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子產品規模下降引發贖回擔憂?受訪機構均否認,資產端價格下跌備受關注

10月8日,又有多家基金公司公告了旗下基金出現大額贖回的情形,大部分爲純債基金,而近期市場也關注到整個固收領域的贖回壓力較此前有所增加。與此同時,理財子公司的理財規模近期下降明顯也被市場關注,擔憂此類產品會引發贖回潮。

不過,根據記者同業內的瞭解來看,受訪機構並未發現有贖回潮發生,反而資產端重要的配置類資產仍呈現淨買入態勢,但相關資產價格的走低也是事實,這也是下一步備受業界關注的焦點,或對投資人繼續持有相關產品的信心造成一定干擾。

債市修復行情未停,債基贖回事件頻發

10月9日,A股出現了本輪反彈行情以來的首次回調,上證指數午盤休市前最大盤中跌幅接近7%,全市場股票更是跌多漲少,在此背景下,又有不少資金開始圍繞債市做起了文章。

Wind統計顯示,今天開盤後不久,10年期國開活躍債券收益率曾一度跌超2.75個BP,10年期國債活躍債券收益率一度跌超2.25個BP,不少擔憂聲音表示“資金是否要繼續開始避險操作?”

然而,隨着本輪A股反彈的開始,長期債券的收益率曲線呈現陡峭上升的態勢,這表明市場中關於債券的配置意願在急速下降,且債券的價格亦有進一步下跌的趨勢,這從近期相關基金的表現就不難看出。

今天早間,包括惠升、金鷹、鵬華、大成等多家公募基金髮布公告稱,旗下有債券基金在10月8日出現了大額贖回,類似情況在本輪A股起勢之後已經頻繁出現,而有關基金公司公告的巨贖產品當中,債基成爲曝光度最高的一類。

除了部分小衆份額出現大額贖回外,也有一些基金的初始份額即A類份額也出現了大額贖回,例如惠升和安純債券A、C均在10月8日出現大額贖回的情況。這表明,有關債券基金的投資者配置需求不僅僅是小部分投資人選擇,涉及層面可能更加廣泛。

10月9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同渠道人士交流時發現,包括一些貨幣基金等產品的投資人也在近期忙於兌現資金,“從這些低收益率基金贖回轉投資其他基金,也是被近期的A股吸引所致,且申贖目前費率低廉更容易激發這些投資需求。”

在該人士看來,債基的贖回並沒有在現階段出現“井噴”式增長,但他也提到關於債券價格的大跌依然對債基收益率的拖累影響較大,這一負面拖累有可能會加速身在其中的投資人撤離的意願。

理財子公司產品規模減少,受訪機構未發現“贖回潮”

雖然從公募基金債基層面很難統計目前的贖回總量,也未知固收資產在當下是否已經式微,但從理財子公司的理財規模卻能看出較爲明顯的規模縮減跡象,只不過,對於這一現象的原因,或不可定論爲贖回所致。

華西證券的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9月30日,9月最後一週的理財子公司理財規模下降爲9954億元,但由於不同期限的理財產品兌現要求不同,最小持有期型的產品在這期間贖回規模爲1170億元。

對此,記者也同前述業內人交流,在他看來,這一規模的數量並不能定義爲贖回潮的發生,他認爲更多是機構資金季末回籠所致。據公開數據統計,2023年9月底出現的單週贖回規模也在千億上下,同比來看並沒有明顯的變化。

那麼,具體到機構端的情況如何?記者在10月9日也同華南某銀行人士瞭解情況,據反饋,銀行理財子的理財產品在近期贖回的並不多,算不上“贖回潮”,“而且現在在賣的很多都是R1、R2的低波動產品,收益情況上較以前沒有發生大的變化,贖回的動因並不強烈。”

他告訴記者,類似的低波動產品有點類似公募的貨幣型基金,配置的存款和短久期債券較多,有的產品會偏向存款和同業存單,但整體上保持着年化2.5%左右的收益率水平,對於低波動配置型資金來說,並沒有發生大的改觀。

同一天,記者也對一些參與低波動理財產品的投資人瞭解情況,在提到目前股市賺錢效應提升下的吸引力時,有受訪者明確表示不會贖回理財產品轉投股市。“低利率市場環境下,拉長期限的債市不會虧,兩到三年是比較好的投資週期,我現在有70%的投資資金都在理財產品當中,股市風險太高,應該不會去股市投資。”

理財產品規模下降對資產端影響有限

儘管沒有看到大面積出現理財產品的贖回現象,但客觀上規模的下降勢必也是資產端的交割,一個潛在的邏輯在於,資產端的價格不斷降低之後,也會引發相關投資此類產品的業績出現下降,進一步削弱持有人的信心。

前述受訪者提及有關低波動產品的資產配置傾向於短久期債券、存款、同業存單等一類資產,在今年中報披露時,Wind統計顯示,銀行理財資產配置端顯示,穿透後的同業及買入返售類資產較上期提升94.01%,是最多的一類,而存量佔比來看,固定收益類資產佔比63.17%最多。

根據國投證券的統計顯示,最近一週內,理財配置端依然是對普信債和銀行次級債比較看重,從淨買入的數據來看,9月底最後一週的淨買入額依然爲正,只是力度比此前大幅減緩,但至少不能確定當下發生了大面積的贖回。

至此,針對有市場傳言稱,部分平臺在近期出現了較多的債基贖回,且絕大多數來自於理財子的贖回等消息,應該有一定的現實情況與之相違,前述受訪者表示,主要是近期股票市場在政策的驅動下形成更大的收益預期,因此投資者出現樂觀情緒,風險偏好加大,資金具有從債券向股票轉倉的激勵。

但至少從部分債券價格的變化來看,的確也出現了回落,倘若持續進一步下跌,相關債券基金或理財產品的收益水平仍有可能進一步下探,這也是外界擔心構成投資人贖回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