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拉克訪臺》趙春山/美國高官訪臺 能創造「臺美雙贏」?
美國國務院次卿柯拉克(Keith Krach)於9月17日率團搭乘專機抵達臺北。柯拉克此行目的,除將出席前總統李登輝的告別追思禮拜外,亦將拜會蔡英文總統,並與政府相關部會首長會談。由於柯拉克是臺美斷交以來,訪臺層級最高的美國官員,因此國人除對其來訪表示歡迎外,也對未來臺美實質關係發展,存有相當程度的期待。
臺美沒有正式外交關係,雙方建立實質關係的基礎,主要在於共同分享價值和制度,以及在經濟及安全方面等擁有的共同利益。川普政府上臺後,視中共爲美國的戰略競爭對手;雖然美國仍標榜民主和人權的重要性,但因川普在外交上的現實主義立場,軍事和經濟已成爲美國對外政策的主要工具。川普政府希望臺灣在這兩個領域都能配合美國政策,參與美國遏制中國崛起的行列。
臺灣在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的重要地位,已成爲美國手中看重的「一張牌」,並認爲兩岸關係的惡化,讓這張牌打起來相當順手。
從經濟方面看,臺灣希望臺美迅速恢復「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諮商,並希望能借此打開無法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或參與區域合作的僵局。由於柯拉克的來訪,臺灣認爲未來臺美或可藉雙邊經濟暨商業對話,達成上述目標。但目前傳出柯拉克此行不會展開對話,或許因爲擔心對岸的反應,故不願操之過急;但真正的原因,是這些貿易談判內容系由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的權責,不屬於美國國務次卿的掌管範圍。
▲美國務次卿柯拉克率團抵臺。(圖/外交部提供)
立委陳以信研判,柯拉克來臺有可能談投資方面的問題,如供應鏈重組、擴大臺資在美設廠,或是要求臺商減少在大陸投資等;但另外與柯拉克職責有關的是新5G項目之科技合作。臺灣對美國目前封鎖中國大陸華爲、抖音海外版、微信等作法的迴應,或許是雙方討論的範圍。
臺灣強調對外開放,無論是過去李登輝的南向政策,或是現在蔡政府實施的新南向政策,都必須強調以區域多邊主義來參與區域經濟活動;但要透過美國協助參與經濟全球化或區域整合難度很高,因爲川普本身即對這些多邊及區域經濟合作舞臺興趣缺缺,纔會在上臺後出現一連串的「退羣」行動。
在軍事上,美國希望以提高對臺軍售的數量和質量,加強臺灣的防衛實力,並將臺灣納入印太戰略體系,以對中共進行軍事圍堵;但臺灣關切的是安全問題。以兩岸目前的軍力對比,臺灣瞭解不論採購再多武器,也難以對抗對岸不同的武力犯臺形式。因此綠營許多人期待,美軍在戰爭爆發時能協同國軍作戰。但這個期待必須建立在下列幾個假設:第一,美國有意願參戰;第二,美軍有能力打贏這場戰爭;第三,美國的其它盟國也願意參與作戰行動。到目前爲止,上述這些假設都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
但可以確定的是,臺美實質關係已大爲提升;至於能否因此在臺灣的對外關係上造成連鎖反應,恐怕還有待實施證明。
在馬政府時期,臺灣採「和陸親美」政策,許多國家可以不用顧慮中共的反應,大膽強化與臺灣的實質關係,包括與臺灣維持正式邦交的國家在內。臺灣也有機會參與國際組織的活動。如今這些國家處在中美對抗和兩岸對立的不同環境下,就會飽受「選邊站」的壓力。
民進黨政府能否因「親美抗中」,和美國的政策產生雙贏效應,還是繫於美國的態度;若美國選後改變對中政策,臺灣調整政策的空間就更小了。
熱門推薦》
►邵宗海/國務院次卿克拉奇來訪 臺灣官方有什麼地方想遮掩?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