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週報|柔宇倒在通往產業化的路上;華爲重回7000億營收

柔宇倒在通往產業化的路上

據天眼查信息,3月29日,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深圳柔宇電子技術有限公司、深圳柔宇顯示技術有限公司各新增一則破產審查案件。柔宇科技創始人劉自鴻對第一財經獨家迴應稱,一切以官方消息爲準。但對於柔宇科技的經營現狀,劉自鴻並未進一步迴應。

點評:柔宇此前搶先發布依賴於自己掌握摺疊屏技術,而這也隱藏着柔宇科技的致命弱點。實驗室的東西實現量產、商品化需要漫長的過程。一位資深業內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稱,從產業鏈看,做任何一個產品,開始時就要做上游供應商、下游客戶的佈局。柔宇的供應商完備程度或有欠缺,但做量產商品就必須有大批量設備與材料供應商。

華爲重回7000億營收

3月29日,華爲在官網對外發布了2023年整體業績情況。數據顯示,2023年全年,華爲實現全球銷售收入7042億元,同比增長9.64%,淨利潤87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5%。根據華爲過往年報數據計算,這也是自2021年之後,華爲年營收重回7000億元人民幣區間。此外,華爲終端業務在去年實現銷售收入251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7.3%,這也是在經歷了兩年下滑後,終端業務重新回到增長跑道。華爲輪值董事長鬍厚崑表示,去年整體經營情況符合預期。

點評:雖然業績逐步回暖,但眼下的華爲依然面臨着複雜外圍環境帶來的挑戰。從制裁常態化走向正常運營,從求存到發展,華爲如何構建更加堅韌的供應鏈能力,確保高質量的業務連續性和產品競爭力是未來持續發展的核心所在。

三大運營商財報釋放信號:雲網算力成投資新方向

截至3月26日,中國移動(600941.SH)、中國聯通(600050.SH)和中國電信(601728.SH)三家運營商的2023年報均披露完畢,隨着5G網絡基礎建設投資已經邁過高峰,雲網算力開始成爲運營商新的投資焦點。

3月26日舉行的業績溝通會上,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文提到,中國電信發展人工智能有一個很好的優勢就是算力和智能算力;第二大的優勢是大量的數據,中國電信現在數據庫有500個PB的數據,每天還有幾個PB的數據在增加。

點評:在不久前的2023年業績說明會上,中國移動公佈的調整計劃,2024年針對5G網絡的資本開支將從2023年的880億元降至690億元,減少了約20%。不過,儘管總體投資金額在下降,用於算力、能力和基礎設施方面的預算不減反增。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從淨增5G套餐客戶數來看,中國移動2023年新增了淨增1.8億戶,同比下降幅度爲20.6%。中國聯通的財報也顯示,2023年該公司5G套餐用戶增長幅度同比下降5.1個百分點。業內認爲,在數字化轉型的推動下,三大運營商從承壓到突圍,營收利潤雙雙高增長。隨着5G-A商用計劃正逐步推進,算力成爲運營商成功轉型升級的關鍵。

中國移動宣佈5G-A正式商用

3月28日,中國移動宣佈5G-Advanced 正式商用。中國移動副總經理高同慶表示,"今天中國移動聯合全球產業合作伙伴正式發佈5G-A的商用計劃,進一步加速建設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加速構建新型信息體系,釋放5G無限可能。"

高同慶在發佈會上提出倡議,建議行業聯合做好5G-A的技術創新,佔領技術制高點。此外他指出,在網絡建設方面,中國移動在2024年計劃聯合供應鏈廠商按照"適度超前"的建設原則,促進5G-A在國內300個以上的城市進行應用,啓動全球規模最大的國際的商用網絡的部署。在終端的普及方面,2024年中國移動將聯合終端廠商和芯片供應商,全面推動終端的產業升級。

