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頭不再給元宇宙續費,VR行業寒冬再臨?

編輯 | 周燁

一開年,ChatGPT成爲科技圈中的熱詞,曾經火遍全網的元宇宙瞬間被搶走聲量。ChatGPT有多火,曾經的“網紅”元宇宙就有多落寞。

2月16日下午,騰訊遊戲XR業務宣佈變更硬件發展路徑,相關業務團隊也將進行調整,騰訊內部將爲受影響員工提供2個月過渡期,並優先安排轉崗面試和外部推薦機會。

無獨有偶,快手也對元宇宙失去耐心。最新消息顯示,快手元宇宙負責人馬英武已離職,同時快手全景視頻業務暫停。“快手全景運營團隊扶上馬、送一程的使命完成後,將不得不和大家說再見了。”在快手VR全景視頻創作者的微信羣裡,官方運營團隊證實了快手VR業務、元宇宙業務的暫停。

騰訊變更發展路徑、快手“收兵”,這一天,堪稱是中國XR行業的至暗之日。

VR行業發展至今,起起伏伏,中間經歷過發展期和沉寂期。2016年VR曾火熱過一陣,這一年也被稱爲VR元年,後來VR行業卻幾乎沒有聲音,直到2020年,元宇宙概念大火,整個行業踟躕不前的苟活窘境終於迎來新轉機。彼時一衆大廠紛紛下注搶佔未來的賽道,提出要建立一個由實入虛的全新互聯網世界。

而如今,大廠鳴金收兵,匆匆離場的態度,讓行業的前景再次陷入迷霧。

不少行業人士紛紛在社交平臺感嘆,曾經的元宇宙從業者要麼沒了聲音,要麼開始聊起ChatGPT相關的話題,元宇宙這個行業,還在堅持的玩家壓力不小。

那麼,喧囂一時的元宇宙爲何頂不住了?曾被互聯網大廠劃分爲重要業務,如今企業爲何不願意爲元宇宙燒錢了?還在堅持的玩家們,又該如何應對“虛擬”與“現實”的兩難之選?

2021年年初,元宇宙的概念引爆了科技圈和創投圈,這被視作下一個十年“最具張力的風口”,並迅速成燎原之勢。海內外叫得上名的互聯網巨頭都成了最強勁的追風者,雄心勃勃的Facebook甚至在2021年直接更名爲Meta,百度也在2021年12月發佈元宇宙產品“希壤”。

然而不到兩年,理想中的元宇宙還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的只剩滿地雞毛。

第一個發出撤退信號的,是曾經的“第一波元宇宙”創業公司。2022年8月,據媒體報道,成立於2014年的影創科技被曝欠薪200多人,影創科技是國內最早一批從事VR眼鏡研發的公司,曾連續三年入選“中國 VR 50強”榜單,估值最高達到120億元。據瞭解,該公司曾公開表示,其出貨量和技術僅次於Meta,日後要成爲“元宇宙的微軟”。

如此充滿雄心壯志的公司,卻被曝出大規模欠薪,在脈脈平臺上,有內部員工透露,雖然主營業務仍在運行,但公司的經營狀況比外界想象的更糟糕。這輪風波,爲彼時尚在狂奔的行業踩下一腳剎車。

主導元宇宙風潮的國內大廠們同樣境遇不佳,淘寶推出的“未來城”逐漸銷聲匿跡;騰訊新聞數藏平臺和幻核相繼關停,TME音樂數藏平臺停止發新……

隨即,曾經的元宇宙的激進探索者Meta,也發出了撤退信號。

2022年12月9日,扎克伯格正式宣佈了Meta裁員的消息。Meta計劃裁員超11000人,約佔Meta公司員工總數的13%。這也是Meta首次主動公佈大裁員。與前後腳宣佈裁員的Twitter相比,Meta的裁員力度更甚。扎克伯格在22年財報發佈之際,再次宣佈進入控制成本的效率年。

這並不是結束,2023年2月9日,The Information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微軟解散了成立僅四個月的工業元宇宙部門(Industrial Metaverse Core),該部門內約100名員工已全部被解僱,同時,微軟將於3月10日關閉在 2017 年收購的社交 VR 平臺 AltspaceVR。

