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學薦書 | 爲什麼娛樂圈的女明星都開始直播學習了......

娛樂圈的“學霸風”越刮越猛!

明星開始卷學習,演員苗苗開啓直播間自習模式,引發網友瘋狂圍觀。

和苗苗一樣,張靜初的直播間也是一片安靜,絕大部分時間都在專注學習,很少與粉絲互動。

這倆女明星不帶貨、不表演才藝,就在鏡頭前安安靜靜學習。

有網友直呼,“很喜歡,自律,愛學習,不斷提高自己”,也有網友質疑,“她一邊開直播一邊學習能學得進去嗎?”“我要是有這麼好使的腦袋瓜子就好了”。

當娛樂圈開始卷學習時長,我們怎麼辦?

這個問題,黃翔醫生有答案。

作爲一位腦科學工作者、一名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腦外科醫生,和大腦打交道是黃翔每天必須做的工作。

在他的患者裡面,不乏很多優秀的學生、成功的企業家、組織領導人、高級管理人員。

他們的大腦解剖結構有什麼不同嗎?

黃翔說:

每個人的大腦都是差不多的解剖結構,宏觀上並沒有什麼不同!

並不是誰能多長一塊“優秀的腦回路”,也並非誰天生是學習的好苗子,將來肯定能考上一流大學。

人的成就有高低之分,但人的大腦沒有貴賤之別。

正確使用我們的大腦

人們的差別關鍵在於會不會使用大腦。

黃翔醫生號稱腦外科醫生裡的“段子手”,去年一場“多巴胺學習法”的高能演講贏得了第三季健康脫口秀全國總冠軍,寫的日常生活中大腦使用手冊《加油吧,大腦!》更是深受無數人的喜愛。

工作之餘,他花了不少時間在短視頻上和大衆聊大腦。從神經科學的角度出發,破解人生的愛恨情仇,幫網友“就診”。

他說:

“我的這些知識都是華山神經外科老師教我的,帶着濃濃的‘華山味’:不僅傳遞科學知識,而且還要傳得有趣。畢竟,笑是生活的解藥。這也是無數患者給我的力量,一個人得了腦瘤,依然可以笑對人生。是患者一次次感染着我,讓我更堅持將腦科學知識融入生活,說給大家聽。”

而在和網友聊天的過程中,他發現焦慮的家長們最擔心的還是孩子的學習問題。

“腦科學能不能讓孩子愛上學習?”

“我家孩子平時功課還不錯,也挺刻苦,一到正式考試就發揮不出來,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孩子晚上不願意睡,白天上課沒精神怎麼辦?”

“我家孩子總悶悶不樂的,也不願意和我說話,是不是抑鬱了?”

各式各樣的困擾令家長們苦惱不堪,也讓黃醫生非常感慨。

他把這些問題一一記錄下來,並且融匯到了新書《大腦喜歡這樣學》中。

學習的本質是塑造大腦

學習並不是在精神世界中進行的抽象活動,而是一種明確的物質活動。

當我們學習時,大腦中的神經細胞(神經元)會建立新的連接和通路,形成內部模型來存儲和加工信息。

這些內部模型就是我們所學知識的載體,也是我們理解和應用知識的工具。

大腦的學習過程涉及神經元之間的連接,即突觸。

每個神經元的細胞體都有長長的“觸手”並彼此相連,這些“觸手”叫作樹突或者軸突,觸手的連接叫作“突觸”。作爲最複雜的信息處理器,人的大腦擁有860多億個神經元,而每個神經元擁有超過1.5萬個突觸。

每時每刻,我們大腦裡數萬億個神經信號就像接力賽運動員一樣,在神經元組成的網絡上飛奔着。

學習真的可以長腦子、長記性。學習,並不只是增加神經細胞,而是增加神經細胞之間的連接——突觸。

大量的觸手和連接有助於大腦處理和存儲信息。

神經細胞之間的連接必須在刺激(有效訓練)的作用下才能形成。就像在一片荊棘叢林中走路,走得多了,路自然就出來了。

同樣地,大腦在不斷地接受有效的重複訓練後,也會逐漸適應併產生新的神經連接和神經網絡。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學會了”或“掌握了某項技能”。