而在26日的GSMA發佈的《中國移動經濟2024》報告中,披露目前中國5G移動連接數已超8億。2024年,5G連接的比例預計將從45%上升至50%以上,成爲中國主導的移動技術,5G總連接數將於年底進一步攀升至10億以上。

點評:5G-A全稱5G-Advanced,也被稱爲5.5G,是5G向6G演進的關鍵階段。隨着3GPP Release 18標準規範的即將完成, 5G-A解決方案的落地迫在眉睫,它將成爲通往6G的橋樑。GSMA智庫團隊向第一財經提供的數據顯示,超過一半的運營商預計將在標準發佈後的一年內部署5G-A,並在2024年啓動新一輪投資。

國產AI框架升級

華爲宣佈昇思MindSpore實現AI框架的突破升級,成爲業界首個原生支持大模型的框架。截至目前,昇思Al框架已經開源500多個模型項目,涉及超過5500家企業。軟通動力、科大訊飛、商湯科技等多家企業均實現了與昇思的適配。昇思MindSpore AI框架由華爲在2020年3月開源。2023年以來,基於該框架發表的頂級會議論文數量超過1200篇,在所有AI框架中排名中國第一、全球第二。

點評:作爲自主創新的大模型平臺,AI框架是算法應用和硬件算力之間的橋樑,在以大模型爲代表的人工智能賽道上,這一軟件根技術是支撐大模型創新的關鍵要素之一。國產AI框架的發展,從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此前谷歌和Meta的AI框架雙寡頭主導局面,也打破了英偉達CUDA在計算架構上的“一家獨大”,爲國內企業在覈心軟件領域掌握主動權奠定基礎。

安卓手錶首次搭載“獨立微信”

3月29日,OPPO Watch X發佈,這也是首款與微信深度合作,安卓陣營首個支持獨立登錄的微信手錶版,擺脫了以往藍牙連接的距離限制。IDC發佈的《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指出,2023年國內智能穿戴設備銷量爲3740萬臺,同比增長7.5%,正處於穩步回暖狀態。

點評:智能穿戴設備自2012年問世以來,已經逐步成爲消費電子產品市場裡最重要的一環,除了Fitbit這類專注於智能手環、手錶的品牌之外,還有手機廠商、PC廠商加入戰局,戰況相當激烈。但許多企業推出的智能手錶,App生態都不夠完善,與其說是智能手錶,更像是大號手環。生態的完善、續航的提升,令智能手錶的實用性不斷提高,或許是智能穿戴設備銷量同比增長的關鍵因素。

京東方8.6代OLED生產線奠基

3月27日,京東方(BOE)投建的國內首條第8.6代OLED生產線在成都奠基,總投資630億元,設計產能每月3.2萬片玻璃基板,主要生產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等智能終端高端觸控OLED顯示屏。該生產線將大幅提升中尺寸OLED面板切割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點評:中國大陸小尺寸柔性OLED面板的整體出貨量,已經接近全球的一半,逐步與韓國企業分庭抗禮,但是在中大尺寸OLED面板領域仍然處於空白狀態。隨着OLED面板的應用從智能手機向筆記本電腦、車載顯示等中尺寸領域延伸,包括京東方在內的中國顯示面板龍頭開始向中大尺寸OLED面板的產業化領域進軍。

LG新能源加碼在中國的電池產能

3月27日傳出消息,江蘇南京江寧濱江開發區與韓國LG新能源集團進行投資意向簽約。根據相關約定,LG新能源計劃將總投資約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7.74億元),建設LG鋰電池項目,主要涉及動力電池、儲能電池等生產項目。

點評:LG系公司在華業務結構正發生變化。LG新能源現在全球排名第三,產能僅次於寧德時代、比亞迪。隨着中國電動車產業的快速發展,LG新能源希望也搭上這趟“快車”。有消息稱,LG新能源還醞釀在中國設立地區總部。與此同時,LG Display(LG顯示)在廣州的8.5代液晶面板生產工廠被傳將轉讓給中國企業,以聚焦資源發展OLED業務。

