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燈下的CES 2025:智駕拼殺成爲焦點 車企競相擴大“朋友圈”

本報記者 尹麗梅 張碩 北京報道

“以前,中國企業的發佈會,幾乎任何時候到都會有位置。現在,若不提前入場,就只能站滿全場了。”美東時間1月7日,正在2025年國際消費電子產品展覽會(International 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以下簡稱“CES 2025”)上奔波忙碌的一位多次參會的行業人士,向《中國經營報》記者描繪了他當天參加一家中國車企發佈會時的場景。

作爲全球科技創新和消費電子行業的風向標,今年的CES展會以“DIVE IN”(沉浸)爲主題,人工智能(AI)是其中核心關鍵詞,所有行業內的參展企業集中展現的元素都是“AI”,各種令人眼前一亮的人工智能創新技術、“王炸”產品讓參展者應接不暇。

CES這場年度盛會不僅是科技產業的展示窗口,更是汽車行業創新與變革的前沿陣地。參加本屆CES展的汽車產業鏈新老面孔包括豐田、寶馬、本田、鈴木、現代、長城汽車、吉利汽車、極氪汽車、小鵬汽車、法拉第未來、沃爾沃、Mobileye、高通、禾賽科技、黑芝麻智能、英偉達等。

一位參加展會的整車廠人士告訴記者,從本屆CES展會上可以看到,軟件定義汽車正在加速落地,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趨於實用化,人機交互體驗升級,開放平臺與生態合作成爲常態,更高精度的激光雷達、攝像頭和融合感知技術被廣泛應用於智能駕駛系統中。

記者觀察到,英偉達推出的端到端自動駕駛汽車開發所需的三大核心計算平臺以及下一代汽車智駕芯片Thor令人印象深刻。這款新一代汽車智駕芯片單顆算力達到2000TOPS,能夠勝任L4/L5級自動駕駛所需的複雜計算以及車載娛樂、智能座艙等功能;豐田汽車時隔五年重返CES展,將採用英偉達的DRIVE AGX Orin平臺和DriveOS操作系統,開發下一代自動駕駛汽車;長城汽車在CES上展示了其空間語言智能體大模型ASL(Agent of Space & Language),強化其智駕護城河;寶馬新世代超感智能座艙——BMW首創全景iDrive和BMW新世代操作系統X在CES 2025上完成全球首發。

智駕“大混戰”

如果要問CES 2025上哪家參展企業博得的關注最多,英偉達無出其右。在英偉達發佈會召開前3個小時,參會的觀衆已經將隊伍排到了距離入口2公里處。

“要問2025 CES上人工智能有多火,看看英偉達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黃仁勳演講前幾個小時排隊等待入場的場面就知道了,和國內刀郎的演唱會有得一拼。”當被問及CES 2025展會人工智能的科技氣氛有多濃時,一位參加CES 2025展會的知名經濟學家如是告訴記者。

記者瞭解到,在CES 2025的新聞發佈會上,黃仁勳着重宣講了英偉達在自動駕駛方面的進展——端到端自動駕駛汽車開發所需的三大核心計算平臺。這三大核心計算平臺包括NVIDIA DRIVE AGX、NVIDIA DGX™ 以及NVIDIA OVX™ 。英偉達方面稱,這三大計算平臺與在CES上全新發布的NVIDIA Cosmos™ 世界基礎模型平臺相結合,將加速端到端自動駕駛汽車的開發和大規模部署。“隨着 Cosmos™ 加入到三個計算平臺方案中,開發者將獲得一個數據飛輪,它能將數千英里的人類駕駛里程轉化爲數十億英里的虛擬駕駛里程,從而提升訓練數據的質量。”

“自動駕駛汽車的變革已經到來,汽車將成爲最大的AI和機器人產業之一。”黃仁勳在發佈會上表示,憑藉從雲端訓練、仿真到車載計算等前沿平臺,英偉達的汽車垂直領域業務在2026財年有望增長約50億美元。

作爲豪華車企之一,寶馬在CES 2025上全球首發新世代超感智能座艙——BMW首創全景iDrive和BMW新世代操作系統X。BMW首創全景iDrive蘊含衆多交互“黑科技”,車內四大全新交互界面(行業首創的視平線全景顯示、全新3D擡頭顯示、超感智控方向盤以及BMW首創向心中控)重新定義汽車人機交互。據悉,BMW首創全景iDrive將於2025年年底率先在BMW新世代車型上應用,隨後也將搭載於更多未來寶馬車型上。

作爲BMW首創全景iDrive的軟件平臺,寶馬發佈的自研BMW新世代操作系統X,可最大程度發揮出新世代超感智能座艙的交互能力。記者從寶馬集團方面瞭解到,寶馬自研BMW新世代操作系統X的70%源代碼在中國開發和優化,能夠做到爲中國用戶“量身定製”。此外,BMW新世代的智能個人助理搭載與中國頭部科技企業共同開發的AI大語言模型,能大幅提升智能座艙的信息檢索和系統響應能力。

