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道就讀的嘉興秀州中學
張修智/文 週日晚上理書,從琳琅書櫃的一角發現一冊《雪泥鴻爪憶秀洲——嘉興秀州中學校史集》。這是20多年前我的老師李慶雲先生送給我的,他於抗戰時畢業於秀州中學,從他的口中,我知道了這所了不起的學校,也感受到老師對母校的深厚感情。
秀州中學培養出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李政道、數學大師陳省身、歷史地理學家譚其驤、翻譯家朱生豪、英語專家許國璋等傑出人才。從秀州中學走出了10位院士。另據不完全統計,秀州中學的畢業生中,成爲教授、研究員、主任醫師、高級工程師、經濟師、藝術家、編審類等高級人才的,達200餘位。對於一所中學來說,真是蔚爲大觀。考慮到秀州中學所取得的成就,主要是在20世紀上半葉中國動盪不息、國難頻仍的特殊時期,就更令人稱奇。
巧的是,李慶雲老師與李政道在秀州中學流亡贛州時期同住一個宿舍。當時因日寇進犯浙東,秀州中學師生義不受辱,集體輾轉流亡到江西贛州,與當地一所教會學校組成贛聯中學,不輟絃歌,繼續學業。李老師說,李政道住在上牀,總是手不釋卷,當時的學習成績就非常突出。因爲胖墩墩的,同學們戲稱他爲“小胖”。李老師是《雪泥鴻爪憶秀州——嘉興秀州中學校史集》(以下簡稱《校史集》)的編委之一,上個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與李政道有過聯繫。這本校史集出版於1999年,卷首有李政道寫於1985年的題詞:故校舊事憶當年,近代新人看將來。對仗工穩而頗致懷念與祝願之情。
週一的下午,傳來李政道先生仙逝的消息。我雖非秀州中學校友,但眼前這冊樸素卻凝結着珍貴的歷史記憶、富含文化營養的紀念文集,在書櫃中靜靜蟄伏20多年後於此時重現,卻讓我產生了近似責任感的心緒,遂決定借李政道先生辭世之機,爲文介紹吾國教育史上這光輝的一頁,以之致敬先賢,並期啓迪當下。
先生們
《校史集》收錄150餘篇秀州中學校友的回憶文章,主要集中於對學校歷史、辦學特色的描述,以及對師長的追憶,文章或長或短,無不深情款款,詳實感人。
秀州中學的歷史可追溯到1896年,由美國傳教士創辦。進入民國後,在舉國上下收回教育權的呼聲中,於1927年始由華人執掌校長之職,宣告收回教育權。儘管脫離了美國教會的控制,但《校史集》對傳教士在秀州中學發展歷史上的作用,仍給予了積極、客觀的評價,認爲除了教學中強制性的基督教內容外,傳教士主校時期,秀州中學在學生的德育教育、宣傳民主、學生自治以及平等對待來自貧富家庭的學生等方面,都開創了寶貴的傳統,成爲“秀州精神”的組成部分,對秀州中學產生深遠影響。
1927年至1937年,被秀州校友們認爲是學校發展的黃金十年,學校的辦學條件、社會聲譽在這一時期達到了輝煌的頂峰。在擁有秀州中學教育經歷的10名院士中,有7名畢業於這一時期。此外如吳世昌、朱生豪、許國璋、蔣禮鴻、方時懷、吳坤淦等文化學術界名家,也是在這10年間畢業的。
一所了不起的學校,要有了不起的校長。秀州中學足夠幸運,在它的早期及鼎盛時期,都遇到了讓學生們長久感念的好校長,他們人格高尚,視野宏闊,熱愛教育,富於獻身精神。他們成就了秀州中學,也塑造了學生們追求真善美的價值觀。
1914年開始擔任秀州中學校長的美國傳教士竇維思,於1918年回哥倫比亞大學進修教育後,與妻子重回秀州中學擔任校長。他富有愛心與創造精神,建立工讀制,爲貧窮家庭的學生提供助學機會。設立“學校市”(TheSchoolCity),將學校當做一市,在校學生競選“市長”,下設郵政、司法、經濟等部門,部門負責人也由選舉產生,以此培養學生的自治能力。他教育學生做一個正直的人,要畢生爲建立美好的社會而奮鬥。他還教育學生們要愛自己的國家。