中國華潤成長電科技實控人,產業人士稱將加速產業融通

3月26日晚間,長電科技(600584.SH)發佈最新公告,公司股東大基金、芯電半導體分別與磐石香港有限公司(簡稱"磐石香港")簽訂《股份轉讓協議》,大基金及芯電半導體均以29元/股價格將合計所持22.53%公司股份轉讓給磐石香港或其關聯方:完成後公司控股股東將變更爲磐石香港或其關聯方。公開信息顯示,磐石香港控股股東爲華潤集團,實際控制人爲中國華潤。該股權轉讓完成後,長電科技將由此前的無實際控制人,變更爲中國華潤,公司股票將於3月27日起復牌。

點評:對於華潤集團成爲長電科技實控人,產業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半導體行業是個分工細、合作緊密、產業鏈長、環節衆多的行業,中國乃至世界的半導體行業在不斷髮展,市場增長前景可觀,需要更多的優質公司合作共贏。華潤集團對市場有綜合考量和充分地判斷,佈局半導體產業的不同環節有助於提升華潤在業內的產業地位,加速產業融通。

美光西安封裝和測試工廠擴建項目破土動工

3月27日,第一財經記者獲悉,美國半導體公司美光(Micron)科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桑傑·梅赫羅特拉現身中國西安,爲該公司在西安的新工廠奠基。據悉,該工廠將會用於生產美光的DRAM、NAND、SSD等產品。記者瞭解到,美光於2023年6月宣佈在西安追加投資43億元人民幣,其中包括加建新廠房,引入全新產線等,新工廠的產線將包括但不限於移動DRAM、NAND及SSD,從而拓展西安工廠現有的DRAM封裝和測試能力。

點評:從營收份額來看,中國是美光除美國本土以外的最大的市場。根據美光最新公佈的2023年年報(2022年9月~2023年8月)數據,該公司2023財年總共在中國的營收總額爲30.39億美元,佔總營收比重接近20%。

美光官網信息顯示,該公司光在中國大陸一共有5家公司,上海2家,北京、深圳、西安各1家。其中,西安公司是美光在中國最爲關鍵的製造中心,美光投資在西安的工廠,其擴充產能和佔據市場的意味明顯。

快手披露大模型方面進展

3月26日,快手磁力大會披露,2023年快手電商全年GMV規模突破1.18萬億,2023年四季度本地生活GMV同比增長25倍,2023年四季度理想家房產業務累計房產交易額突破160億元。

另外在AI方面,通過對快意通用大模型進行千億級Token商業知識預訓練、百萬級商業指令對齊等,快手研發出營銷域大語言模型。在智能化生產方面,快手研發了視頻AIGC產品“盤古”、數字人直播AIGC產品“女媧”。

點評:東方證券研報分析認爲,用戶增長方面,快手優化各渠道增長效率,單位新增用戶的獲客成本同比繼續下降。伴隨收入結構中高毛利的廣告、電商業務佔比提升,毛利率有望持續提升。

3月107款國產遊戲獲版號

3 月 29 日,國家新聞出版署公佈了 3 月份國產網絡遊戲審批信息,共有 107 款遊戲過審。本月版號審批名單中,移動遊戲成爲絕對主力,其中明確標註 "休閒益智"的產品數量較多,達到了 57 款。

本月獲批版號的廠商以中小型爲主,騰訊、本站均無版號獲批。較受關注的產品有西山居的《解限機》、快手旗下星臻科技的《詭秘之主》、巨人網絡的《無主王座》、悠星的《星塔旅人》等。

點評:截至 3 月,今年一共發放了 333 個國產遊戲版號和 32 個進口遊戲版號,1至3月分別發放了115/111/105個國產遊戲版號,包括2023年12月在內,已連續4個月發放數量破百,保持着平穩有序的趨勢。

