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迴歸:紫氣東來,清夜鳴鐘
「三年時間,步履不停。李子柒既成爲了她自己,也成爲了一個新的時代方向。」
2024年11月12日,李子柒更新視頻《雕漆隱花,雕出紫氣東來》,宣告了長達1217天的停更結束。
在迴歸的第一期視頻中,李子柒呈現了製作漆器的過程,“漆”同“柒”,她爲雕漆隱花的作品取名爲“紫氣東來”,“麒麟回首,百病消”是她對奶奶的祝願。“紫氣東來”也是子柒歸來,帶着一以貫之的心願,李子柒重新回到了大衆的視野。
2021年10月,央視網《魯健訪談》對話李子柒一期中,主持人魯健問道,“這種圍繞美食製作、手工技藝的視頻作品,會一直流行下去嗎?李子柒的作品,是否有超越流行熱度的持久生命力呢?”在李子柒發佈迴歸視頻後,上億的視頻播放量、千萬級別的粉絲增長,數十個熱搜,海外平臺“世界大和諧”式的歡呼,或許這就是對三年前問題的最好回答。
(海外網友在李子柒迴歸視頻下的評論)
1
李子柒迴歸:向上生長,向下沉潛
“其實做創作內容是很辛苦的,沒有我在視頻裡面那麼優哉遊哉,但是在視頻之外,我會盡可能地去享受那樣的生活,因爲這就是我想要過的生活,而且我以後也一定會那樣過的。”
李子柒的視頻,曾飽受真實性的爭議,這樣“田園牧歌”式的生活是不是擺拍?是不是美化了鄉村生活?爭議背後,是李子柒從現實出發,奔向理想生活的腳步。
與居依·德波所言的“真實世界淪爲簡單的圖像,影像卻升格爲看似真實的存在”相反,李子柒真實地追尋、創造、享受着影像之下的生活,並將這份平和、安靜的幸福通過影像傳遞。
(央視網專訪中李子柒談論內容創作與生活)
在不被公衆視野所關注的三年裡,沒有了自媒體運營的壓力,李子柒放慢了自己的節奏。將用於構建自媒體世界的那一部分精力還給了自己和親人,也還給了生活本身。她的需求、願望重新浮出水面。
三年的時間裡,她走過了二十多個省,拜訪了一百多位非遺傳承人和文化工作者。之前,李子柒向他們學習非遺技藝,而現在,她有時間停下來,聽他們講自己背後的故事,聽他們分享在傳統文化傳承的背後,那些煙火尋常的東西。三年時間,步履不停。
李子柒復出後,連更三條視頻,第一條《雕漆隱花,雕出紫氣東來》上線不到六小時播放量便破億,數十條熱搜接踵而來,評論區呈現出一片“世界大和諧”。有人說,李子柒的歸來,是內容創作者的勝利,是優質內容仍然是市場“剛需”的證明。
(李子柒相關話題多次登上熱搜)
“輕舟已過萬重山”,網友爲李子柒的歸來歡呼;“風雪壓我兩三年,我笑風輕雪如棉”,是爲她沉寂三年,仍默默耕耘的讚歎。
自媒體內容創作的背後,是李子柒對生活一以貫之、晝夜不輟的雕琢。
正如韓炳哲所言,消費文化使美越來越屈從於刺激與激奮的模式。短劇市場的興起,直播帶貨成爲自媒體行業默認的走向,矛盾、爭議成爲流量風暴的中心,李子柒的迴歸,是鋼筋水泥、高樓大廈之間,“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式田園生活的再現。她的視頻所呈現的烏托邦式的生活,是她心之所向,即便背後有着無數的挫折和困難,也不願成爲苦難敘事的一種。
李子柒所展現的美,是一種與世界、自我的自由關係。
她的視頻總是從自身的需求出發,而非爲了展示而展示。奶奶的櫃門壞了,她便用雕漆隱花的非遺技藝,以“麒麟回首百病消”的美好寓意,爲奶奶重新裝飾了櫃子;沒有足夠的空間收納衣服,她便將柴房改造成獨具匠心的衣帽間。寒來暑往,秋收冬藏,她如此地珍重生活,從瑣碎的日常裡開出花來。
(李子柒爲自己製作的森林衣帽間)
在這個倍速前進的時代,網友說,看李子柒的視頻“一秒也沒有快進”,“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需要慢節奏的李子柒”。李子柒的視頻所展現的生命的廣度與厚度,大概是詩人筆下的“山中清居一日,勝卻人間十年”。鮑曼筆下的消費社會,通過不斷地激發新的慾望,以應對人們因佔有而產生的厭倦、煩躁。在不斷沸騰、永不停歇也無法停歇的慾望中,爲了抵抗無聊,人們成爲了消費社會的擁躉,相信在不斷加快的步調中,我們所能享有的體驗會隨之增加。
