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總統出招 挽救受北京制裁企業 記者會卻與外長槓上?
瑙塞達表示,希望立陶宛能吸取教訓,日後更能在施政上先達成全國性共識;不料,此語卻引發外交部長意有所指的迴應,而讓外界再度討論立陶宛總統與總理是否施政不合。
有鑑於中國大陸對立陶宛實施經濟制裁,立陶宛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ėda)19日在記者會上宣佈,總統辦公室已準備公佈援助方案,協助因北京貿易報復而受影響的企業。他希望立陶宛能吸取教訓,日後更能在施政上先達成全國性共識;不料,此語卻引發外交部長意有所指的迴應,而讓外界再度討論立陶宛總統與總理是否施政不合。
根據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LRT)報導,瑙塞達指出,「針對目前情勢,政府正討論如何修訂稅收制度以協助企業度過難關;最可能的做法就是修訂企業稅法。目前總統辦公室已準備在必要時刻公佈類似措施」。
他補充道,「我們也針對企業經營補助的可能性進行討論,還談到如何妥善利用歐盟經濟復甦基金中的信用貸款部分,以促進國內企業利益」。
爲因應北京貿易報復,瑙塞達召開內閣會議,商討如何因應北京非官方經濟制裁,並於會後舉行公開記者會。隨着維爾紐斯加強與臺北關係,甚至同意以臺灣爲名在立陶宛開設代表處,引來北京貿易報復。
話鋒一轉,他意有所指的談到,今日的立陶宛「必須從這一切中汲取教訓」。「在未來,我確實希望……我們能針對戰略外交政策方向,在各方之間形成全國性共識」。
對此,同樣出席該廠記者會的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則表示,爲緩和情勢所做出的努力,必須建立在彼此都有意願下才能取得成果。
他強調,「部分方向……可以和我們在北京的同僚進行討論。我們已透過歐洲機構直接傳達某些考慮。今天,大部份升級的行動來自於中國,是中國決定了要走哪條路」。
瑙塞達日前表示,以臺灣爲名設立代表處是一項錯誤;甚至,是在沒有徵詢他的意見下,就輕易做出相關行動。儘管他強調設立代表處本身沒有錯,有問題的是以臺灣名義開館;但此語仍引發外界想像,認爲總統與總理施政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