財報出爐,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2023營收淨利潤雙雙縮水

3月28日晚間,中芯國際(688981.SH)和華虹半導體(688347.SH)兩家晶圓代工公司發佈財報,數據顯示,兩家代工廠2023年的關鍵營收指標均同比縮水,根據業績說明,半導體行業處於週期底部,全球市場需求疲軟是兩家公司業績縮水的主要原因。

從營收和利潤方面看,2023年,中芯國際實現營業收入452.5億元,同比下降8.6%;同期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8.23億元,同比下滑60.3%;年平均產能利用率爲75%,基本符合年初指引。

華虹半導體2023年度實現營業收入162.32億元,同比下降3.30%,淨利潤19.36億元,同比下降35.64%;產能方面,公司摺合8英寸晶圓產能利用率達94.3%,平均產能與2022年相比基本持平。

點評:此前一度被認爲是晶圓代工廠業績“拯救神器”的工業與汽車產品相關業務並沒有能力填補中芯國際在消費電子領域營收的下滑。新能源汽車熱潮下,汽車半導體此前一度成爲消費市場疲軟下各家晶圓代工廠的業績支撐力量,包括英特爾、臺積電在內的全球半導體巨頭此前都曾調整業務結構,提高汽車相關芯片的代工產量。不過,目前看來,業績“拯救神器”也難敵消費電子下滑對晶圓代工廠業績造成的影響。

速騰聚創去年收入增長,還未扭虧

速騰聚創發佈上市以來首份年報,2023年總收入11.2億元,同比增長111.2%,經調整淨虧損約爲4.34億元,同比收窄22.8%。2023年,公司激光雷達產品銷量近26萬臺,其中ADAS激光雷達銷量約24.3萬臺,同比增長558.5%。銷量增長的同時,公司用於ADAS應用的產品平均單價從2022年的每臺約4300元下降至2023年的每臺約3200元。財報會上,速騰聚創董事會主席兼CEO邱純潮表示:“今年價格的趨勢其實不會有特別大的改變。”

點評:去年2月,禾賽科技納斯達克上市,成爲“中國激光雷達第一股”,今年1月,速騰聚創在港交所掛牌上市。兩家頭部激光雷達企業上市後,何時扭虧備受關注。去年速騰聚創ADAS產品收入同比增長384.6%,ADAS應用的激光雷達產品毛利率從前一年的-101.1%收窄至2023年的-5.9%。但在車企降價帶動的供應鏈降本潮中,激光雷達廠商仍面臨一定壓力,速騰聚創也未扭虧。禾賽科技2023年則面臨收入增速低於激光雷達銷量增速的情況,激光雷達交付量同比增長176.1%,營收增長56.1%,去年淨虧損4.8億元。

創投風向標

據天眼查不完全統計,本週投融資事件數合計共70起;從融資事件的輪次分佈來看,天使輪、A輪、戰略融資三個輪次位居前列,分佈擁有25起、8起以及7起;從投融資機構“出手次數”來看,投資機構愈加多樣化,包括天圖投資、奇績創壇在內的機構均有上榜。

其中醫療健康產業合計發生融資事件11起;從融資金額方面來看,魅麗緯葉融資金額超億元;從投資機構來看,包括君實創投、錫創投在內的機構均有投資。

本週人工智能產業合計發生融資事件5起;從融資金額方面來看,新石器無人車融資金額超億元;從投資機構來看,深港通資本、常熟國發創投有出手記錄。

先進製造產業合計發生融資事件11起;從融資金額方面來看,德焱新能源、芯擎科技、縱葦科技、長鑫存儲融資金額過億元;從投資機構來看,比亞迪、兆易創新等均有出手。

汽車交通產業合計發生融資事件5起;從融資金額方面來看,時的科技、博泰車聯網、星驅科技融資金額過億元;從投資機構來看,北極光創投、蔓藤工業等均有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