所謂的“學會”,並不是“心領神會”,而是真的長出了神經連接。用通俗的話說就是:刻意訓練的次數越多,重複得越頻繁,神經元的連接就越穩定,我們所掌握的本領就越牢固。

因此,我們會發現那些在學習上取得優異成績的學生,往往都是那些能夠堅持不懈地進行有效訓練的學生。

他們不斷地突破自己,通過大量的練習和實踐來鞏固和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

千錘百煉,形成“學習型大腦”

如果你經常抱怨“我已經很努力了,卻還是學不好,記不住”,或許是沒形成“學習型大腦”。

怎樣才能提升人的智力,打造學習能力極強的“學習型大腦”呢?

解決方案就是——改造大腦的微觀物質世界,以應對繁重的作業、考試以及未來複雜的職場環境。

“打造學習型大腦”的第一個任務是通過改變大腦的微觀結構來“記住”知識。但“記住”知識與解決現實問題(考試、做題、工作等)相去甚遠。

單個知識點(一個或數個神經連接)猶如單隻螞蟻或者計算機中的一個小數據,本身並沒有太大的意義。只有將多個知識點組合起來(猶如螞蟻集羣、大型應用程序)並且活學活用,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知識只有在使用中才能體現其價值。那麼,如何將大腦裡大量的知識組合起來,靈活應用,創造價值?

這就需要完成“打造學習型大腦”的第二個任務:

打造大腦裡解決問題的應用程序——大腦內部模型。

複雜的人類大腦神經網絡

我們知道,“看見”東西,並不是眼睛看見,而是大腦“看見”,眼睛只是一臺超級精密的高級攝像機,帶給大腦光線的信號。

可是,大腦看見東西是百分之百依賴眼睛所傳入的視覺信號嗎?

要知道,大腦看東西,七分之一的信息來自眼睛,七分之六的信息來自大腦內部——大腦的內部模型。

眼睛接收到光線信息後,把它發往丘腦和視皮質,同時視皮質的內部模型也將信息反向發往丘腦。丘腦將眼睛的信息和視皮質的信息相互比較,如果是近似的,就判定爲同一類事物。

內部模型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最高效的手段,只需要接收到一點點的信息,就可以補充大量的信息來幫助我們做出判斷、採取行動。

你走在回家的路上,不必去探究從自己身邊飛馳而過的、擁有四個輪子的物體是否危險,內部模型會告訴你:這是汽車,它們遵守着交通規則,不會撞你。

你看見了帶着綠色葉子的植物,內部模型會告訴你:這是綠化帶的樹木,是用來遮擋陽光和淨化空氣的,上面沒有蛇,也不會滴有毒的汁液,放心地在樹下走吧。

成熟的內部模型可以讓思考更復雜、更具有創造性,也可以讓所有的知識都變成條件反射。

我們在做題的時候,特別是在考場上做選擇題時,基本上不到一分鐘就能做完一道題,眼睛掃過題幹即可在 A、B、C、D 中做出選擇,這就是利用內部模型解題,已經有成熟的神經網絡進行條件反射了。

這樣我們就可以把更多的腦力資源分配到比較難的大題上。

這也是爲什麼選擇題憑着“感覺”選容易選對,如果“仔細思考,再檢查一遍”,有時反而會出錯。

建立大腦內部模型的五個要素:

要想學得好,先學會用腦

1. 實施目標,向前一步

目標是激勵學習者主動學習的重要抓手。每個單位時間內的深度學習都要設定階段性的目標。有目的的練習能促進大腦主動學習,給大腦能量的精準釋放指明方向。

制定目標只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許多人每年都會制定宏大的目標和詳細的計劃,卻從來沒有實施過,但有些人恰恰相反,他們能嚴格實行計劃,極度自律,最終達成目標。

黃翔醫生在《大腦喜歡這樣學》中發現最終能達成目標的人往往有以下特點:

