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着氫能重卡送煤

原標題:山西探索大宗物料零碳出晉入津,昔日碳排放大戶如今“氫”裝上陣(引題)

開着氫能重卡送煤(主題)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劉建林 李彥斌

閱讀提示

今年以來,已有多個省份發佈氫能車輛高速公路通行費減免的相關政策,這無疑將推動氫能汽車的規模化、商業化應用。作爲山西省氫能產業鏈“鏈主”企業,鵬飛集團正從傳統資源型企業邁向新型氫能領域,傳統能源與新能源實現多能互補、融合共生。

從山西孝義市到天津港,相隔約700公里。當山西鵬飛集團物流公司的貨車司機李玉海再次駕駛運煤重卡行駛在這條熟悉的線路上,他卻有了與以往全然不同的體驗。

與以往駕駛燃油重卡運輸煤炭不同的是,李玉海現在駕駛的是氫能重卡。

“在行駛過程中僅排放水,全程零污染,動力效果也不差,而且噪音小,車內環境更加舒適。”李玉海說,沒有了尾氣污染,“車裡車外似乎乾淨了許多”。

7年前的2017年,爲有效降低貨運重型汽車對於環境的影響,天津市曾決定,天津港不再接收公路運輸煤炭,天津港煤碼頭作業全部實現鐵運接卸。7年後,山西孝義的運煤車隊敲開了這扇“大門”,重新恢復的公路運煤通道上,行駛的卻是氫能重卡。

鮮爲人知的是,打通這條氫能零碳運輸示範通道的,正是來自山西孝義的年產3000萬噸原煤、500萬噸焦炭且以煤焦化爲支撐的民營企業——鵬飛集團。

眼下,我國正處於能源轉型的關鍵期,推動傳統能源與新能源實現平衡發展、深度融合,對於構建新型能源體系和實現“雙碳”目標具有重要意義。那麼,煤炭與氫能、傳統能源與新能源在這裡又是如何實現多能互補、融合共生的?

排放的廢氣“吃幹榨淨”

滿載煤炭的氫能重卡緩緩駛出大門,駛向山西到天津的氫能重卡“綠色通廊”……5月28日,鵬飛集團與天津港集團晉津新能源重卡雙重零碳運輸通道示範項目簽約及發車儀式在孝義舉行,該項目是全國首箇中遠距離純商業運營的零碳物流運輸通道項目,也是山西大宗物料零碳出晉入津的創新嘗試。

眼下,作爲山西省氫能產業鏈“鏈主”企業,鵬飛集團正從傳統資源型企業邁向新型氫能領域,轉型步伐不斷加快。

記者瞭解到,由於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焦爐煤氣,爲有效解決能源浪費問題,該企業持續開展技術攻關,以焦爐煤氣制氫作爲轉型突破點,不斷延伸氫能產業鏈,已涵蓋氫能的制、儲、運、加、用全產業鏈,並在商業化運營方面取得不少突破。

“過去對煉焦過程中產生的焦爐煤氣一燒了之,現在這些焦爐煤氣進入制氫車間後出來的是高純氫氣,這個車間就是氫能產業鏈的源頭。”鵬飛集團制氫廠制氫工藝車間主任樑宏偉介紹,在制氫方面,鵬飛集團2萬噸/年焦爐煤氣制氫一期項目投產已有兩年,配套實施的全國首套幹熄焦餘熱發電配套水電解制“綠氫”項目也已運行一年,整個過程不會釋放任何溫室氣體。

自從把排放的廢氣“吃幹榨淨”後,企業焦化車間周圍不僅沒有了異味,職工們還在廠房旁的青草地上養起了小動物。

值得一提的是,制氫工藝車間有40名工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近年來,他們圍繞生產需要完成了1000多項生產工藝流程優化,提出並實施創新技改項目24個,取得兩項國家發明專利、6項國家實用專利。

從“黑色革命”到“綠色發展”

