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滇池綠道 邂逅自然之美
今年春節期間,滇池綠道外海段一期試運營,對公衆開放。至此,昆明滇池綠道環草海段至晉寧最美公路段(爬齒山),實現共108公里的開放。
位於滇池之濱的綠道,循岸線、連山海、串溼地、過村居,宛如一條翡翠項鍊,勾勒出壯麗大城的旖旎輪廓,連接自然山水人文,串起城鄉美好生活,促進城鄉綠色協調發展,讓市民和遊客盡享生態文明建設成果。
昆明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滇池綠道工程自啓動以來,嚴格遵循以道守界、協同治理,生態優先、助力保護,因地制宜、連續貫通,環境添彩、文化點睛的原則進行建設。全面保護現有自然山體、滇池、溼地、農田鄉道等生態本底,在不破壞原有生態前提下,配套種植溼地綠化和水生植物,打造出野趣盎然的生態綠道,形成山水林田路湖的生態格局,並取得“以道守界”“依道帶面”“串道活鏈”“借道展卷”四大成效。
綠道通過串聯沿線生態溼地、文化景區、傳統村落和田園風光等資源,推動湖濱生態空間綜合整治,挖掘滇池流域旅遊資源,帶動沿線區域產業融合升級,實現滇池流域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的新格局,成爲滇池黃金旅遊岸線上最大、最全面的最美風景展示屏幕。
滇池有“高原明珠”之美譽,是昆明的母親湖,對昆明經濟社會發展和宜人氣候的形成起着關鍵作用。近年來,昆明市委、市政府始終把滇池保護治理作爲“一把手”工程,強力推進滇池保護治理工作向縱深發展。
大力抓好控源截污,削減入湖污染負荷;大力抓好精準防控,不斷提升治理措施的針對性;大力抓好科學補水,加快暢通流域水循環;大力抓好生態增綠,持續提升滇池生態效益;大力抓好科技支撐,加強重點領域科學研究……經過多年持續不斷的努力,滇池保護治理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水質、水環境、水生態持續改善,滇池全湖水質已連續7年保持Ⅳ類。
湖濱生態屏障基本形成。滇池環湖已形成平均寬度約200米的閉合生態帶,植被覆蓋率從2007年的約13.1%提升到現在的約81%,湖濱溼地發揮了恢復生態系統、涵養水土、淨化水質的作用。
生物多樣性顯著提升。植物物種從232種增加至303種,且喜清水的水生植物如海菜花、苦草、輪藻、馬來眼子菜、穿葉眼子菜等重現滇池;鳥類從89種增加至175種,9種以上國家級珍稀、瀕危和保護鳥類在滇池及湖濱活動;現有魚類26種,有6種土著魚類得到恢復,滇池特有種——滇池金線䰾的瀕危狀況得到緩解。
(中國日報雲南記者站 記者 李映青 視頻 俸鑫洋)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