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氣外熱內冷、GDP僅保2% 3大研究機構:民間投資疲軟

國際景氣復甦良好,但臺灣今年GDP僅2.58%,主因民間投資疲軟?(圖/視覺中國記者林昱均/臺北報導中華經濟研究院、臺灣經濟研究院、臺灣綜合研究院3大機構院長在19日上午表示,明明國際景氣復甦良好,但臺灣今年GDP約2.58%,明年GDP還只能勉強保住2.29%,主因就是民間投資疲軟、內需消費力道不夠。也有學者認爲,低薪、高工時未獲解決,消費力道纔會不夠。

自今年年初以來,國際景氣復甦、臺股也受當衝降稅影響,進入史上最長的萬點時刻,但這次的萬點卻讓人無感勤業衆信總裁郭政弘表示,過去萬點時日均交易量動輒2千億元,國民都在買股票,但如今的萬點顯得外熱內冷,日均交易量僅剩6成,主因就是過去的散戶盤已變成法人盤。不少股民也指出:「外資、法人比較早知道公司營收與獲利,最後賺最多的是政府券商和外資法人,小股民往往是賠錢收場。」

不僅是股市外熱內冷,連臺灣今年與明年的GDP預測都僅2%多、未達超越經濟停滯的3%門檻。中華經濟研究院長吳中書、臺灣經濟研究院長林建甫、臺灣綜合研究院長吳再益都在19日上午的中經院臺灣經濟預測研討會上指出,民間投資疲弱進而導致內需消費力道不足,是臺灣經濟目前最大痛處。

吳再益指出,不少臺灣廠商在今年下半年投資大幅下滑,其反映原因多爲「政府部門的各項要求」,導致廠商不敢投資。林建甫則指出,第3季以後的機器設備進口明顯減少,進一步連累了內需表現,他也呼籲政府應振興民間與外商投資力道。

不過,不願具名的學者則認爲,今年國內民間企業投資理論上不該減少,因爲今年景氣復甦下,企業基本上都是賺錢的,如果是受匯損影響,那代表企業該多做避險功課或尋求專業協助。

該學者也表示,內需消費的力道不夠,重點還是在臺灣的低薪問題,且未來勞基法彈性也給了企業,「低薪難解,民衆就得上班、上班後就得加班,最後沒時間沒錢的臺灣人,怎麼可能消費?重點還是在企業自己要爭氣轉型、改善低薪才能救臺灣。」▼低薪、高工時,恐怕纔是臺灣消費力道不足的主因。(圖/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