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週刊/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

文/林友銘

十一月專欄中我們提到「十月多頭聖嬰,十一空頭抵抗」,但當時市場明明還沉醉在臺積電好棒棒的氛圍中,同時大家對熊來了的觀點猶如狼來了一般……。

結果盤勢就在大家「備周則意怠,常見則不疑」下,分別於十一月十一日及十一月二十九日出現兩根戲劇性的長黑K,讓臺股出現跌破月線後的短頭型態

觀察兩根長黑的籌碼結構:十一月十一日雖大跌一五二點,但外資現貨當日仍買超三十二億,期貨增多一五二口,整體OI維持在五萬二二六三口的健康水位,自然市場視爲正常的漲多洗盤。但後者的十一月二十九日跌點一二七點雖沒有十一月十一日來得大,但外資現貨大賣一二七億,多單減少五八七○口,整體OI降到三萬五八四三口,拉警報的味道就十分濃烈。

大家要知道,外資結構性商品ETF連結到臺灣50的基本多單水位大致在三萬三千至三萬六千口之間,故十一月二十九日留下的OI水位三萬五八四三口,形同已經偏空操作了。

至於兩根長黑K之間有沒有因果關係?抑或是早在黑K之前,已有警訊?且聽我一個另類且深喉嚨的分析,這能解釋爲何有將近三分之二的個股本波邊緣化連動都不動:

9/4~11/6的聖嬰現象

觀察今年臺股走勢,嚴格來講一至八月是在做二○一八年高點一一二七○的平反,而真正突破性的進展,市場皆認爲是臺積電法說的帶動。但殊不知,法說會是在十月十七日召開,但早在法說之前的九月四日,臺股收在一○六五七後即開始一波高角度的攻擊(大家可以對照K線),而這波攻擊的休息甚至結束點,在十一月六日的一一六六八似乎已看到,所以我才謂「聖嬰現象」。

這個論點的基礎,由圖一的「臺股與臺幣的配合圖」最能佐證。

從圖中可明顯發現:九月四日前的臺幣對臺股無一定影響,換言之,什麼幣升熱錢效應或是幣貶匯兌收益沒有一定關聯。但九月四日後,幣升股漲熱錢入臺效應就十分明顯。而臺幣是在十一月六日後開始止升回貶,十一月六日正好也是臺股指數在一一六六八本波高點的日期。

在追蹤九月四日至十一月六日這波熱錢爲何入臺時,赫然發現與香港反送中事件存在微妙的關聯。

反送中事件肇始於今年二月,但我認爲事件延燒到不可收拾的亂局是在九月份展開,之前都屬於撤資醞釀期,直到九月一日的香港機場壓力測試(敦克爾克大撤退)、九月二日的全港開學日大罷課、九月四日的林鄭反拒絕調查港警濫權案後,國際資金才「切心」認爲香港不再是國際金融的安全避風港,於是撤退至臺尋求庇護變成刻不容緩之事。

而這波熱錢撤港在十一月六日的林鄭強烈譴責暴力後達到高峰,因爲接下來港府或中方採取強烈以暴制亂的手段是可預見,於是熱錢撤出的動作自然會暫緩,連帶臺股的漲勢就要停歇或結束。這和當時波灣戰爭不用等到事件結束,當美方開始調兵的同時,就是股漲之時是一樣的道理

若上述論點大家能嘗試接受,接下來的分析就更有趣了,因爲在投資領域上被「制約」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但偏偏這段期間市場多心甘情願被制約。

這波低本益比、高殖利率股當真是主流?

主管單位解釋臺股向好,因爲低本益比、高殖利率的緣故,所以吸引外資進場。而臺股目前爲止的平均本益比爲十八.八倍、平均殖利率四.○四%,確實較美股、陸股、日股爲優質,故這個說法也一直被市場深信不疑。

但觀察九月四日至十一月六日這段期間,漲勢最兇的當屬幾個族羣:臺積電概念股(臺積電、聯發科家登等)、鴻海、PCB(華通臺表科)與被動元件,但它們全都是低本益比、高殖利率的族羣嗎?答案是不!至少臺積電、聯發科、家登、華通都不是!

(1)臺積電:外資花旗估今、明、後年的EPS分別爲十三.三元、十六.七元、十八.七元,而目標價上看三六四元;這個目標價推算下來,反映今、明、後年的本益比爲二七.四倍、二一.八倍與十九.五倍。即便用後年最好的EPS來推算本益比,也絕對高於平均的十八.八倍,算低嗎?

再來看看臺積電若今年分季配息如期共配發十二.五元,則目標價三六四元時殖利率爲三.四三%,低於平均的四.○四%,算高嗎?

當然大家會說因爲臺積電是國際龍頭級的公司,先進製程打掛了三星、英特爾與格羅方德,所以它值這個價。好,那我們再繼續分析下去……

(2)華通:今、明兩年法人估最高EPS爲四元,配息○.八元,本波股價最高四五.四五元,換算下來的本益比爲十一倍,低於臺股平均,漲得有理,但殖利率爲一.七六%卻低於平均,如何解釋?

(3)家登:今、明兩年法人估最高EPS爲五元,配息○.二五三八元,本波最高點股價爲一三七.五元,換算下來本益比爲二七.五倍高於臺股平均,殖利率爲○.一八%遠低於平均,但爲何漲?

所以這波資金集中化在少數族羣的漲法,絕對不是選前作多官方說法那套。那早在九月四日臺積電法說會前就啓動的資金行情,到底是憑藉什麼邏輯發展出來的?圖二有完整的解釋。

簡單來說,今年景氣着實不好,觀察臺積電、聯發科、鴻海與被動元件的第三季財報,獲利的成長性都平平。但九月四日至十一月六日期間的股價就是看回不回一直漲,唯一的理由就是市場對它們的本益比接受度升高,投資術語謂之「Rerating」。但凡只有龍頭級具競爭力的老牌公司纔有如此待遇,所以其他不是龍頭級的公司,即便具備低本益比、高殖利率條件,就是不被熱錢青睞。

這種調性或許年輕一輩的投資人沒有強烈fu,但只要在股市待過二十年以上時間者,就會有似曾相識的感受。所以筆者大膽推論:九月四日至十一月六日的漲勢來自香港撤出後入臺的熱錢,而這批熱錢就是當初二○○○年政黨變天后離臺而駐足在中港一地的資金,事隔二十年後再度回臺。但許多新公司它們多已不熟悉,故只能針對還認識的老牌公司中去篩選投資標的,然後烘托市場消息,形成資金集中化的行情結構。

最終,這批熱錢在十一月六日後開始「暫緩」入臺,十一月六日至二十八日臺股開始量縮盤整,中間只有十一月二十六日因MSCI降權而擠出來的大量,但畢竟只是曇花一現。後頭十一月二十九日出現第二根 長黑K形成破月線走勢,正式爲本波聖嬰行情畫下休止符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行情從十一月二十九日往下修正的可能性在逐漸升高中,接下來前波選股邏輯不復存在下,還留在場內的遊資極有可能會自動往另一個邏輯靠攏:就是真正三低族羣(低本益比、低基期、低價)反市場崛起的時機來臨。這就是爲什麼本文要用「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來破題的道理。

三低族羣如何觀察?大家不妨從十一月二十九日盤勢大跌時,能抗跌或領漲的個股中做篩選。以下列舉可能的方向供讀者參考:

1.石英元件:希華(2484)2.系統整合:聚碩(6112)3.車電相關:和大(1536)、東浦(3290)、立凱-KY(5227)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理財週刊》1006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www.moneyweekly.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