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未提“房住不炒” 風險防控與處置將是房地產工作重心
財聯社3月5日訊(記者 李潔)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3月5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強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
對於2024年房地產工作,政府工作報告從政策方向上進行了定調,並在第六部分“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有效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中,對房地產行業提出明確要求。
首先,報告在“穩妥有序處置風險隱患”中提出,“優化房地產政策,對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要一視同仁給予支持,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其次,在“健全風險防控長效機制”中,報告強調,要“適應新型城鎮化發展趨勢和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變化,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完善商品房相關基礎性制度,滿足居民剛性住房需求和多樣化改善性住房需求”。
“整體來看,本次政府工作報告釋放了積極信號,房地產政策有望繼續發力,推動供求關係儘快達到新的均衡,進而爲經濟平穩運行提供支撐。”中指研究院市場研究總監陳文靜表示。
爲何不提“房住不炒”?
值得關注的是,對於一直以來強調的“房住不炒”基調,本次政府工作報告卻未提及。這也是自2019年以來,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未予提及。
廣東省城規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認爲,當前投資需求已經退潮,各地已開始鼓勵提升房地產交易活躍度,再提房住不炒的意義不大。
其進一步指出,落實房住不炒,不在於打壓行業和市場的“破”,而在於搭建新模式、新制度的“立”,即保障性住房爲核心的“人房地錢”聯動。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房地產工作的重心,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強調風險隱患的處置。
陳文靜認爲,標本兼治化解房地產風險仍是2024年防風險重要目標,鑑於當前房企整體資金面依然承壓,特別是民營企業經營壓力大,穩住市場主體是今年行業重要工作之一。
“本次報告整體延續了2023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有關防範風險的基調。”李宇嘉表示,但不同的是,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是“持續有效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此次提出的是“穩妥有序處置風險隱患”,意味着房地產領域的風險點有可能對全行業和穩健經營的企業產生影響,需要有序處置相關風險,避免風險隱患蔓延引發系統性風險。
對於2024年房地產政策,中泰證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師楊暢認爲,前期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設立專項貸款以及融資白名單制度等,都體現出對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的支持,後續有望進一步得以延續。
據住建部數據,截至2月28日,全國31個省份276個城市已建立城市融資協調機制,共提出房地產項目約6000個,商業銀行快速進行項目篩選,審批通過貸款超2000億元。
“從政策方向來看,預計各地融資協調機制將加快建立,推動房地產‘白名單’項目融資資金落地,改善企業流動性的同時,穩定購房者預期。”陳文靜稱。
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對於2024年房地產工作,政府工作報告提到,“適應新型城鎮化發展趨勢和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變化,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本次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與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法一致,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從最初的“探索”到推動新舊模式“平穩過渡”,再到“加快構建”,表明當前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的內涵已經逐漸清晰。
“長期來看,房地產新模式內涵豐富,從行業角度來看,進行預售制度改革、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實現租購併舉以及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完善金融財稅配套制度,是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的重要方向。”中指院分析師指出。
“此次搭建的新型城鎮化-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具有創新性,意味着新型城鎮化是房地產發展新模式要關注的要點。”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稱。
其認爲,對於新型城鎮化,未來需要提升已進入城市人羣的總體質量。包括推進 “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城中村改造,老舊小區加裝電梯、適老化設施建設等,重在利用存量資源,對存量在結構上補短板。這同時意味着城鎮化大規模推動新增建設的時代結束,正進入存量盤活和利用的新時期。
此外,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到,“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完善商品房相關基礎性制度,滿足居民剛性住房需求和多樣化改善性住房需求”。
楊暢認爲,從近期房地產市場的成交面積、成交價格等指標來觀察,符合政府工作報告中“市場供求關係變化”的重要判斷,2024年保障房建設將是關注重點,有望成爲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的重要支撐。
與此同時,對於住房需求的滿足,本次報告提及多元化改善性住房需求的概念,預計各地需求端政策將進一步優化。
“預計今年各地將最大限度發揮調控自主性,因城施策、因需施策。一線城市有望繼續優化限購政策,二線城市或全面放開限購,核心城市降低首付比例、降低房貸利率依然具備空間。保障性住房建設、城中村改造加快推進,也有助於穩投資、穩預期。”陳文靜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