秀州中學首任中國人校長黃式金,繼承了竇維思辦學的精華,又有新的創造。“學校市”在他掌校期間辦得更加出色。受鄉村教育家陶行知的影響,他在秀州中學開設鄉村教育、養蜂學、農業常識等選修課。黃式金尤其重視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
秀州中學的第二任中國人校長顧惠人,是秀州校史上的傳奇。他是浙江上虞人,本人及三個兄弟均畢業於秀州中學,大學畢業後回母校任教。他從1930年開始擔任秀州中學校長,一干就是28年,是秀州中學歷史上任期最長的校長,除了1935年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教育碩士外,他一生的足跡都沒有離開過秀州中學。顧惠人意志堅定,交遊廣闊,長袖善舞,接任校長後,秀州中學的規模、校舍、師資、設備、管理各方面日臻完善,畢業生成績斐然,使得這所位於縣城的私立學校,昂然而爲江浙地區的一流中學。顧惠人在國難時期破除萬難、嘔心瀝血辦學的事蹟,更是一闋足以彪炳史冊的教育詩篇。
上個世紀30年代末,日寇佔領華東後,顧惠人誓言不在日僞統治下辦學,率領師生跋涉千里,顛沛流離,奔走閩贛,於1942年夏天以秀州中學爲基礎,與江西贛縣本地一所基督教學校聯合,創辦贛縣基督教聯合中學。贛聯中收留了江浙籍流亡學生近200人,這些學生絕大多數家庭接濟斷絕,衣物無存。顧惠人在舊部俞滄泉老師等的全力協助下,倚重當地社會力量,不但負擔起全部流亡學生的衣食住費用,還聘請良師,開展課外活動,組織學生互助,使學校的教育品質在艱難困苦時期得以維繫不墜。在江西會考中,贛聯中的第一屆畢業生名列第一,李政道正是聯中的第一屆畢業生。
1944年底,日軍進犯湘贛,聯中經費斷絕,顧惠人帶領師生撤退到山城尋鄔,隨即復課。後尋鄔告急,聯中提前學期考試後,轉入福建長汀。爲了使畢業生能升學,顧惠人冒着酷暑親赴福建永安,向福建教育廳借印給學生髮放畢業證書。第43屆畢業生毛承恩在回憶贛聯中時期的顧惠人的文章中,深情地寫道:“常憶在母校畢業典禮的夜晚舉行燭光禮。畢業生人手一小燭,由校長持燭逐一點燃。一人的燭光雖小,但全體點燃後,卻滿屋光輝,意義深遠,令人難忘。”這國難時期的燭光,當輝映千秋。若說贛聯中是“中學版的西南聯大”,相信不會有人認爲是誇大之詞。
秀州中學的各科老師,也是學生們多年後深情懷念的對象。在學生們眼中,老師們普遍專業、敬業,熱愛學生,同時具有不同凡響的個性。
1952年,秀州中學更名爲嘉興第二中學,改製爲公立學校,顧惠人繼續擔任校長。1958年,多年來與他患難與共、在秀州中學任英語教師的妻子張才茂在反右運動中含冤去世,顧惠人也被打爲右派。1961年,顧惠人因腦溢血告別人世。1979年獲平反。
博雅教育的典範
以今日的眼光衡量,秀州中學堪稱博雅教育的典範。根據秀州校史研究者的研究,這種博雅教育背後的教育理念,融合了蔡元培提倡的“思想自由,兼容幷包”理念、杜威的“社會即學校”實用主義思想、晏陽初的“平民教育”、黃炎培的“職業教育”及陶行知的“教學做合一”“小先生制”等主張,可謂兼收幷蓄,博採衆長。