直播間裡因低價刺激、衝動消費而不斷產生的需求、自媒體平臺各種精緻的消費奇觀,不斷地掠奪人們的注意力與感知力。在厭倦與渴望的張力之下,人們不斷地加快腳步。然而,我們想要的越多,反而錯過了越多。
傑里米·希布魯克曾提醒道,當今社會依賴於“製造人爲的、主觀的不滿足感”,因爲本質上“人們滿足於自己擁有的東西纔是最可怕的威脅”。李子柒的視頻戳穿了現代社會的謊言,只爲自己心中理想的生活而存在。網友感嘆道,“在她的生活裡,沒有那些複雜的東西,這實際上也在提醒我們,我們不需要讓自己的生活變得如此複雜。”
(央視網評論李子柒的視頻內容)
她關心日出與日落,關心季節變換、萬物生長。在社會時鐘的邏輯下,個體只能扮演一顆工具性的齒輪,成爲被量化的存在,感受着“加速社會”帶來的焦慮情緒,承受着“必須跑得越來越快,才能留在原地”的壓力,短視頻順應着這樣的時代情緒而興。而李子柒的視頻,喚起了人們對自然時鐘的嚮往,對自由和生機的渴望。她的視頻,讓人駐足沉思,在十幾分鐘的時間裡,社會時鐘彷彿失去了它的效力,慾望、焦慮都消失殆盡。
李子柒的迴歸,是內容創作者的勝利,是對心之所向的堅守,是爲一朵花、一株草停在原地,向它們投去的目光。
(李子柒《雕漆隱花,雕出紫氣東來》視頻截圖)
2
無法被複制的李子柒:一以貫之的人生
競爭邏輯成爲幾乎所有領域最主要的分配原則,抄襲、模仿成爲內容創作生態的一大亂象。對於所有的自媒體創作者來說,無法迴避的問題是如何面對流量的裹挾。
在李子柒成爲頂流的中國傳統文化ip後,不少自媒體創作者紛紛踏上非遺文化宣傳的賽道。在網友認爲“模仿李子柒也不能成爲真正的李子柒“的時候,李子柒卻希望真心同行的人越來越多。
潮起潮落之間,李子柒追尋的是那些無法被傳承的非遺消失的腳步,流量可以重來,但非遺文化消失之後,便再難尋到傳承發揚的可能。
“我的作品是否獨樹一幟還重要嗎?我認爲不重要了,因爲它已經成了一個方向,我反而希望能夠朝着這個方向走的人越來越多。”流量爲王的時代,李子柒希望流量能化爲拄拐,帶着傳統文化這一遲暮的老人,一起走向新的時代,而她能做的,便是爲這位老人注入更多新鮮的血液。
(新華網專訪李子柒)
李子柒的視頻沒有腳本,她說,不管是做手工還是農作,自然本身就有自己的規律,四季更替,物換星移,她與自然一同前進。李子柒很少表達,她只是誠懇地生活着,將傳統文化融入日常,在身體力行中傳承、發揚,讓觀者領略到它們最純粹的魅力。
互聯網已經證明了,即使無數的創作者們能拍出“李子柒式”的視頻,也無法成爲真正的“李子柒”。
她是一個拒絕被“異化”的存在。哈特穆特·羅薩在《新異化的誕生》中,將異化定義爲“人們自願做某些不是人們自己真的想做的事情”,指出在加速社會的時間規範下,人們遲早會因爲有太多“必須做的事”,而忘記真正的目標是什麼。在每一次做決定時,李子柒說“遵從自己的內心,我覺得它是對的,我就去做。”
迴歸之後,李子柒(原名“李佳佳”)正式將真名改爲李子柒,“李子柒”不再只是一個ip,而是真正的她自己。而李子柒之所以能成爲李子柒,是因爲她站在每一個命運的分岔路口,都堅定地選擇了自己。
對於在這條路上前行,爲宣傳、保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盡一份力的人來說,能否成爲“李子柒”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們有着共同的心願——爲發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盡一份自己的力量,重要的是長路漫漫、不忘初心。我們需要李子柒,也需要千千萬萬個如李子柒一樣的創作者。
(圖片素材源於網絡)
參考文獻:
[1] [德]哈特穆特·羅薩:《新異化的誕生》,鄭作彧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
[2] [德]韓炳哲:《美的救贖》,關玉紅譯,北京:中信出版集團,2020年。
[3]人物,《李子柒:俗人一個》
[4]新華網,《獨家專訪李子柒:歸來依舊熱愛》
[5]央視網,《魯健訪談:對話李子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