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中老年“胖瘦子”!新研究:肌肉流失和過度肥胖或與癡呆、死亡相關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肌肉減少性肥胖(SO)是過度肥胖和肌肉減少症(一種骨骼運動疾病,主要特徵是肌肉質量、肌肉力量和肌肉功能下降)並存的一種慢性疾病,全球發病率約爲11%,俗稱“胖瘦子”。相關研究顯示,未來35年全球將有1~2億人受到影響。這類患者脂肪量(HF)升高,骨骼肌質量(SMM)降低及骨骼肌功能低下。這種肌肉減少與脂肪蓄積的雙重壓力會引起虛弱、殘疾、跌倒、骨折、代謝性疾病和癌症等併發症,因此相關死亡率不斷增長。此外,也有部分觀察性研究表明,肌肉減少性肥胖與較高認知功能障礙風險存在潛在關聯。在全球人口老齡化和肥胖發病率不斷增加的大背景下,深入瞭解肌肉減少性肥胖至關重要。

一項基於人羣的前瞻性隊列研究基於英國生物銀行的數據,探索了肌肉減少性肥胖和肌肉減少症與癡呆風險的關係,發現肌肉減少性肥胖和肌肉減少症分別與不同程度的癡呆風險增加相關,相關研究結果發表於BMC Medicine。論文通訊作者爲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趙艾副教授。

截圖來源:BMC Medicine

該研究納入2006年至2010年年齡60~69歲的參與者20餘萬例,這些患者均在研究開始時完成生物阻抗測量(一種快速無創評估人體組成和診斷某些類型疾病的方法)和握力測試。

中位隨訪13.24年間,女性和男性分別有2941例和3231例癡呆新發病例。研究結果顯示,無論男女,肌肉減少性肥胖與癡呆風險較高相關(女性HR=1.424,男性HR=1.989),且二者間的關聯由慢性疾病介導。此外,肌肉減少性肥胖使女性和男性的癡呆發病分別提前了0.08年和0.192年;肌肉減少症使女性和男性癡呆發病分別提前了0.109年和0.511年。

另外一項發表於JAMA Network Open的研究則發現,肌肉減少性肥胖和肌肉減少症與全因死亡率相關。

截圖來源:JAMA Network Open

該研究是一項大規模、基於人羣的隊列研究,納入了2009年至2014年的5888例參與者。其中653例參與者可能患有肌肉減少症,127例參與者確診患有肌肉減少症。

研究結果顯示,相比於正常參與者,無論是可能患有(HR=1.29)還是確診患有肌肉減少症(HR=1.93)的參與者,其死亡風險分別增加29%和93%。相比於無肌肉減少性肥胖的參與者,肌肉減少性肥胖伴有1種(HR=1.94)或2種(HR=2.84)身體成分改變的參與者,其死亡風險分別高出94%和184%。

肌肉減少性肥胖和肌肉減少症是密切相關的疾病,但在臨牀實踐中仍較少被發現和治療。本次兩項研究提示,肌肉減少性肥胖和肌肉減少症與癡呆、全因死亡等不良後果存在一定關聯。儘管二者都與不良後果獨立相關,但二者可能存在協同作用,從而增加對健康的不利影響。在全球老齡化的大背景下,未來還需有更多研究來深入瞭解肌肉減少性肥胖和肌肉減少症的發病機制,並採取有效預防和治療措施。

歡迎投稿:學術成果、前沿進展、臨牀乾貨等主題均可,。

參考資料(可上下滑動查看)

[1] Zhang J, Na X, Li Z, et al. Sarcopenic obesity is part of obesity paradox in dementia development: evidence from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BMC Med. 2024 Mar 22;22(1):133. doi: 10.1186/s12916-024-03357-4. PMID: 38520024; PMCID: PMC10960494.

[2] Benz E, Pinel A, Guillet C, Capel F, Pereira B, et al. Sarcopenia and Sarcopenic Obesity and Mortality Among Older People. JAMA Netw Open. 2024 Mar 4;7(3):e243604. doi: 10.1001/jamanetworkopen.2024.3604. PMID: 38526491; PMCID: PMC10964118.

[3]吉彤, 湯哲, 李耘, 等. 老年人少肌性肥胖預防和治療策略 [J] . 中華老年醫學雜誌, 2020, 39(7) : 845-849. DOI: 10.3760/cma.j.issn.0254-9026.2020.07.026.

[4]劉妍慧, 陳樹春. 2022年歐洲臨牀營養與代謝學會和歐洲肥胖研究學會《肌肉減少性肥胖的定義和診斷標準共識》解讀及啓示 [J] . 中國全科醫學, 2023, 26(12) : 1422-142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04.

免責聲明:藥明康德內容團隊專注介紹全球生物醫藥健康研究進展。本文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觀點不代表藥明康德立場,亦不代表藥明康德支持或反對文中觀點。本文也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醫院就診。

版權說明:本文來自藥明康德內容團隊,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謝絕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以任何形式轉載至其他平臺。轉載授權請在「醫學新視點」微信公衆號留言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