秀州中學最突出的一個特色,是兼容東西方文化。在秀州中學,可以西裝革履,說流利英語;也可以長袍布鞋,吟韻不絕,風貌不同而並行不悖,蔚成校園中的一道風景。學校既重視英文教學,一些課程採用英文原版教科書,傳播西方科學文化,甚至還有外籍教師介紹西方生活與禮儀習俗;與此同時,也十分重視中國傳統文化與傳統道德。教師中不乏老秀才執教,教授國學與文史課程的姚亮臣、何章欽等先生,都是有深厚傳統文化功底的學人。校長顧惠人從小接觸西方文化,以後又去美國留學,但卻以“忠孝禮義”爲自己的子女取名。收回教育權後,秀州中學對宗教同樣採取幷包的態度,星期日有宗教與非宗教兩種週會,學生可以自由選擇。
秀州中學的博雅教育理念,首先體現在課程設置上。1924年,學校採用新學制,全校課程分必修、選修兩種。公共必修課有32種,選修科目豐富多彩,最多時達64種,先後開過的選修課包括國學大綱、小說作法、文字學、翻譯、英文文學、近代英文選、日文、微菌學、簿記、商業常識、銀行簿記、高等利息、本國近代史、歐洲近代史、人生哲學、哲學概論、倫理學、經濟學、高等音樂、高等圖畫、地質學、政治學、本國地理、農業常識、園藝學、養蜂學、鄉村教育、圖書館學、教育心理、教育學、基督教與國際、體育原理等。
秀州中學十分重視演講與學術活動,每學期都會邀請各方名家到校講演,以增進師生知識,擴大視野,活躍思想。作爲一所中學,秀州中學的演講與學術活動的品質之高、視野之寬,令人歎爲觀止。茲介紹部分演講信息,以見一斑:
1911年1月,同盟會會員王正廷博士到校演講,主題爲學習土耳其,振興中國。王正廷是同盟會元老,民國成立後曾任工商部長兼代總長,1919年爲中國出席巴黎和會全權代表之一,堅決拒籤對德合約,贏得國內輿論好評。
1919年12月,辛亥革命首義參加者計仰先演講“愛國”。
1920年6月,在嘉興演講廳聆聽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講演“活的教育與學校市”。
1922年11月,校學生組織“科學會”請之江大學化學教授Mr.Howe和滬江大學化學教授講演“工業化學”。
1923年11月,晏陽初來校演講“平民教育”。
1924年7月,北京清華大學周永德教授來校演講,同年12月,校學生組織“愛國會”請國民黨浙江臨時黨部的王貫三來校演講“三民主義、五權憲法”。
1925年3月,校學生組織“讀書會”請範古農來校演講“佛學”。同年6月,滬江大學校長劉湛恩博士來校演講“職業教育”。
1926年6月,南京金陵大學陳燕山教授來校講演“農業改良”。
1927年6月,中央通訊社總編輯王祥輝(校友)來校演講。同年11月,上海華東中學副校長謝武衡來校講演“遊歷日本之感想”。
1928年,先後請顧子仁講演“中國革命之前途”、鍾可託講演“拒毒運動”、商務印書館編譯所所長王雲五講演“四角號碼檢字法”。
1929年,先後有上海世界書局詹文滸來校講演“學習英文”、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講演“革命與教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瑞爾教授來校演講。
1930年,著名學者、上海光華大學文學院院長張東蓀來校講演“求學與做人”。
1931年,校學生自治會請上海著名作家李達來校講演“國際失業的趨勢及世界文化的預測”、校學生組織“新聞學研究社”邀請戈公振來校講演“新聞事業與教育”。燕京大學校長吳雷川來校講演“教育與革命”;美國中等教育專家湯姆生來校講演。上海暨南大學歷史系主任、圖書館館長張鳳博士來校講演“民族文學”。
1933年12月,校學生會邀請著名學者潘光旦來校講演。
1934年,立法會委員羅運炎來校講演“法治精神”。何方理博士來校講演“國際形勢鳥瞰”。抗日將領江民聲來校講演“東北抗日情況”。
1935年,學生自治會請獨立炮兵第四團孔慶桂團長講演“軍事常識與復興民族的意義”。杭州高級中學項定榮校長來校講演“讀書運動”。浙江圖書館館長陳訓慈來校講演“地方精神與民族精神”。