長城汽車攜全場景NOA智慧旗艦SUV魏牌全新藍山、Hi4動力架構以及空間語言智能體大模型ASL等核心車型與技術亮相CES 2025。

ASL是長城汽車提出的關於人工智能發展的新思路。在ASL階段,車輛可實現全方位、立體化的信息處理和智能決策,讓智能汽車成爲一輛真正的AI智能體。

“強大的ASL,必然是建立在更強大的基礎模型之上。一方面,長城汽車正在不斷加快智駕端到端大模型的進化,另一方面,長城汽車也在加快其他各類垂域大模型的開發,探索更多的AI Agent的可能性。”在CES 2025長城汽車科技分享會上,長城汽車CTO吳會肖表示。

日系車企本田在CES 2025上也吸引了很多觀衆的目光。在CES 2025的舞臺上,計劃於2026年起投放全球市場的Honda 0系列旗下“Honda 0 SALOON”“Honda 0 SUV”原型車全球首發亮相。與此同時,本田還發布了該系列車型搭載的Honda自研車載操作系統——“ASIMO OS”。值得關注的是,Honda 0系列車型搭載的自動駕駛系統,首先將實現高速公路擁堵時脫眼技術的應用,此後通過OTA升級,不斷擴大駕駛輔助和L3級自動駕駛的應用場景和範圍,未來本田將在全球率先實現全域脫眼。

此外,以色列汽車科技公司Mobileye在CES 2025上展示了其端到端自動駕駛系統——Mobileye Drive,該系統通過高度集成的傳感器、算法和計算平臺,實現了從L2到L5自動駕駛的全面覆蓋。

如果將全球汽車產業革命分爲上下兩個半場,上半場主題是“電動化”,那下半場就是“智能化”,如今汽車行業已經進入下半場“智能化”的拼殺階段。

上述整車廠人士告訴記者,從CES 2025可以看到,智能化已經成爲汽車行業發展的主旋律,各大車企均試圖搶佔自動駕駛、智能座艙等方面“制高點”,AI、大模型正在不斷推動着汽車行業的變革。

“生態協作”越發頻繁

汽車智能化在短短兩到三年內迅速發展,已經進入到了比較理性的發展階段。記者從CES 2025上看到,在當前的汽車智能化發展步伐中,生態協作已經變得越來越頻繁。

據黃仁勳在CES 2025新聞發佈會上透露的消息,豐田汽車將在NVIDIA DRIVE AGX Orin™上構建其下一代車型,並進一步運行經過安全認證的NVIDIA DriveOS操作系統。這些車型將提供具有功能安全保障的高級輔助駕駛功能。

除了豐田汽車外,現代汽車與英偉達也在CES 2025舉行期間宣佈達成戰略合作,加速開發先進AI技術。據悉,現代汽車將利用英偉達加速計算和AI Enterprise軟件幫助管理海量數據,以便爲各種應用安全地開發和訓練AI模型。此外,現代汽車還將利用英偉達Omniverse平臺開發物理AI和數字孿生應用模擬其工廠,幫助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並精簡成本。

爲搶佔在“軟件定義汽車”時代的行業話語權,本田則在CES 2025上宣佈與日本半導體巨頭瑞薩電子達成合作並正式簽署合約,將研發應用於中央控制單元的高性能SoC芯片,該芯片計劃用於Honda 0系列電動汽車未來的車型中。

此外,本田與索尼的合資公司——索尼本田移動公司(以下簡稱“索尼本田”)也在CES 2025上宣佈,其電動車品牌AFEELA的首款車型AFEELA 1開啓預售,兩個配置版本預售價分別爲8.99萬和10.29萬美元。這款新車預計將於今年在美國加州率先上市,並計劃於2026年中期開始交付。與此同時,索尼本田宣佈與微軟達成合作,計劃共同開發車內語音助手。

據悉,極氪汽車也在CES 2025上宣佈與高通在AI智能座艙方面深化合作。此次合作將使極氪汽車能夠利用高通在芯片技術和智能系統方面的領先優勢,打造出更加智能化、個性化的汽車產品。與此同時,極氪汽車在CES 2025上發佈了自主研發的NVIDIA DRIVE AGX Thor智能駕駛域控制器平臺,成爲全球首家實現OEM量產自研該平臺的汽車製造商。

爲何車企與汽車產業鏈零部件企業之間的合作變得越來越頻繁?一位資深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智能化與電氣化的趨勢讓汽車變得越來越像“移動的超級計算機”,涉及到自動駕駛、AI算法、傳感器融合、雲計算等高度複雜的技術領域。車企面臨的技術門檻越來越高,需要依賴專業的零部件供應商和科技企業,以實現強強聯合。

“而且,當前汽車行業正處於變革的激烈競爭窗口期,快速推出創新產品成爲生存的關鍵,合作才能更有效地調動資源,放大優勢規避短板。合作能讓車企更快地將智能化功能投入市場,搶佔先機。而且,智能駕駛與智能座艙技術需要大量研發投入和試錯成本,同專業的零部件企業合作,車企可以騰出手來強化自己的核心優勢,也減輕車企的財務壓力。”上述資深業內人士說道。

未來汽車的競爭不僅是單一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生態圈之間的較量。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認爲,要以開放、合作、專注的思路走好智能化發展之路。對企業來講,要發展智能汽車,單一企業不可能包打天下,因此開放、合作是汽車企業走好智能化的必由之路,誰能夠打造一個更加開放的生態、誰能夠實現領導創新鏈的能力,誰的迭代速度可能就更快。封閉走不好智能化,開放可以實現“1+1大於2”的聚合效應,只有這樣智能化纔會跑出發展“加速度”。

(編輯:張碩 審覈:童海華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