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和平協議 如何真正落實
馬英九連任,國際觀察家與兩岸觀察家都認爲,這將是兩岸和平穩定的繼續。但是,觀察家忽略的是,短期內的和平如何在未來免於動盪,不但沒有答案,反而還可以說,馬英九在第二任內將刻意忽視,甚至戮力阻撓兩岸簽署和平協議,以至於兩岸間的政治關係要取得長遠的制度化安排,馬英九所代表的抗拒力量,將比蔡英文還要大。
馬英九在競選期間曾經主張兩岸簽署和平協議,理由就是要讓兩岸和平透過制度化奠定長遠的基礎。但是競選對手蔡英文將之與西藏和平解放協議相提並論,同時民進黨四起質疑此議會是邁向終極統一的步驟,嚇得馬英九旋即退縮,竟轉而力圖與和平協議切斷關係。
他乃提出推動和平協議的十大保證,包括要「在中華民國憲法的架構」下,維持臺灣海峽「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要堅持國內民意達成高度共識及兩岸累積足夠互信的兩個前提下;要堅持國家需要、民意支持、國會監督之下審酌推動的「三個原則」;要確保中華民國主權的獨立與完整、確保臺灣的安全與繁榮、確保族羣和諧與兩岸和平、確保永續環境與公義社會四點。他同時提出,必須經由公民投票同意後纔會推動和平協議的商談。
正因馬英九採用了十大保證與公民投票等機制來自我掣肘,並強調十年內未必要籤,如此以求能迴避蔡英文與民進黨的攻擊,使得他幾乎束縛了自己推動和平協議的任何可能性。他顯然認爲必須採取這樣的偏激姿態,才能讓民進黨放他一馬。此何以在和平協議討論沉寂後,馬英九雖然還有再次提到兩岸和平的制度化,但已絕口不提和平協議。
能期待他連任中重新思索和平協議嗎?和平固然重要,但和平並不是馬英九的中心價值,這從他頒發國際人道罪嫌倫斯斐爾德最高勳章的荒謬行徑,就可看出來他對和平價值的麻木不仁,所以盼望他會爲了和平價值而不顧輿論,並認真推動平協議,並不實際。相反的,馬英九宿有固守承諾的性格與名譽,因此期待他爲了兩岸和平制度化的大目標,而設法滿足他自己規定的十大保證,也不可期待。
和平不是馬英九本人中心價值,民進黨又不會在和平協議的問題上同步,可以預期,兩岸和平制度化的可能性,必然爲馬英九有意識的封鎖。
要說服馬英九爲兩岸和平長遠制度化設想,得先替他想出下臺階,比如將和平協議內容化爲多個不同但具體的協議。如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協議、兩岸海上安全協議、兩岸處理與第三地之間的領海爭執協議、兩岸海峽中線協議、兩岸軍事熱線協議、兩岸互設辦事處協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