自去年消費元宇宙遇冷後,業界一直想要在產業元宇宙中另闢蹊徑。微軟自2022 年 10 月建立的工業元宇宙,誕生之初主要是負責搭建操作系統的軟件接口,用於操作發電廠、工業機器人及運輸網絡等。這個團隊的前身是微軟在 2018 年收購的AI初創公司 Bonsai。

微軟的工業元宇宙佈局與AR、VR、MR等硬件有極高的相關度,但微軟的AR頭顯HoloLens團隊在技術、管理和資金方面遭到不小壓力。AR、VR發展遇阻,使得微軟不得不重新審視和制定新的戰略,這也成爲微軟“撤退”工業級元宇宙的主要原因。

根據微軟的公告,關閉掉AltspaceVR之後,他們將會把精力放在混合現實平臺Microsoft Mesh 上。Microsoft Mesh 主要面向希望遠程協作的公司,放棄消費級和工業級市場後,微軟開始押注企業級市場。

市場前景不明之外,政策更是爲元宇宙戴上了一道緊箍咒。去年,中國銀保監會、中央紀委網站相繼發佈公告,提及”元宇宙”可能會涉及資本操縱、輿論吹捧、經濟風險等多項風險,呼籲公衆理性投資,避免形成市場泡沫。

可以說,國內外首批元宇宙探路者們,如今“舉步維艱”。

接連的撤退,給市場釋放出一個很明確的信號:大廠不願爲元宇宙繼續燒錢了。曾經被追捧的元宇宙浪潮,爲何幻滅得如此之快?

從行業的角度看,個別創業的折戟沉沙或許有資金、管理等方面的因素,但整個元宇宙行業停滯不前,必然存在共性的規律。我們總結了大廠紛紛從元宇宙撤退的幾大原因:

第一、元宇宙太燒錢了。最直觀地說,在這個賽道,企業需要不斷燒錢才能夠在市場上站穩腳跟。尤其是在早期,很多公司都需要通過大規模的資金投入來吸引用戶和建立用戶基礎。然而,這種燒錢模式是無法持續的,一些公司發現自己已經無法繼續投入更多的資金,或者已經無法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

從Meta最新財報看,Meta2022年總營收爲1166.09億美元,較2021財年的1179.29億美元下降1%。其中, 主攻元宇宙業務的“現實實驗室”(Reality Labs)部門主要收入來源是 Quest VR 頭戴設備,這個業務在2022年第四季度創造了 7.27 億美元的收入,2022 年全年業務收入爲 21.6 億美元,低於 2021 年的 22.7 億美元。

但同時,Reality Labs在2022年第四季度虧損高達42.8億美元,使其2022年總運營虧損達到137.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23億元。換句話說,該部門去年的虧損是其營收的六倍多。

由於元宇宙業務持續拖累財報,Meta的股價在2022年暴跌了60%以上,更別說成爲Meta營收新支柱了。

曾經FaceBook宣佈收購虛擬現實公司Oculus VR時,曾表示將投入20億美元用於虛擬現實技術的開發。然而,這些資金並沒有給FaceBook帶來預期的商業回報,FaceBook最終選擇了調整策略,轉向更加穩健的增長模式。

第二、元宇宙前景難測、落地難。作爲新興行業,元宇宙目前在技術方面存在太多限制和瓶頸,當前的虛擬現實設備價格昂貴,體驗不夠流暢;虛擬現實場景需要大量的數據,但數據的採集和處理成本很高,種種問題都需要更多的時間來解決。

與此同時,儘管元宇宙被認爲是一個有潛力的市場,但目前仍處於早期階段,市場前景並不明朗,目前已有的產品還沒有得到大規模的商業應用。

第三、大廠這幾年的主基調是降本增效,不會再願意做長期燒錢的投資,與之業務不匹配的元宇宙,成了第一個被“開刀”的業務。

2022年年底,劉強東、馬化騰、李彥宏紛紛發表內部講話,在梳理既有業務的同時,也直指降本增效。張勇直接掛帥成爲阿里雲負責人,並將2023年的戰略定爲“進”;字節CEO樑汝波也持續推進組織“去肥增瘦”。

