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過鴨綠江》引發當代年輕人共鳴共情

戰火淬鍊青春 赤誠照亮歲月

《跨過鴨綠江》引發當代年輕人共鳴共情

“我們這幾代人在這個世界上所獲得的尊重,如果要找到一個源頭,我想可以追溯到1950年10月25日開始的那場戰鬥,‘種花家’的立國之戰。”

“70年前,他們沒錢乘坐飛機,出國時也不知道路線,更不能白天行軍。但這羣年輕人義無反顧扎進了風雪中。他們迎着炮火奮力前進,是因爲在身後的是祖國。”

一代人吃完了五代人的苦;一代人做出了五代人的事;一代人打完了五代人的仗;一代人建立了五代人的功。我們的美好生活是建立在他們的犧牲上。”

2020年歲尾,一部全景式、史詩般展現抗美援朝戰爭的恢弘大劇《跨過鴨綠江》點燃熒屏,引發了年輕人的強烈共鳴。這部由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出品的,反映抗美援朝題材電視劇在年輕人佔據主流的輿論場中數據精彩、全線飄紅。據CSM全國網數據,《跨過鴨綠江》全劇平均收視率1.3%,平均收視份額5.89%,單集最高收視率1.73%,單集最高收視份額7.87%。其中豆瓣評分8.7,知乎評分9.0。除微博熱置頂推薦外,相關話題的閱讀量接近1.5億。

《跨過鴨綠江》用40集的體量全方位展現了抗美援朝戰爭,以“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創作原則還原了歷史的底色。同時,它又以講格局、講謀略、講信仰、講人性的敘事策略深深抓住了年輕人的眼球。憑藉最真實的史,最崇高的情,最深重的義,最溫熱的心,《跨過鴨綠江》強烈感召了年輕一代。

這部被二次元年輕人驕傲地命名爲《吊打十七個堂口,這戰力全球有幾家》《戰勝鷹醬之至高奧義:挖土》《一代天驕空兔:我老師是毛熊,我陪練是鷹醬,我粉絲應援物是飛機》的電視劇在多個平臺引發了海量好評:“該劇吊打電影,總檯出品,必屬精品”“還是得國家隊出手,這電視劇必須5星沒商量”“輿論場就該有這樣的主旋律,向中國人民志願軍致敬,我們今天享受的每一分鐘和平都來之不易”。

沒看過癮,年輕人不僅呼叫B站的UP主更新地圖深度講解劇中提到的戰役,還多次呼喚“嗶哩嗶哩礦業有限公司”趕緊引入該劇,以便大家彈幕致敬。還有人發出感嘆,“中國人民志願軍可是步兵的巔峰,多好的愛國主義題材啊,以這個做一箇中國版的使命召喚,我們就可以讓他們在遊戲裡吃飽穿暖再打仗了。”

志願軍戰士: 50年代的“後浪”寫下熱血青春

當代年輕人:我們該做怎樣的“後浪”?

提及抗美援朝,很容易就能回想到志願軍戰士們浴血奮戰的生死場景,人們更容易以一種仰望者的姿態向他們致敬。但《跨過鴨綠江》在理性主義的指引下心平氣和地審視那場戰爭,憑藉引人入勝的敘事娓娓向觀衆講述那段歷史,我們這才發現:原來,這其實是一羣年輕人用青春熱血拼搏、用生命保家衛國故事

拿着炸藥包奮不顧身撲向敵人的特級英雄楊根思28歲;用血肉之軀堵槍眼的特級英雄黃繼光21歲;在烈火中潛伏、一動不動的邱少雲26歲;犧牲在美國人凝固汽油彈下的毛岸英28歲;上甘嶺戰役中拉響最後一顆手榴彈衝入敵羣孫佔元27歲。