第一是認可目標。只有大腦本身認可這個目標,腦力才能被聚焦;當目標實現時,大腦才能分泌多巴胺等快樂激素,進一步激活腦力,進入“心流”狀態。

第二, 認可自己。而在這一點上,家人和朋友的鼓勵特別重要。

第三, 得到外部支持。

第四,精心設置小目標獎勵。

第五,養成習慣。一旦養成習慣,所有的學習行爲將變成大腦的自動化處理模塊,以最小耗能的方式自動執行。

2. 訓練專注很重要

我們的大腦非常需要專注,這是大腦的內置功能。因爲在專注的時候,大腦能自動分泌快樂激素(內啡肽、多巴胺、5-羥色胺等)。

如果想在短期內提高注意力,就需要想辦法提高去甲腎上腺素的水平,讓自己置身於“危機”之中。

比如設置任務的截止時間;對自己設定有損失的任務挑戰。如果僅僅設置截止時間沒有效果,就可以增加懲罰的權重,即如果未能完成任務,就會有更大的損失。

然後,休息時要徹底放鬆,不要讓自己更緊張,這樣才能真正減少去甲腎上腺素的分泌,爲接下來緊張的工作和學習儲備能量。

另外,飲食方面也可以調整一下。多吃一些富含苯丙氨酸的食物,比如大豆、堅果和肉類,因爲苯丙氨酸是合成去甲腎上腺素必需的原料。

如果想要保持長期的專注力,就需要依靠大腦中的另外兩種激素:多巴胺和血清素。

要想長期對工作和學習保持專注,需要想各種辦法促進多巴胺的分泌。

最簡單的方法是,將一個大目標細分成一個個小目標,達到每一個小目標後都給自己獎勵。比如,完成一項任務後去享用火鍋,或者在閱讀完一章節後獎勵自己一個冰激凌。

調整血清素以提高專注力,需要養成規律的早起早睡的作息習慣,並且多食用富含色氨酸的食物有助於血清素的合成,比如香蕉、牛奶、小米、蓮子、黃豆等。

3. 對抗遺忘是關鍵

遺忘是學習過程中的一大難題。

黃翔在書中爲我們提供了一種有效的對抗遺忘的方法——建模式學習。

所謂建模式學習,就是建立內部模型來存儲和記憶知識。

這個內部模型可以是一個概念圖、一個思維導圖或一個知識體系框架等。

通過建立內部模型,我們可以將零散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

因此,以“建模”爲目的的學習方法可以讓人快速內化知識點,並將其接入到複雜的神經網絡之中。

《大腦喜歡這樣學》中提到,項目式學習、提取式學習、穿插式學習都有利於創建大腦的內部模型。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發現,那些善於總結和歸納的學生往往能夠更好地掌握和運用知識。

他們能夠將所學的知識轉化爲自己的語言和理解方式,並通過建立內部模型來加深記憶和理解。

4. 及時反饋更高效

反饋是深度學習的重要環節,核心原理是找到最薄弱的神經連接,反覆錘打。

如果兩個神經元總是受到相關聯的刺激,它們的連接就會不斷被加強。

不僅正向的反饋(讚揚、鼓勵等)可以使人充滿動力,體會到學習的快樂,負向的反饋(指出錯誤、批評等)只要用對了技巧,也可以促進學習。

5. 休息也是學習的一部分

最後,不要小看睡眠的力量。

大腦是一個需要休息的器官。休息,特別是睡眠,也是深度學習的一部分。大腦只在熟睡的時候整理信息,人只有在睡覺時纔有機會把知識深深刻入大腦。

黃翔醫生在書中強調了合理安排學習與休息時間的重要性。通過適當的休息和放鬆,能幫助大腦恢復精力和活力,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還可以提高身體素質和免疫力。

學習的目的並不僅僅是記住知識點,更重要的是通過不斷地學習和實踐來改造大腦在微觀世界裡的物質結構,讓它變成一個“學習型”的大腦。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本期薦書

歡迎在文末留言,我們將抽選三位用戶隨機送出《大腦喜歡這樣學》一本。獲獎名單將在下期“蝌學薦書”中公佈,歡迎留言~

恭喜@You、@東曉、@Clara獲得上期薦書《生活之道》一本,請與蝌蚪君聯繫獲取贈書哦,歡迎分享你的閱讀體驗~

轉載自:中信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