可以說,2023年,各大平臺試圖理清業務的優先級,將有限的資源投入最關鍵領域,重塑核心競爭力。

頻繁上架的新業務意味着公司的多元嘗試,但同時也意味着資源的分散。比如,微軟早在2019年就放棄了Altspace VR社交平臺,主要是因爲其業務重心在企業級市場,元宇宙的消費市場並不是微軟的強項。

從以上層面來看,大廠暫時不願爲元宇宙燒錢了。

其實早在上世紀90年代,VR便開啓了第一波全球性蔓延,隨着遊戲《剪草人》的上市,VR曾在當時的美國大衆市場引發了一個小的高潮,有無數科技公司想與VR遊戲搭上關係,但受制於技術,終以失敗告終。

2016年,VR行業“枯木逢春”,VR創業團隊如雨後春筍般地涌現出來,賽道融資不斷。投資銀行Digi-Capital的報告顯示,2016年第一季度AR/VR領域投資總額首次超過了10億美元門檻。

這一波概念熱炒結束後,消費級的VR並沒有在市場掀起大的波瀾,產業進入理性發展階段。2021年,元宇宙的概念觸發國內VR行業上漲,歌爾股份、中青寶、寶通科技等VR產業鏈相關企業股價有過一波強勁的上漲。

如今,大廠紛紛砍掉VR項目,讓行業前景再次被質疑。與之同時發生的,是時下對於新風口ChatGPT的追逐。這一由美國科技公司OpenAI開發的聊天機器人,在發佈短短兩個月時間內,月活用戶突破1億大關,成爲史上用戶增長速度最快的消費級應用程序,國內外大廠開始舉力強攻這個新的領域,風口轉向太快,元宇宙似乎成爲了不再被重視的“前浪”。

對於目前關於元宇宙市場的討論,有業內人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到,他看到元宇宙在未來數字經濟領域中重要性,或者是具備了足夠的技術和資本儲備的企業,依然會長期深耕,只是距離盈利還有一定的時間。

所謂的科技巨頭、大廠,暫時停止對XR業務的投資,只是因爲現有技術還未達到一定水平,但已有了相應基礎。對於它們來說,及時止損是正確的選擇,後續技術水平跟上後再進行投入,成本消耗會更少點。

我們也觀察到,儘管一些大公司選擇退出元宇宙,仍有一些企業依舊在賽道中堅持。

例如AR公司Rokid,已經走到了第10個年頭,從智能音箱做到AR眼鏡,AR的風口起起落落,這家創業公司卻在不聲不響中“奇蹟般地”存活下來,2022年11月,Rokid連續公佈了兩筆規模過億元的融資,引發行業關注。

元宇宙的“鼻祖遊戲”《Roblox》,也於近期公開宣佈未來將繼續拓展元宇宙領域,開發更多的功能和場景,將用戶互動性和遊戲體驗推向一個新高度。即使賽道短暫降溫,但玩家依然融資不斷、部分企業依然在投入資金去摸索。

另一方面,賽道仍在發展。如PICO、rookid station、以及部分創業公司的消費級眼鏡逐漸走入消費者的生活。比如消費級AR眼鏡落地即有水花,艾瑞諮詢數據顯示,從2022主要線上平臺的全年銷量表現情況來看,雷鳥創新、Nreal、Rokid、INMO佔整體市場份額約82%,預計2023年AR眼鏡總出貨量可突破數十萬臺量級。

以PICO爲例,根據IDC數據,2022年第三季度,PICO的市場份額增長了兩倍多,達到15%左右,PICO成爲唯一一家出貨量正增長的VR頭顯製造商。

元宇宙這個美好的幻想世界,在很多人放棄的情況下,堅持到現在的玩家壓力也不小。

回顧的VR發展史,從概念被大衆熟知,到如今的早期消費者階段,歷經了十幾年的漫長髮展。長遠看來,VR會在跌宕起伏中繼續向前發展,將所有人與所有空間連接起來,以身臨其境的方式獲取良好的體驗,纔是VR或者元宇宙的最大應用場景。

即使暫時面臨質疑,但行業無窮的想象力,還是吸引無數玩家執着尋找前路。還在堅持的玩家,依舊等待着行業的春天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