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卷半固態電池,中高端純電車型,價格穩定在30萬以上?

智己發佈了新車智己L6,最大的看點在於133kWh的固態電池,雖然智己汽車聯席CEO劉濤並沒有在電池宣傳上加上強調“半固態”,但用戶們心知肚明。

昊鉑官方消息,將在4月12日發佈固態電池,並特意強調了“全固態”三個字。

更早的蔚來,在2022年底的NIO DAY上發佈的全新ES8,稱其150kWh的電池包用的是半固態電池。

此外,包括比亞迪、寧德時代、長安等中國企業,都有固態電池的具體研發計劃及佈局,只不過,有些佈局時間點,並未將相應的計劃變爲現實。

時間點上看,蔚來2022年表示將推出150kWh的半固態電池;此後有消息稱在2022年的時候,比亞迪就表示其固態電池已經進入試驗階段,並將搭載到2023年上市的仰望車型上,但事與願違;此前同樣有消息稱2023年量產固態電池的是寧德時代,但同樣未能實現,取而代之的是神行電池和麒麟電池。

半固態電池落地,對電動車有什麼影響?

就在月初,蔚來宣佈其150kWh電池包完成測試後,正式量產下線。去年12月份,李斌曾親自測試150kWh電池包的續航能力,最終成績定格在1044km,電池包CLTC續航里程爲1055km。

剛剛開啓預售的上汽智己L6,其搭載的133kWh電池包,官方給出的續航數據是超過1000km,按電池包大小看,這個成績要比蔚來更出色。

半固態上車後,CLTC續航超過1000km,將成爲純電動車的常態,即便是算上續航打折,也能保底600km到700km的續航水平。也就是說,半固態電池的實際打折後的保底續航能力,與目前主流的100kWh以內的中高端純電車型,100%續航達成率的效果相當。

但市場效果是,半固態電池將拉高電動車售價,如蔚來150kWh電池包可能搭載的車型,ES8、ET7和ET9,其中ES8頂配100kWh車型售價已經接近60萬,ET7頂配也達到了50萬,ET9的80萬預售價,說明了半固態電池上車後,如果其他配置不變,蔚來的頂配車型售價將進一步拉高。

公佈預售價的智己L6,搭載半固態電池的頂配車型預售價來到33萬,即使最終的售價會有微調,但能預測到還會在30萬以上。

馬上要推出號稱是“全固態”電池的昊鉑,相信其電池上車後,將與智己的套路一樣,會有“固態電池板”車型,且會被定爲頂配車型。目前昊鉑在售的車型,除了昊鉑SSR,昊鉑GT(參數丨圖片)和昊鉑HT頂配車型售價都超過了30萬。也就是說,昊鉑此後的“固態電池版”車型,售價也將高於30萬。

目前影響電動車售價的主要因素,此前是原材料和製造成本的下降,實現了一輪電動車降價,能拉開電動車售價的核心技術是智駕,而且只有高階智駕車型,才能賣到較高(超過30萬)的價格。而目前的趨勢是,智駕的軟硬件成本,也在下降,比如攝像頭、激光雷達,以及去高精地圖等,不久後智駕也會迎來新一輪的成本洗牌。

從幾家車企開始卷半固態電池之後,就不難看出,下一輪電動車價格波動,會來自半固態電池。

以蔚來爲例,成本上看,其採用的衛藍新能源的半固態電池,成本達到了2000元/kWh,也就是150kWh的電池包,成本就要30萬元,折一輛ET5的價格。

雖然電池原材料成本下降,但半固態/全固態電池的生產研發成本居高不下,也無法有效地令電池成本下降。也就是說,搭載半固態電池的車型,將進一步拉高成本,再搭配高階智駕,下一階段的高端電動車型,必將配置這兩項核心技術。相應地,液態電池的產品,隨着半固態電池的普及及大規模應用,將存在進一步的降價空間。也就是說,下一階段的純電車型,售價區間的跨度,可能會更大,通俗來講,搭載不同電池和不同版本智駕的同一系列車型,可能只有外觀內飾相同,使用體驗感完全是兩款不同的產品。

半固態電池上車,離全固態不遠了?日本電動車還能玩下去嗎

去年年底,豐田宣佈2027年全固態電池纔可能落地,是不是打臉了中國固態電池產業?

幾個事實,目前固態電池的專利,近一半來自日本;固態電池的核心技術問題,還沒能實現突破;成本,還降不下來。

數據上看,中國半固態電池的能量密度,衛藍新能源和清陶能源能做到360Wh/kg,這兩家分別是蔚來和上汽的供應商。昊鉑宣傳的“全固態”,今年2月份的媒體報道中,表示其能量密度爲350Wh/kg,因此昊鉑的“全固態”,其實也是半固態。

以電池能量密度劃分,半固態,準固態和全固態的能量密度普遍以350Wh/kg+、400Wh/kg+和500Wh/kg+爲標準,開發難度看,業內專家表示,準固態的研發難度與半固態完全沒有可比性,可以理解爲,半固態如果是0到1的研發,準固態或全固態不是1到100,而是0到100。

豐田早在2004年就開始研發固態電池,2014年就研發出了能量密度400Wh/kg的固態電池,爲何10年了,還未能商用,原因就是固態電池直到目前還有很多技術上的不確定性,包括電池衰減嚴重的問題,安全性問題以及商用化成本問題。包括去年豐田宣佈與日本最大的石油化工企業出光興產合作的原因,也是共同解決商用化落地問題,簡單來說就是如何以更低廉的成本推出固態電池。

中國也受到同樣的困擾。比如清陶能源,其早前的報告顯示,已經開發出了430Wh/kg的全固態疊片電池;衛藍新能源同樣也有420Wh/kg和600Wh/kg的固態電池出現在開發報告中;中科派思目前最高的動力電池能量,已經達到705Wh/kg的水準,是業內最高水平。還有相當一部分電池企業,也達到了準固態或全固態電池能量密度的標準。

雖然中國的固態電池研發速度沒有日本快,但目前也有着世界級的研發水準。只是和日本一樣,商業落地還需時間。

因此,在固態電池領域,核心點就是低成本商用,誰能在更短的時間達成,誰就能佔得先機,在電動車最核心部件的終極形態上取得領先。

以目前的速度來看,360Wh/kg的電池剛剛落地,商業化應用效果還需要市場驗證,且電池性能還未經過市場的大規模驗證,400Wh/kg什麼時候能順利落地,以市場角度來看,還不太好說。

不過,單看電池的發展,中高端純電動車想在價格戰上更進一步,看起來有些難了。除非半固態、準固態電池的研發製造成本,能持續下降。

結語:

目前宣傳自己是固態電池的,一定是半固態電池,但半固態電池的落地商用,意味着全固態電池離測試不遠了,也就離落地不遠了。電池的進化除了能徹底影響電動車的實際使用效果,也能在混亂的市場中穩定住中高端電動車的價格,對於用戶來說是好事。

現在就要看,中國的準固態、全固態電池,能不能領先世界率先落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