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大幅回調 債市迎來“關鍵時期”
8月以來,以中長債爲首的利率在觸底後“V”型反轉,帶動債基普遍陷入劇烈回調。
而反映到公募市場,在經歷8月8日至8月12日三個交易日的大幅跳水後,全市場債基的平均回報率已經“清零”了7月以來的全部增長。
Wind數據顯示,7月1日至8月7日,全市場有收益數據的債券型基金接近6000只,其平均收益率爲0.2916%。而僅在8月8日、9日及12日,全市場債基的平均日收益率便分別跌去了0.0674%、0.069%和0.1565%,三日平均跌幅之和高達0.2929%。
8月13日,市場情緒重新呈現回溫端倪,機構對債市走勢的觀測也更加密切。在公募機構看來,央行喊話長債收益率下行風險、監管強化、資金流動性等或成爲此輪“過山車”行情的主動因,但債市在風險釋放後仍具備配置價值。
中長債回調首當其衝
整體來看,債市的資金出逃情緒始於8月5日左右,又在之後的一週內持續強化,所有期限利率債收益率全線上行。
新一週開盤,債市的降溫仍在加劇。截至8月12日收盤,2年期國債收益率上行7.5bp報1.63%,5年期國債收益率上行6.5bp報1.92%,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行4bp報2.24%,3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行4.5bp報2.425%。
同日,信用債市場收益率也整體上行。中債數據顯示,日內中債中短期票據收益率曲線(AAA)3M期限上行7bp至1.95%,3年期收益率上行5bp至2.08%,5年期收益率上行8bp至2.20%。中債中短期票據收益率曲線(A)1年期上行6bp至7.30%。
一系列利率調整推動債券價格出現超跌,而在公募基金市場,根據標的債務工具的發行期限長短,不同債基的收益率也出現分野。
除與權益市場相關度較高、波動性強的可轉債基金、二級債基外,中長期債基受到的影響首當其衝。統計顯示,8月12日,市場上中長期純債基金的平均跌幅爲0.1553%,而期限在5年以上的國開債、金融債類被動指數基金,在8月12日的跌幅則幾乎均在0.4%以上。短期純債相比之下較爲抗壓,平均日跌幅爲0.06%。
市場中唯二的兩隻30年期國債ETF,在8月12日的跌幅皆超過1%。其中博時上證30年期國債ETF以-1.18%的日回報,不僅創下了當日債基市場的最高跌幅,也打破了基金自今年3月20日成立以來的單日最大跌幅紀錄。
大幅震盪下,投資者開始集中止盈撤離,也導致部分債基不得不做出淨值調整對策。
其中8月13日,廣發基金髮布公告稱,廣發景源純債D份額於8月12日發生了大額贖回。爲確保基金持有人利益不因份額淨值的小數點保留精度受到不利影響,公司決定將基金淨值精度提升至小數點後八位。從2023年年報來看,廣發景源純債D基本屬於機構定製產品,其機構投資者佔比爲99.89%,持有人戶數僅有2名。
無獨有偶,自8月9日起,浙商證券資管也表示將浙商匯金中債0—3年政策性金融債的淨值精度提升至小數點後六位。8月8日,永贏基金則決定對永贏昭利債券C類基金份額的淨值保留至小數點後八位。
而據基金公告不完全統計,過去1個月以來,同樣因遭遇大額贖回而提升基金淨值精度的債基已經超過了20只。
不過眼下,市場情緒也正開始出現回暖端倪。例如Wind數據顯示,近幾日全市場10年及30年期國債的單日成交筆數已逐日有所下行,體現出多空的激烈博弈情緒有所緩和。也有近期市場傳聞稱,出於當前市場較爲敏感或自發原因,多家銀行及部分券商已經暫時停止了長債做市。
8月13日,國債期貨重新出現全線收漲。其中30年期主力合約漲0.62%,10年期主力合約漲0.2%,5年期主力合約漲0.22%,2年期主力合約漲0.04%。現券方面,長期限國債收益率則小幅回落。在多方業內人士看來,債券價格已調整到具有吸引力的水平,在階段性賣出行爲冷卻後,機構仍會擇機進行交易。
債市走熊尚無基本面基礎
綜合來看,月內央行提出進一步健全市場化利率調控機制,普遍被認爲是本輪債市情緒的導火索。實際上今年4月以來,央行便曾提示關注長期國債收益率,強調防止利率過低導致競爭加劇和資金空轉。
8月9日,央行進一步發佈《2024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2024年6月下旬10年期國債收益率逼近2.2%關口,創20年來新低,已明顯偏離合理中樞水平。這一動態也被市場視作央行將對長端利率進行調控的信號。
同時近一週來,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接連查處國債違規交易行爲。此外在公募市場中,還陸續傳出了“監管暫停部分債指基金髮行”“新批債基被要求籤署承諾書以嚴控久期”等消息,一定程度上均對市場上的做多情緒有所影響。
“本輪債市調整是在監管舉措、情緒波動、機構行爲乃至市場傳聞等多種因素綜合影響下的結果。”長城基金指出。
不過長城基金同時表示,綜合來看,雖然擾動因素增多,但當前債市邏輯或尚未發生變化。從基本面來看,偏弱的現實暫未改變;從資金面來看,短期市場因爲繳款和稅期等因素可能會有擾動,但是短端資金在經濟真正好轉之前很難收緊。
華泰固收團隊同樣認爲,此次央行發佈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的本意也未必是大幅擡高利率水平,更多是避免形成單邊預期並不斷強化,基本面預期的改善才是根本。貨幣政策的根本職責是調控經濟增長與價格穩定。當前基本面仍處於波浪式運行的進程中,不支持央行出臺收縮性政策。後續更需關注基本面和財政動向,央行屆時如果順勢操作、借力用力,政策效果將更明顯。
華泰固收表示,展望後市,隨着市場調整,長端利率及一批債券估值也預計將逐步調整到位,但債市的整體風險收益特徵依然可控,難以持續走熊甚至再次陷入“債災”。
鵬華基金指出,目前長端利率處於歷史較低位置,債市預估以震盪爲主。但央行在7月一系列降息和公開市場操作表明貨幣政策仍偏寬鬆,流動性大概率處在合理充裕的狀態,考慮到內需趨勢性修復仍需耐心,融資需求底部持穩背景下,國內流動性平穩偏鬆格局未變,債券市場風險整體可控。
工銀瑞信基金則表示,目前市場對於基本面和政策面的預期較爲一致,久期交易較爲擁擠,槓桿率也有所回升,交易結構的不穩定性持續累積。同時,監管通過縮窄利率走廊、窗口指導等方式對資金利率、長端利率都有較強的把控力,除非政策利率大幅下調,收益率曲線進一步下行的空間可能相對有限。
工銀瑞信基金認爲,另一方面,當前實體融資需求偏弱的趨勢仍未逆轉,考慮到此前機構普遍存在欠配情況,“資產荒”的格局仍在延續,疊加監管亦需要防範由處置風險引發的風險,因此市場調整的幅度也或將相對可控。在其他政策信號出現之前,久期觀點將更傾向於中性應對。
具體到債券型基金配置,多家公募機構均表示,中短債久期短且多數較爲穩健,屬於比較能應對債市短期調整的品種。而在歷史上看,中長期純債指數基金大多數年份的收益率一般還是高於短期純債指數基金,風險與收益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