抗美援朝五名特級戰鬥英雄中年齡最大的當時也不過27歲。脫下軍裝,他們不過是20多歲的孩子。穿上軍裝,他們就成了保家衛國的戰士。

在《跨過鴨綠江》中,首批入朝部隊38軍、39軍、40軍、42軍的軍長及政委有較多鏡頭。這八位軍級主官也是年富力強的年輕人,雖然平均年齡還不到37歲,但都有豐富的戰鬥經驗。捨生忘死、浴血奮戰,他們用生命和鮮血點燃青春夢想、踐行青春使命才贏得了這場戰爭的偉大勝利

即便是00後,從2021年開始他們也邁入黃繼光犧牲的那個年紀了。他們被《跨過鴨綠江》中這些自己同齡人的故事感動,產生了“我們是誰”“我們該怎樣”等諸多思考。有網友說:“作爲一個當代年輕人,我怎麼看待這些志願軍指戰員呢?這是一場從理智上我全然理解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從情感上仍會止不住地爲雙方差距而恐懼驚慌的戰爭。但他們那代人,處在與我們如今相同的年紀,不僅有着堅定的信念,還有着鋼鐵般的意志。他們,最瞭解和平的可貴,也最明白自己爲何而戰”“志願軍戰士想得更多的是活下來保護自己的陣地,完成自己任務。他們與我們一樣都是後浪,擁有共同的理想和嚮往”。還有一些網友發出了疑問:“《跨過鴨綠江》裡的這些年輕人震撼了我,他們同仇敵愾信仰純潔,官兵平等軍紀嚴明,戰法出色以弱勝強,名將輩出英雄無數,完全是靠人的主觀能動性和智慧作戰,翻遍各國戰史鮮有對手。我們,還有這樣的精神嗎?”“全國千萬青年戰士遠去朝鮮,浴血奮戰打敗了當時地球上最強大的敵人,產生的影響輻射至今。任何形容他們的言語都是蒼白的,向他們致敬的同時我在想,如果身處那樣的年代,我是否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魯迅曾經這樣描繪年輕人:“你們所多的是生力,遇見深林,可以闢成平地,遇見曠野,可以栽種樹木,遇見沙漠,可以開掘井泉”。《跨過鴨綠江》中的志願軍戰士正是這樣一股無所畏懼、勇往直前的力量。它與年輕觀衆構建起有效的對話渠道、對話方式和對話空間,讓年輕人看到了志願軍戰士的平凡以及他們的不凡,形成共情、共鳴這樣的良性互動,建立起一種“共同體美學”。

生動的歷史課補足精神之鈣

年輕人多方論證抗美援朝爲何能贏

“強大的美國軍隊爲什麼會被補給不足、武器落後的志願軍所打敗?”這是《跨過鴨綠江》播出期間很多年輕人發出的提問。“我們能戰勝希特勒和他強大的軍隊,爲什麼就拿不下中共領導的一窮二白的中國呢?”在劇中,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也這樣問他的國務卿杜勒斯。

堅守飛虎山、激戰黃草嶺血戰鬆骨峰、寒戰長津湖鐵原阻擊戰、上甘嶺戰役,《跨過鴨綠江》用五次激烈的戰役給出了答案。範天恩率335團以百人之力、血肉之軀死守鬆骨峰血戰敵軍,100多位志願軍戰士在長津湖俯臥在-40℃的雪地上以生命化爲英雄的“冰雕連”,《跨過鴨綠江》用一個個志願軍戰士的英雄壯舉給出了答案。以“鋼少氣多”力克“鋼多氣少”,《跨過鴨綠江》還用民心向背、文明與野蠻的對抗給出了答案。

看完這部劇有網友稱,“其實中國的第一顆‘核彈’不是在1964年誕生,而是發射在1950年,這顆‘核彈’給我們帶來了的最大意義不僅是勝利,還有發展的機會。”

還有年輕人給出了這樣的答案:“沒有適合過冬的棉服,沒有集羣的機械化部隊,沒有制空權沒有海軍,別說食物,甚至連充足的彈藥都沒有,你們憑什麼參戰?我想是因爲你們知道往前數五十年,八國聯軍曾在這片土地上耀武揚威;往前數三十年,軍閥混戰曾讓這片土地民不聊生;往前數二十年,日本曾發動侵略戰爭搶佔了這個國家的大半土地……如今,看到有國家陳兵朝鮮轟炸丹東,你們就以自己的身軀阻擋了美軍侵略的步伐,因爲你們不想看到家裡和幾十年前一樣。”年輕人的這些回答裡體現的是對國家歷史現狀的關注,涌動的是和志願軍戰士一樣、樸素的愛國思想。

