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週刊/黃鵬:從奢侈稅談臺灣 應有經濟產業政策

文/黃鵬

造就政府在2011年六月實施奢侈稅的兩大因素,一爲2000年以來臺灣受到全球經濟景氣影響,使得需求面不足,人民購買能力下降,造成臺灣不動產市場景氣低迷。因此政府自2002年起實施土地增值稅減半徵收政策,並於2005年將一般用地稅率調降爲20%、30%、40%。

二爲2009年一月遺產贈與稅法的修正,調降稅率(10%)及提高免稅額(220萬)。

爲何上述兩大因素會造就政府實施奢侈稅?因爲臺灣不動產持有稅率過低,美國持有稅率爲不動產市場價格之一%~三%左右,臺灣約只有千分之一。

因此在持有稅率低、交易稅率低及海外資金迴流、利率低等因素促成下,臺灣不動產從2003年即呈現上揚走勢,至2008全球金融海嘯雖有下修,但隨後2009年更是一舉攀升歷史新高。

反觀香港新加坡,雖也是受到人口持續增加、資金過剩及利率維持低檔等因素影響,使得房價高漲,現今在香港最貴的房價一坪早已站上千萬新臺幣,新加坡也有每坪超過新臺幣五百萬私人住宅。而臺灣雖實施奢侈稅,但房市還是未見退燒。

因此政府在學習香港、新加坡打房之餘,更應從更寬廣的角度來審視香港、新加坡之經濟產業政策。如香港的公共房屋政策,現約有一半的人口住在政府建造後出租或出售的公共屋內,在新加坡,更有高達80%的居民是住在政府所提供的組屋內。

香港、新加坡政府打房是基於產業平衡,而臺灣政府打房是基於「民怨」,可見住宅政策對臺灣之重要性

雖說課徵奢侈稅是政府短期的經濟政策,但政府的長期經濟政策又是什麼呢?香港、新加坡的低失業率及高國民所得GDP,是臺灣政府應學習深思議題

香港、新加坡每年的觀光營業額、金融政策、石化政策乃至服務業市場的拓展等,多是我政府值得借鏡學習的經濟產業政策議題。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理財週刊》688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掌握理財力 投資更順利!更多理財課程詳見www.moneyedu.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