,都認爲是“過往工作中壓力太大,陷入無意義的內卷,疲倦、迷茫,越來越內耗,看不到希望,心累,已經沒有力氣再繼續掙扎來,只能鼓起勇氣離開,向曾經‘光鮮’的工作和生活說再見”。

歸根結底,“錢”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機構缺錢,待遇降低,任務變多又複雜。

一位負責投後的朋友曾吐槽:“一直在受窩囊氣,一邊是老闆的各種具有挑戰性的安排,一邊是被投企業的各種無理要求與反饋”。

在當前的投資環境中,確實存在着一種普遍的情緒,即“分分鐘想離場”的念頭時刻縈繞在許多投資人的腦海中。但迫於生計,更多人選擇了繼續苟着,畢竟經歷了長達數月的失業後,仍未能找到合適工作的例子比比皆是,然而,即便未來面臨較強的不確定性,卻仍然有人選擇主動離開。

如果從結果來看,去年被優化裁員的從業者,似乎還是幸運的,畢竟還能或多或少拿到賠償,而今年,主動離開的從業者,一定是擁有超強的勇氣,顯然是身心疲憊的結果。

過去,市場環境好的時候,PR是花錢部門,是甲方,而今,市場環境的嚴峻,使得GP們也看更加註重結果,砍預算已經是家常便飯,“既要、又要、還要”也成爲常態。

沒有預算是事實,但品牌影響力不能下滑,品牌還要繼續做,更有甚者,讓PR背起了流量的KPI,這無形中給品牌工作帶來挑戰。不僅如此,有機構合夥人生出來的新方法,無疑給PR新增一道無法跨越的鴻溝。

伴隨着一級市場的募資、投資、退出三大環節全面受阻,工作難乾的又何止是PR,IR、投資人……所有從業者的日子都不好過,甚至有人開始懷疑,這個時代是否已經不再屬於他們。

今年以來,一級市場的投資活躍度一直處於持續下降的態勢,融資項目數量與融資金額進一步下滑,受市場整體以及宏觀環境的持續影響,市場化資金進場情況仍處於低迷狀態。根據FOFWEEKLY統計,三季度國內PE/VC投資事件數量環比下降12.02%,投資總金額環比下降11.11%。

整個市場都深陷寒冬的泥沼之中,絲毫未見有解凍的跡象,對於當下的發展趨勢,多數人都持悲觀態度,或選擇離開。

日前,杉域資本董事總經理王春傑在“一年聊過200家LP,2024募資市場年度觀察|母基金週刊特稿”一文中提及:“整個市場體感是比去年差的,市場化的錢非常少,上半年國資出手節奏比較慢,下半年爲了趕KPI加快了很多,但決策流程還是拉的比較長”。

不僅是GP難,不少S基金也覺得難。

據王春傑預測:“GP這個行業還將處於持續出清階段,後面每年投3-5個項目的機構估計在2-3千家左右。且國資背景機構會越來越多,市場化的如果能熬下來,挺過這個週期,也就剩者爲王了”。

結語

“悲觀論調”似乎成爲當下一級市場的主流,身邊從業者或多或少都有些迷茫和焦慮。

然而寒冬雖冷,卻也是孕育變革與成長的契機。雖然當前市場格局複雜,並且充滿悲觀的情緒,但悲觀者正確,樂觀者前行。當危機與週期低谷來臨,一級市場的從業者們不應僅侷限於防守或盲目進攻,而應基於嚴謹的市場分析與風險評估,保持戰略定力。

正如王春傑所言:“對於一級市場的未來,我是樂觀的,只是近兩三年會比較難熬,把一級市場看做一個行業,也會有行業週期,只是目前處於低谷階段,相信未來會逐步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