1936年12月,中央航空學校蔣堅忍校長來校講演“中國不亡”。中國基督教青年協會總幹事江文漢來校講演“各國青年思想之動向”。
以上只是秀州中學演講活動中的名人部分。本校學生的講演活動也經常開展,有聲有色。
在如此博雅、開放的風氣與土壤中,秀州中學學生的視野自然不俗,學術興趣與社會關懷也被激發出來。《校史集》中的《母校的名人講演與學術活動》一文,擇要列舉了秀州中學校刊《秀州鍾》上刊發的出自學生之手的73篇論文的題目,並介紹說,讀過這些論文的專家們認爲,當時秀州學生論文的水平相當高,有一部分可以相當於現在大學學報的水平,而寫作這些論文的只是高中生,有的還是初中生。
讓我們看看其中一些論文的題目,領略下近百年前一所中學的學生們的眼界與手筆:《食品的營養素》《漢魏樂府歌辭概論》《最近之民族獨立潮》《中國人口問題》《朝鮮的概況及其民族運動》《清代考證學在中國學術上的地位》《從馬爾薩斯主義到新馬爾薩斯主義》《日本地理研究》《中華民族之危機及其挽救方法》《實行憲政問題之我見》《中國農民的出路》《漢字變遷之大勢及今後應有之改良》《評胡適的白話文學史》《岌岌可危的滇邊問題及其救濟方策》《如何解決東北問題》《亞洲民族的危機》《土耳其鳥瞰》《王充的文學批評》《世界青年運動中的中國青年》《中國今日的幾個重要行政問題》《唐宋對阿拉伯人的貿易》《我們對於東西文明的態度》《復興農村是我國目前之急務》《第二世界大戰與中國》《化學戰爭叢談》《懲戒權應屬於監察院乎?》《清儒研究學術的概況》·······近年常看到誇讚歐美中學生眼界、研究問題能力的文章,看了上述出自秀州中學學生之手的論文題目,或許你會感嘆,我們確實曾有過一個值得自豪、絕不遜色的“昨日的世界”,從而對未來抱有一份信心。
除了包容、自由的學習氛圍,秀州中學還有許多突出的特點,使其成爲當時江浙地區教育界的佼佼者與學習榜樣。如在各年級開設農業常識、作物、蔬菜、園藝、養蠶、鄉村教育等選修課。在農藝課中,學生要去校園除草、種菜、澆水,收穫後可分得兩棵青菜。學校對學生的德育、體育、衛生都有很嚴格的要求,考試作弊者一經發現即予開除,每天必做早操,一週至少洗一次澡。學校提供的各類體育設施相當完善,其中網球尤爲師生所喜愛,是學校中最流行的體育項目。在秀州中學,纖弱的書呆子不符合審美,那些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往往也是體育健兒。學習上,秀州中學很重視學生的平時成績,每週都有5-15分鐘的小測試,測試題目不偏不怪,以督促學生能消化、吸收老師課堂上所講的內容爲目標。
有趣的是,升學率從來不是秀州中學追求的目標,但秀州的畢業生考入國內外各類知名大學者卻十分可觀,併成爲國內外各領域的棟樑之材。
需要說明的是,有人或會認爲,能爲學生提供這麼優渥條件的秀州中學,肯定是“貴族學校”,但事實並非如此。秀州中學的學生中,許多來自貧寒之家,依靠學校的工讀制才得以完成學業。
行文至此,不勝感慨,復生欣慰之情。秀州中學是我的老師李慶雲先生珍藏於心的美好回憶,他也是我唯一接觸到的秀州人,具有嚴謹、正直、嫉惡如仇的品格,上個世紀反右運動中,從新華社被髮配到北大荒,一去20年。歷劫之後,不改赤子之心。從他身上,我看到了秀州人可貴的品質。如今,老師已歸道山十餘年,機緣巧合,使我得以撰寫此文,讓更多的人瞭解秀州中學,爲弘揚國族歷史上這一光輝的篇章盡綿薄之力,相信這一定是老師在天之靈樂於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