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沃牆/油價是全球經濟晴雨表 飆漲崩跌成雙面刃

油價崩跌,石油期貨首次出現「負油價」,下同。(圖/路透)

李沃牆/現任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專任教授及兩岸金融中心副主任,亦爲富華創投及兆豐第一創投董事、品豐投顧榮譽顧問。

「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別多」,近期油價一再崩跌已司空見慣,不足爲奇;但「負油價」倒是史上首見,也改寫經濟學教科書。美國紐約期貨價在4月20日以負數作收,西德州中級原油5月交割價狂跌55.9美元,跌幅爲306%,以每桶負37.63美元作收。

造成油價崩跌最大原因除了產油國間的利益衝突、油國組織減產幅度不如預期、儲油設施可用容納量迅速減少外;莫過於新冠肺炎全球擴散,許多國家採取封城或居家隔離等禁令,飛機航班大幅縮減,造成原油需求出現前所未見的縮減。然而,油價的崩跌,不僅整個石油供應鏈受衝擊,也波及能源部門及相關的金融衍生性商品價格投資人因誤判而造成鉅額虧損者時有所聞。

如有臺灣投資人因買了小輕原油期貨10口,每口0.025美元,但終場以每桶負37.63美元結算,造成550萬元臺幣虧損;中國銀行在內大陸推出的金融產品「原油寶」淨值一夕間變爲負值,投資人不但血本無歸,還倒欠銀行三倍本金,欲哭無淚。另一方面,油價劇跌背後更反映經濟的急凍,儼然已成爲全球經濟的「晴雨表(barometer)」。

爲何出現史上首次「負價格」?

經濟學理論中,「負價格」代表「倒貼」,如免費請人看錶演,還送紅包。在期貨市場中,金融商品大多采「現金交割」,而石油、貴金屬、農產品等商品期貨大部分系採「實物交割」,而且可以接受零或負的交易和結算價格。若期貨的價格爲負,就是意味當買方看多買入期貨合約時,不需要拿錢出來,反而還可以收到錢。

換言之,也就是賣方拿錢請你把這個合約買走的概念。不過,在期貨合約到期結算時,買方則有義務要提領原油,花錢請人帶走;也同時要負擔一筆原油的裝桶費、倉儲費及運輸費用。此次事件,是因爲5月份的原油期貨即將到期,交易商一則憂心無處可存放這些滯銷的原油;再則,因倉儲成本負擔大,纔會倒貼出清。雖然原油期貨價格出現負數,但現貨價格仍爲正值,所以民衆加油也不會「免錢」,還倒貼送錢。

史上三次石油危機 嚴重影響經濟成長

油價飆漲讓經濟增長面臨不確定性,恐引發通膨而重傷經濟;油價崩跌亦反映經濟需求面極弱,並有通縮危機,儼然已成雙面刃。根據國際貨幣基金會(IMF)估計,油價每上漲5美元,則全球經濟將削減0.3%,美國經濟將下降0.4%,波及全球經濟成長。

有道是,「以史爲鏡可知興替」。歷史最有名的三次石油危機分別爲,第一次石油危機發生在1973至1974年間,主因是中東戰爭爆發導致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爲了打擊對手以色列及支持以色列的國家,宣佈石油禁運及出口,造成原油價格由每桶不到3美元漲到接近13美元;此次危機讓美國GDP成長下降了4.7%。

而第二次石油危機發生於1979年至1981年間,當時石油第二齣口國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而後伊朗和伊拉克開戰,石油產量驟降;結果原油價格由從每桶15美元左右漲到39美元,徒使美國GDP成長下降3%。

第三次石油危機發生於1990年的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石油輸出劇減,當時原油價在短短3個月內由每桶14美元突破42美元高點。美國經濟在1990年第三季度加速陷入衰退,拖累全球GDP增長率在1991年跌破2%。

此次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重擊經濟;國際貨幣基金(IMF)最新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估今年全球GDP增速爲負3%,正與油價崩跌交相印證。

供應鏈產業受重創 石油公司倒閉將接二連三

石油產業供應鏈大致分爲上游的石油探勘、開採及運輸;中游的煉油廠及下游的石化工業及油氣銷售。由於油價崩跌,相關的產業鏈業者哀鴻遍野,破產倒閉者將接二連三,排山倒海而來。

據悉,許多美國油頁岩廠商都正在掙扎求生。其中,總部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州懷廷石油公司(Whiting Petroleum),曾是北達科他州巴肯頁岩(Bakken Shale)最大的鑽探商之一,已無力支撐,最早於4月初宣告破產重組;專家預估全美超過6千家石油勘探公司中,會有7成以上破產。

另新加坡石油巨擘興隆集團(Hin Leong Trading)也於近日聲請破產保護,震撼國際金融圈。而有23家國內外大型銀行合計對其授信金額約36.42億美元,恐受違約影響。此外,國內著名的臺塑四寶(臺塑、臺塑化、南亞、臺化)中的臺塑化,主要營業項目爲石油化工原料製造業及基本化學工業製造業;其第1季就認列鉅額的原油存貨跌價損失,造成公司單季大虧99.93億元(臺幣,以下同)。至於國內油品龍頭中油則預估4月虧損將擴大到140億,累計前4個月至少賠300億,全年獲利無望。

能源高收益債現拋售潮 原油ETF面臨下市危機

除石油產業鏈產業受創下,與石油聯結的金融衍生性商品也是首當其衝。如以能源債(頁岩油)或垃圾債爲主的高收益債出現大量拋售潮,價格急速暴跌。此外,資產規模相當大的全球追蹤原油ETF也深受影響。如全球最大的「美國石油指數基金(United States Oil Fund,ETF-USO)」,因持有將近56.3%西德州中級輕甜原油近期期貨合約(NYMEX WTI Crude Oil CL MAY20),今年以來的基金淨值已暴跌近75%。

而臺灣元大投信所發行的「元大S&P原油正2(00672L)」,由今年1月6日的收盤價18.94元跌至3月19日的1.61元,期間跌幅達91.5%,淨值只剩0.55元左右;原本面臨遭清算命運(據現行規定,ETF若近30個營業日平均規模低於1億元臺幣,便達清算門檻);但金管會卻鑑於近期市場波動太大,除了將下市條件從「近30個營業日平均規模低於1億元臺幣降爲5,000萬、近3日平均淨值跌90%改爲30日」外,另增加可不下市的豁免條款(基金淨值波動達一定程度者,可申請豁免清算)。然而,近日投資人拼命抄底,積極搶進,致使溢價幅度高達300%,嚴重偏離合理溢價程度(一般爲3%至5%),未來仍有可能遭下市清算,命運未卜。

坦然言,原油期貨出現「負價格」僅是一時現象,但現貨價格短期恐難止跌回升。因爲就供需面而言,目前即使在油國同意減產下,全球每天仍有1,900萬桶原油供過於求,況且疫情尚在延燒,需求大幅減少,經濟加速崩壞中。衍生性金融商品本質上具高槓杆、高風險特性,投資人往往「股票輸了玩期貨,期貨輸了玩選擇權,選擇權再輸就玩權證」。尤其,當前油價波動劇烈,投資人慾搶短、抄底,真的要當心了,可不要「賠了夫人又折兵」。

熱門推薦》

馬凱新疫如世界大戰 臺灣怎麼打?

王又鵬/爲什麼酷碰券比現金更能鼓勵消費?

►李牮斯/疫情給世界的恐慌只是序曲 幾十年積累的槓桿經濟壓力準備反撲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