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先讓B站賺了錢
上市6年來,嗶哩嗶哩 (簡稱“B站”) 終於盈利了。
財報顯示,今年Q3季度季度,B站總營收同比增長26%,達73.1億元人民幣;本季度,B站日均活躍用戶達1.07億,月均活躍用戶達3.48億;本季度,B站調整後淨利潤2.4億元,實現上市後首次單季度盈利。
更出乎意料的是,B站並不是靠着二次元遊戲、動漫、直播電商而“突破自我”。
反而是和它八竿子打不着的AI企業,讓B站賺得盆滿鉢滿。
成爲AI時代的廣告牌
B站73.1億元營收的背後,主要是得益於廣告和遊戲業務兩大部分。
其中,廣告業務營收20.9億元,同比增長28%;遊戲業務營收18.23億元,同比增長86%。
一直走下坡路的B站廣告業務,突然之間迴光返照,甚至成爲營收最高的核心業務,這讓人有些捉摸不透。
B站廣告業務營收暴漲的典型證明,就是給UP主的錢多了。
在2023年4月初,B站還因爲降低創作激勵的分成,導致一些UP主停更的風波和爭議;但在今年3月,B站推出了新一版視頻創作激勵年度計劃,提高尚未實現盈利的UP主收入,近半年月均平臺收入不足5000元的創作者,獎勵上限2000元。
一向“囊中羞澀”的B站,突然對UP主大方起來,那麼原因就是一個:B站找到了一個大金主,足矣刺激它全方位提升自己的內容創造能力。
而有能力讓B站作出改變的,只有當下最火的AI。
在大衆印象裡,AI領域,幹什麼能賺到錢?
首先是AI企業,不論是大模型公司,還是AI落地企業,還是AI細分產品,這部分從業者是AI領域的大頭,佔據了90%以上的玩家。
另外就是“賣鏟子的人”,特指以英偉達爲首的算力企業,爲AI提供硬件算力支持。雖然大部分都隱藏在幕後,但規模和利潤都不容小覷。
除了AI企業和算力企業這樣的“理科生”,在AI領域,還有“文科生”的一席之地。就是充當“AI廣告牌”,提供AI產品的推廣。
在今年6月B站15週年慶典上,B站董事長兼CEO陳睿就重點提出了:“B站是中國AI心智最強的社區。”並且透露說,目前國內超過九成的AI廠商,都選擇在B站與用戶溝通。
據B站官方數據顯示,2023年,B站AI相關內容的日均視頻播放量同比增長超過80%,爆款內容涵蓋科普資訊、AI技術應用、數字人和創意應用等領域。
類似“賣鏟子”的英偉達,或許能成爲“賣廣告牌”的嗶哩嗶哩。
2024,AI推廣之年
2023年是AI元年,大批AI企業如雨後春筍大批量的成立。在2023年,確定產品形態,夯實產品基礎是AI企業的首要任務。
到了2024年,AI企業的方向就變成了“如何讓更多的用戶使用它們”。產品落地固然重要,但是讓普通用戶去知道它們更爲關鍵。
在這個邏輯下,包括阿里通義千問、字節豆包、騰訊元寶、百度文心一言、Kimi、星火等等AI企業,都將部分研發費用,轉向廣告投入和內容營銷。
其中“花錢最多”的,莫過於字節跳動的豆包大模型。據AppGrowing統計,僅6月上旬,豆包的投放金額高達1.24億元。但基本上字節的廣告費都是在自家的穿山甲聯盟進行,成本更低一些。
那麼國內有如此之多的內容平臺,根據QuestMobile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短視頻行業的月活躍用戶規模已經突破10.26億人次,抖音和快手甚至佔據了整個市場近七成的用戶時長份額。
那爲什麼B站能成爲“AI時代的廣告牌”呢?
原因還是因爲B站的用戶更年輕,也更加的偏好潮流科技。
目前來說,短視頻平臺都有着嚴格的“領域劃分”。如果你想找樂子,看些娛樂擦邊視頻,就去抖音快手;如果你想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術,那麼B站將是首選。
B站的深度內容能夠更好的承載AI學習門檻較高的領域,並且除了用戶之外,B站UP主的“科技含金量”也有點高,例如亞馬遜資深首席科學家李沐,他在2021年3月選擇入駐B站,開始教授AI相關課程。
除了用戶羣體之外,B站也開始積極引入AI技術,加大內容推薦和用戶行爲分析,利用用戶產生的數據來提升內容的精準性,精準做到把金主的廣告投放給準確用戶。
Kimi背後母公司月之暗面,估值超30億美元,它就是B站的最大金主。據36氪報道,Kimi幾乎關聯了B站所有的關於“AI”的詞條。Kimi在B站給出的CPA(Cost Per Action,用戶轉化人均成本)報價,高達30元左右。
這意味着,Kimi每通過B站獲得一名註冊用戶,月之暗面起碼要支付30元的費用。
花了大筆營銷費的Kimi,也收穫了不少。在2024年4月,Kimi以60%的PC端訪問量增速,穩居AI產品榜的第一,跑贏了一衆互聯網大廠。
Kimi的出圈,讓B站也一舉成爲AI企業推廣渠道中的香餑餑。在Kimi之後,B站“AI工具”“好用的產品”“App”等關鍵詞下,陸續出現了字節的“豆包”、天工AI、MiniMax的“星野”等AI產品。
同樣,B站的廣告費也隨之水漲船高。
B站自研遊戲還在等待爆款
雖然憑藉“AI世界的廣告牌”的名頭,B站狠狠賺了一波錢,拿到了上市六年以來的首次盈利。
但B站的隱患依舊不小,那就是遊戲業務。
2024年Q3季度,B站遊戲業務剛剛斬獲18.23億元營收,看上去是厚積薄發的典範。但實際上就連B站本人都有些意外。
18.23億元營收的最大功臣,是一款叫做《三國:謀定天下》的SLG遊戲(Simulation Game,策略類遊戲),主要受衆羣體爲中年人。這遠遠不符合B站遊戲主攻的類原神、二次元領域。
實際上,《三國:謀定天下》由小工作室研發,B站僅僅是代理而已。
本質上屬於B站早幾年廣撒網投資的數十個遊戲項目之一,碰巧跑出來的一個,極具偶然性和不確定性,並不代表着B站遊戲業務的突飛猛進。
在2021年,B站將自研遊戲作爲遊戲業務的主攻方向,連續成立六大遊戲工作室,團隊總規模超過一千人。
但三年過去了,B站燒空了幾十億,但六大遊戲工作室只剩下一個,幾個上線的遊戲例如《重裝戰姬》《斯露德》《伊露希爾:星曉》《搖光錄:亂世公主》反響平平,甚至部分項目還沒撐到一年就停服收場。
自2022年四季度起,B站遊戲曾連續六個季度負增長,整個2023年,遊戲業務收入同比減少20%。
雖然代理遊戲跑出來一個爆款,但B站的自研遊戲,依然苦苦等待黎明。
並且如果想要遊戲業務形成健康的結構,至少需要兩到三款遊戲賺錢,光靠代理是沒辦法支撐起來一家公司。
至少在遊戲領域,B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本文源自:鋅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