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除說鬧劇下掩蓋事實

(圖/中天新聞)

醫師染疫事件,「開除說」引發醫界反彈,政治人物加碼煽情,卻忽視了嚴肅的醫療職場安全議題,只剩一場鬧劇

醫護感染,從SARS到新冠肺炎,都是管理者須正視的第一課題。SARS院內感染主要來自無旅遊史且症狀不典型的病人引發超級傳播事件,而此次新冠疫情,全球有約14%病例爲醫療人員臺灣得力於嚴格的入境控管,本土傳播甚少,醫護染疫人數得以維持最低,但欠缺檢測數據資料,此次擴大調查應一併補強。

醫護感染危及醫療人員身心健康,也危及同事、病人與家人安全,更造成士氣重挫、人心惶惶與戰力折損,就職業安全、醫院感控與社區防疫需要,都應設法控制到最低。病毒看不見,絕非片面要求醫療人員小心就能有效防範,而是必須設立三道防護關卡,從系統面與管理面,建立最適工作環境,纔能有效達成。

三道關卡包括預防、風險控管,與感染後的早期發現及阻斷,而這都有賴醫院管理與行政機關的通力合作。若此次事件如名嘴所言發生於衛福部自己的醫院,則部長乃是醫管醫政雙重責任事主,第一時間就應檢視系統弱點與稽覈盲點,並公佈策進作爲,以提升員工安全、穩定軍心,而非急於政治動作、火上添油,角色錯亂

預防上除了防護裝備、SOP與教育訓練,更重要的是提供合宜的工作安排與工作條件。國門附近的醫院負荷甚重,卻還要兼顧一般診療與營運責任,若中央未給予充足人力支援與經費補助,勢必人力吃緊、排班緊湊,在過勞之下,更易發生差池。建立完備的遠距監測與遠距照護,可減少接觸與傳染,應予推廣。對於高風險醫療介入,例如插管考量空氣傳播風險,病室中所有人員皆宜有最高階完整防護。至於分艙分流、風險控管,需要充足人力與薪資保障,不應流於口惠而實不至,並應建立稽覈與通報制度,以嚴格落實SOP,並找出容易漏失的痛點

但不論如何努力,仍難免發生憾事國際建議,醫療人員健康監測與檢驗應至少落實一項,或兩者皆做。健康監測分爲被動式與主動式。被動式系由自覺有症狀或發燒的醫療人員通報,但當事人易因忙碌或不嚴重而未立即通報。國際建議採主動式作法,由照護機構透過人工軟體,每日收集每一位醫療人員健康狀況。臺灣沒有提供醫護人員檢驗,就更應落實主動監測。這是保護周遭人員的最後一道關卡!上次機師事件已凸顯健康監測機制形同虛設,卻沒有亡羊補牢,此次再度發生,應速強化,且上級機關與醫政督導單位應加以稽查,確保有效運作

防疫職責與醫護感染之預防,需要人力與經費雙重資源做後盾,紓困經費應該用在此處!抗疫之路還很長,衛福部應強化醫療職場工作的安全,國人的安全才有保障。(作者爲健康永續教育基金會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