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師培訓如何科學推進

2022年,對於許多科學教師來說十分特殊。這一年,由教育部與中國科學院共同舉辦的全國科學教育暑期學校(以下簡稱“暑期學校”)啓動,中小學科學教師培訓由此正式步入“科教協同”新階段。3年來,科學教師的暑期培訓有何新變化?記者進行了採訪。

開眼界,走到科學前沿

7月22日,2024年暑期學校合肥會場開班。爲期5天的培訓行程滿滿:參訪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一覽正在建設中的大科學裝置“第四代先進光源”模擬器,參訪科大訊飛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參訪反場箍縮磁約束聚變實驗裝置……

“看到了AIGC技術在科學教育中的潛力和應用前景,我更明晰了科學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方向——人智協同。”安徽省淮北市教育局教育科學研究所物理教研員陸險峰收穫滿滿。

在科研現場,教師的興奮顯而易見,他們高舉相機拍照,圍着研究人員提問,參訪屢次超時。

從首期暑期學校至今,走到科研最前沿,是培訓的顯著特點。3年來,中國科學院多個研究所、國家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場所,向廣大中小學科學教師敞開大門。

“前沿”的另一種表現,是與院士、科學家們的近距離接觸。

在2024年暑期學校廣州會場的開班課上,86歲高齡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何鏡堂分享了自己求學、教書育人、建築設計的人生歷程,臺下教師們深受感動。

3年來,已有50位院士和數百位科研工作者參與暑期學校培訓。

2024年暑期學校參訓學員、遵義四中信息技術教師竇熳感觸頗深:“以前覺得科學家離我們好遙遠,現在親眼看到他們,感覺是那麼親切。他們潛心科研,燃燒赤子之心,我一定會把這種科學精神傳遞給學生們。”

強實踐,實現學以致用

“學習不僅僅是瞭解一系列科學事實,更重要的是圍繞核心概念建構知識體系和模型,因此要幫助學生將細胞器官系統建立關聯,初步建構人體系統模型……”在2024年暑期學校北京會場,北京大學附屬小學高級教師李穎以“觀察更多的生物細胞”爲課例,向參訓學員分享經驗。

在2024年“科學教師特色研修班”首個班次的課程中,理論與實踐也碰撞出了火花。

中國科學院物理所研究員楊槐馨帶來了“時間分辨電子顯微鏡”的通識課程。爲什麼選擇“顯微鏡”作爲授課內容?這基於楊槐馨做科普的經驗。她發現,引導中小學生觀察微觀世界,很能激發孩子們的科學興趣。“顯微鏡很便宜,在學校裡很好推廣。甚至老師們打開手機相機,切換成微距模式,就可以實現對微觀世界的觀察。”楊槐馨希望通過課程學習,能讓教師學了以後就能用於教學。

不僅如此,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瞭解到,爲推動教師科學素養提升、實現科學教育改革、助力青少年創新人才培養,主辦方還通過特色研修班組織開展生命科學、天文探索等不同主題的研修活動,教師們可以在真實或仿真條件下開展課題探究和實驗體驗。

如今,在暑期學校、科學教師特色研修班等多個培訓項目中,進行教學設計、分享優秀案例已成爲“必修”環節。

重協同,成效更加顯著

從首期暑期學校啓動以來,科學教師的培訓明顯多了起來。

2023年,教育部、中國科學院啓動的科學教師特色研修班,其定位是中國科學教師培訓的“升級版”“高階班”,針對具有多年科學教育工作經歷、豐富教學經驗的骨幹科學教師,每個班次聚焦一個核心學科,實現更專業的“定製化”培訓。

同時,由教育部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聯合推動的“中小學科學類課程教師主題式系列研修活動”,面向中小學科學類課程骨幹教師和科技輔導員,增強參訓學員科學課教學活動設計和科普活動組織實施能力,今年將繼續培訓約1500人;“館校合作中小學教師科學教育實踐能力提升”的培訓對象包括中小學科學教育管理人員、科普場館科技輔導員,以增強參訓學員基於科技館科普資源的開發與應用能力,今年將培訓約2500人。這也讓科學教師培訓貫穿全年,更加常態化。

如今,科學教師培訓覆蓋面之廣、培訓規模之大、針對性之強,是前所未有的。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傳播系副主任袁嵐峰參與了多場科學教師培訓。在他看來,科技工作者參與教育,帶動更多人瞭解、參與科學事業,不僅是樂事也是社會責任。近年來,通過暑期學校等一系列項目的探索,科教協同的渠道變得更加順暢。

伴隨着科教協同的合力不斷增強,培訓成效也更爲顯著。2024年科學教師特色研修班參訓學員、黑龍江省海林市高級中學物理教師龐亞靜感覺自己跳出課堂,得以從另一個角度“審視”教學。“研究員講的物理學發展史,讓我找到了把課程、知識點‘串’起來的邏輯脈絡。我還真實感受到了科學家精神,自己的思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如何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也有了新認識。”

《中國教育報》2024年09月12日 第03版

作者:本報記者 林煥新 鄭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