目前,全國多地紛紛將發展氫能產業作爲佈局新興產業、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載體。作爲煤炭大省,山西在氫氣製造領域具有天然優勢。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山西焦化年產能1.4億噸,副產焦爐煤氣全部用於制氫可年產氫氣150萬噸,這是當地發展氫能產業的獨特優勢和產業基礎。

除了利用化石能源制氫,當地也在全面拓展餘熱發電制氫、光伏發電制氫等多種途徑,助推當地加快形成氫能全鏈條集羣化發展體系,加快完成從“黑色革命”到“綠色發展”的蝶變。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初,鵬飛集團收購了湖北十堰東風特種汽車有限公司,擁有了商用車整車製造資質,可生產包括卡車、客車等商用車車型。在打通這條氫能零碳物流通道之前,鵬飛集團研發生產的200輛氫能重卡,總里程已突破1600萬公里。

“我們研發生產的第二代49噸氫能重卡,續駛里程從350公里增加到650公里,每輛重量減少了200公斤,購車價格從每輛158萬元降到126萬元。”鵬飛集團高級經理杜彬表示,在交通運輸領域,新能源重卡正在成爲綠色運輸主力軍,氫能重卡具有長續航和快速補給的優勢,能夠滿足長途運輸等高能耗場景的需求,但相較於30萬元至50萬元價格區間的燃油重卡和燃氣重卡,目前使用氫能重卡的成本優勢並不明顯。

杜彬坦言,要加快氫能重卡的推廣應用,關鍵要通過批量化生產和產業鏈整合來不斷降低製造成本,破解車輛購置成本和用氫成本較高的難題,確保消費者“既買得起也用得起”。

令人欣喜的是,目前,氫能利好政策持續加碼,推廣氫能重卡的有利條件正在不斷累積:今年以來,已有多個省份發佈了氫能車輛高速公路通行費減免的相關政策,這無疑將加速推動氫能汽車的規模化、商業化應用。

駛向更多城市

在日常生活中,李玉海經常騎着自家企業生產的氫能自行車外出,也會乘坐氫能大巴通勤。他笑言道,“‘氫’裝好上路。”

得益於氫能產業鏈上下游一體化協同優勢,鵬飛集團不斷拓展與氫能相關的生產、生活應用場景。在綠色出行方面,該企業正加快氫能公交車、氫能共享單車等交通工具的研發及應用推廣。

今年4月,500輛氫能共享單車、5輛氫能公交車在孝義投入運行。其中,氫能共享單車通過採用低碳固態儲氫技術,儲氫50~60克即可續航60公里。5輛氫能公交車承接孝義至介休的城際客運業務,約30公里的行程票價僅爲3元,這也是山西首條城際交通零碳運營示範線路。

“車輛續航能力和加氫站分佈直接關係到氫能交通工具能否大規模推廣應用。”杜彬說,目前鵬飛集團正加快佈局建設加氫站,已有4座加氫綜合能源島在孝義投運。

在孝義北姚加氫綜合能源島,記者看到,工作人員正熟練地操作加氫設備,爲一輛輛重卡注入清潔動力。

該站站長張振業告訴記者,作爲集團加氫網絡的“母站”,該站日供氫能力高達4000公斤,每天有250多輛氫能重卡入站加註氫氣。

事實上,在山西,不論是作爲各類車輛、機械設備的動力能源,還是冶金工業的優質熱源,關於氫能的應用創新方興未艾,廣闊的應用前景無疑爲氫能產業發展提供了充足空間和堅實基礎。以鵬飛集團爲例,相關數據顯示,預計到“十四五”末,企業制氫能力達到10萬噸,建成加氫站100座,推廣氫能重卡2000輛,氫能全產業鏈走向全面商業化。

對於李玉海來說,企業的快速發展讓他對自己接下來的工作內容充滿了期待。

李玉海瞭解到,藉助政策的東風,企業在成功開闢天津市場的基礎上,正着力開拓其他的跨省氫能通道,計劃年底前還將開闢通往陝西、河北等地的綠色運輸線路。

“那時候,我可以開着新一代的氫能重卡駛向更多的城市了。”李玉海說。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