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關係冰凍 海基預算卻大增

陸委會明年度對海基會捐助預算暴增七千五百萬元,藍委質疑,兩岸官方交流停擺,海基會只剩文書功能,費用大幅增加是否有其他「特殊用途」?本報資料照片

兩岸關係冰凍,官方交流停滯,海基會具「半官方」性質,也被質疑功能不彰。國民黨立委許宇甄昨天揭露,明年度陸委會對海基會捐助暴增約七千五百萬元,由一億八四三五萬餘元增加到二億五九五七萬元,增幅達四成八,在海基會只剩文書功能的情況下,費用有何實質意義,懷疑是否有其他「特殊用途」?

海基會迴應說,兩岸各項往來衍生的問題只有增加,海基會「必須承擔這項責任」,預算增加除公務員調薪外,乃是「更積極因應兩岸交流衍生問題的處理」。

許宇甄說,民進黨執政後,兩岸關係惡化,北京對臺政策日益強硬,兩岸官方交流停滯,海基會淪爲形同虛設的機構,只剩文書認證功能,國人關心的雙方人員正常往來、經貿合作,透過海基會傳遞的信息給對岸,都被「已讀不回」,遑論推動實質性的交流,明年度預算卻暴增七千多萬,令人納悶。

許宇甄表示,賴清德總統就職演說讓兩岸關係面臨高度不確定風險,陸方迄今未開放對談,政府卻仍決定大幅增加捐助海基會,不得不讓人質疑其背後的動機與考量。

許宇甄說,機關概算明年度預算時,「那時新任海基會董事長正是民進黨的鄭文燦」,賴政府是希望鄭文燦在新職位上「有所作爲」?或政府爲給鄭「面子」,特意增加預算?

許宇甄表示,政府每項開支應精打細算用在刀口上,而不是浪費在那些已無實際作用的機構。

海基會說,兩岸各項往來,不因海基、海峽兩會公開協商暫停而間斷,各項往來衍生問題也只有增加、沒有減少,這些問題都必須靠海基會面對解決,越缺少制度化管道,解決成本就越高,海基會人力與資源都有限,必須承擔這項責任。

海基會說,海基會更積極因應兩岸交流衍生問題的處理,包含國人赴陸期間遭遇各項緊急問題的協助、兩岸交流活動、協助大陸臺商經營的協助、臺商子女教育學習、照應在大陸就學臺生、關懷在臺陸配懷、兩岸整體情勢研析與國內外訪賓及智庫團體聯繫交流。

去年,陸委會提出今年預算案時,捐助海基會預算就大幅成長四千五百餘萬元,當時立委陳玉珍質疑海基會人事預算擴編是要養肥貓、替高官加薪,當時海基會迴應員額沒有增加,人事費預算數增列是因考績晉級、勞(健)保費率提高等自然成長,「全國各機關皆然」。後來,立法院三讀通過的法定預算有所刪減,最後陸委會捐助海基會增加三五三七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