脛骨結節骨軟骨炎,需和其他疾病進行診斷,治療方法有保守治療等

01

脛骨結節骨軟骨炎,由四頭肌收縮可致病,男性患者較多

1、發病原因

脛骨結節骺是一種舌突,向脛骨上端和下端延伸。骺骨爲張力型骨骺,以髕骨韌帶支撐,以保持正常的拉伸張力。脛骨突骨化一般在少年是就會表現,會在18歲之前出現融合。軟骨下新骨易受損傷。這種病也可由四頭肌收縮引起。

2、發病機制

該疾病發生於骨骺未閉合前青少年時期。這個部位的血液循環來自髕骨的韌帶,而股四頭肌也在快速成長。在脛骨結節附着處,由於肌肉收縮,髕骨韌帶的張力和腫脹增大,導致脛骨結節骨軟骨炎。嚴重的運動損傷會導致脛骨結節的累積損傷,甚至撕脫骨折,影響到血液循環,還可能會導致缺血性壞死。

其組織學特點與骨骼肌炎相似。在脛骨結節內,髕骨韌帶的拉傷導致成骨細胞增生,會導致出現脛骨結節增大,或者是導致出現前突。脛骨結節骺出現於11-13歲,脛骨結節骺出現於17-18歲。骺板在脛骨的前部和上部,以舌向下延伸,覆蓋在脛骨近端的骺端前方,連接着四頭髕骨肌腱。造成這種疾病的主要原因是反覆的輕微創傷和強烈的四頭肌腱拉傷。男童患病較常見。

02

脛骨結節骨軟骨炎,外傷史一般不太明顯,影像學檢查會發現骨骼鈣化

1、局部疼痛

外傷史多不明顯,局部疼痛,脛骨結節腫大壓痛。膝關節前部的局部疼痛是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病人上下樓梯,跑跳時疼痛明顯。膝蓋跪下時,局部的髕骨韌帶被拉直,因爲直接壓迫到疼痛更加嚴重。在休息之後,疼痛就會消失。在脛骨結節中,髕腱的附着部位可以看到髕腱的增厚和壓痛。完全屈曲下伸或下蹲時膝關節阻力增大,患者疼痛加劇。由於兩個實驗都增加脛骨結節處髕腱的張力。

2、影像學檢查方法

對於髕骨韌帶而言,局部軟組織腫脹是最基本的徵象,特別是其增厚和增大。隨後可出現肌腱鈣化或骨化。脛骨幹結節骨骺不規則,密度不均勻,可見遊離骨團,邊緣平滑,結節裂。在臨牀上,該病的診斷並非難事。

3、X線檢查方法

X線片顯示,早期的髕骨韌帶附着在脛骨的前部、後部結節處軟組織腫脹厚實,有時可見鈣化或骨化碎片;中期,會出現密度增加,以及邊緣模糊等,甚至會出現脊柱分離,導致出現脛骨結節,或者是出現破碎。

03

脛骨結節骨軟骨炎,需要和其他疾病進行診斷,治療方法有保守治療等

1、鑑別診斷

脛骨結節撕脫骨折的鑑別是非常重要的。撕脫性骨折和撕脫性骨折的區別是,骨量相應的骨骺端缺損較大,邊緣平滑。此外,遊離骨塊的邊緣要比骨折片完整。

2、治療方法

(1)保守治療

大部分病人需要保守治療或不治療。對早期輕度疼痛的患者,症狀僅在劇烈運動停止後消失。與局部熱敷及理療相結合,有助於改善血流狀態,消腫止痛。對有劇痛的病人,可局部注射醋酸曲安奈德,或用石膏支架或石膏管固定3-6周,一般症狀可消失。

(2)手術治療

如果保守治療無效,且症狀持續,造成功能障礙,則需要手術治療。用克氏針在皮膚上打洞。先在脛骨、外結節處鑽一孔,斜穿入髓,再直入髓。術後1周,脛骨結節上、下緣均呈斜面。一般情況下,兩次打孔後疼痛消失。

(3)脛骨結節骨釘插入術

將脛骨結節向下延伸到7 cm,從髕骨韌帶的遠側1/3處切開。遠端縱切骨膜於脛骨結節,前方取2個長度爲3 cm的棒骨釘,基部略寬。脛骨結節上鑽2個孔,一處接近脛骨的近端骨骺板,另一處未接觸骨骺板。鑽具略微斜入上下側,另一孔略遠離骨骺板,並向上向內傾斜。在鑽孔中分別插入骨釘。取出骨孔外的多餘組織,止血後逐層縫合。踝部長腿用石膏軟管固定六個星期。脫除石膏後逐漸加強膝關節功能鍛鍊。

(4)不連接的脛骨結節切除術

脛骨結節,縱切約7 cm。沿着切口方向縱切髕骨韌帶,然後將整個脛骨結節兩側切除。全切除該部位的骨突,包括疏鬆的骨皮層、鬆質骨、骨屑及軟骨。不能損傷髕骨韌帶。再逐層縫合切口。手術後2-3周固定石膏,開始進行功能運動。

3、預後

疾病的總體預後良好。Williams和 Catterall對69例脛骨結節骺炎患者中50例進行了總結。雖然60%的患者在跪下時感覺不舒服,但76%的患者認爲他們的活動不受限制。在治療前 x線片顯示骨折,隨後在脛骨上發現異常的結節或骨分離。

4、護理方法

脛骨軟骨疾病是新兵訓練不當所致。爲預防這類疾病的發生,應採取合理的訓練方法,循序漸進,運動強度從小到大;要提高身體素質。徹底治療,及時複查,避免脛骨骺損傷過早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