中國人民志願軍爲什麼能贏?當年在朝鮮戰場5次死裡逃生的92歲志願軍老戰士李建勳,在看了電視劇後特意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不是中國軍隊忽然長出了三頭六臂,是因爲新中國有共產黨的領導,有一支黨領導的世界上最好的人民軍隊。這支軍隊以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爲宗旨,知道爲什麼而戰。”

“都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憑什麼別人是‘萬歲軍’,我們掉鏈子?”電視劇中,50軍軍長曾澤生吼得決絕,其錚錚鐵骨令人肅然起敬。

每一個志願軍戰士帶着希望走上戰場,完成了自身的昇華,進而又給了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更多的希望。築牢信仰之基,他們用自己的犧牲告訴我們,和平發展從來不是誰的恩賜,而是靠血與火的奮鬥得來的;補足精神之鈣,他們用自己的犧牲告訴世界,帝國主義架起幾門大炮就可以征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歷史一去不復返了。

《跨過鴨綠江》引爆“燃”能量

年輕人如何書寫屬於自己的時代篇章?

在《跨過鴨綠江》慶祝停戰晚會的片段中,戰士們歡慶三年抗美援朝的勝利,一個剛參軍的女戰士爲大家朗誦了《誰是最可愛的人》。

“你不覺得苦嗎?”

“怎麼不覺得?我們革命軍隊又不是個怪物,不過我們的光榮也就在這裡。”

“拿吃雪來說吧,我在這裡吃雪,正是爲了我們祖國的人民不吃雪。他們可以坐在豁亮的屋子裡泡上一壺茶,守住個小火爐子,想吃點什麼就做點兒什麼。”

“我在這裡蹲防空洞,祖國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他們就可以在馬路上不慌不忙地走呀,他們想騎車子也行,想走路也行,邊溜達邊說話也行,那是多麼幸福的呢。”

作爲後人,我們享受着先烈們給我們創造的優渥環境,依然和他們一樣“燃”。疫情和洪水來襲時,衝鋒在前的主力軍是90後。航天報國的嫦娥團隊、神舟團隊平均年齡33歲,北斗團隊平均年齡35歲,兩棲大飛機團隊平均年齡28歲……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這場接力跑中無數年輕人已經跑出了好成績。

青年、國家、時代,是永遠形影相隨的鐵三角。當代青年如何,國家以後就如何。我們深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中國的經濟發展,國家民族的宏大敘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世界現實以及對於人類未來命運的考量,都在促使我們思考如何才能抓住屬於我們的時代際遇。

我們看到,《跨過鴨綠江》將年輕人的自我價值、社會價值、民族價值和國家價值有機統一在一起,並鼓舞我們去反思自己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主體責任的作用。有網友在看完《跨過鴨綠江》之後留言,“70年前的你們,用青春熱血換來了祖國的未來,讓更多的年輕人記住了那個光輝年代;70年前的你們,用生命熱浪滾燙了中國人的心臟,讓更多的年輕人有了更加堅定的理想信念;70年前年輕的你們,換來了70年後年輕的我們,讓我們學會砥礪前行,不忘初心”“我們幸福並感激着,爲創造一個吃得飽穿得暖、不被人瞧不起的‘種花家’,我們會一直努力的,你們的夢想就交給我們吧。”

在總檯2020年十大新聞的發佈會上,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說:“我們不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時代,只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家。但和平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和平是先烈拿命換來的,需要我們堅定捍衛。”

一代人終將老去,但總有人正在年輕,心裡有火,眼裡就有光。此生無悔入華夏,來世再生種花家。革命精神永流傳,吾輩建功當自強! (張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