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國一城,走進那些邊境傳奇
撰文/夏雨
三十多年前我曾來過東興,那時往京灘只有一條黃黃的土路,路邊沒有一家客棧,小小的漁村對面是寧靜的大海,明朗而開闊。這片隱藏在中越邊境的陽光海灘,有着我國唯一與越南海陸相通的口岸。東興也是京族在我國的唯一聚居地,遊走這片安靜的邊陲山海間、古老村落裡,有一種踏實安定的感動。
中國大陸海岸線的終點,也恰是中越陸上邊界廣西段的起點。從這裡,我走入了邊陲小鎮東興的竹山村。村裡有棟紅牆環繞的寺廟三聖宮,始建於清光緒二年(1876年),廟宇中所用的木材、屋脊上的人物與圖文浮雕,都是在越南設計製成再運回安裝的,至今已有100多年曆史。廟中供奉的三婆婆,複姓三衛,名林默,清光緒帝賜封爲“三聖”。廟宇雖然歷盡滄桑,但在其雕樑畫棟間,我們還可以隱約看出她昔日的輝煌。村莊的南側是北侖河侵蝕出來的遼闊河谷,繼續向南則是越南的芒街市。到芒街市旅行,就已經算跨出了國門,旅行者必須向越南政府申請專門的通行證。
當地人藍劍將我拉到村路旁邊榕樹的陰影中,手指指向涼亭。那是一塊已年深日久的石碑,斑駁的苔色隱隱地透出古意,碑體凜然聳立,零落飄下的榕葉掩不住它的崢嶸。
“這是大清國一號界碑,距今已有123年。”藍劍說,“那亭臺的頂端畫有東漢伏波將軍馬援的畫像。伏波將軍有許多傳說,本地京族民衆視其爲保護神。” 這塊界碑所處的位置,不僅是中國與越南的國界,對於中國國土更具有特別的象徵意義。中國大陸的海岸線東從遼寧省丹東市鴨綠江口起,西至廣西東興市北侖河口止,全長1.8萬多公里;而中國陸地邊界線則是從廣西北侖河口“大清國一號界碑”開始,向西南繞到西北,而後到東北遼寧省丹東市鴨綠江口止,全長2萬多公里。“大清國一號界碑”正是大陸海岸線和陸地邊界線的交匯點。
清王朝早已湮滅在歷史長河中,不復存在;但江山不改,經歷了百年滄桑的“大清國一號界碑”仍屹立於北侖河口,牢牢地錨住了祖國在物理上和精神上的疆域。界碑的正面寫着“大清國欽州界·知州李受彤書·光緒十六年二月立。”塗着紅漆的“大清國欽州界”的題字,看上去依然清晰、醒目。這樣的界碑在廣西中越邊境共有33塊,僅東興就有8塊。
如今,現代生活方式雖早已滲入東興,但當地人講述的故事卻與幾百年前沒什麼區別。翻山越嶺,我走過一個個牆壁刷成白色的小村,以及諸如古街、三德古教堂、寇井、竹山古戰場等衆多名勝古蹟。這些地方距離海灘僅十數米,海水清澈到底,天高雲淡,背後是兩道平緩的山巒,路邊散落着小鎮稀稀落落的房屋,居住着幾十戶人家。隨便和門口眯着眼睛搖扇子的老人們攀談幾句,他們仍舊會饒有興致地向你講述那個關於東興京族三島的神話傳說:這一帶原是一望無際的大海,海中的白龍島上住着一隻蜈蚣精,凡是經過的船隻,必須奉獻一個人給它吃,否則蜈蚣精便興風作浪,打翻船隻,吞食漁民。本族的英雄鎮海大王利用智慧剷除了害人的妖精;蜈蚣被斬成三段,頭變巫頭島,身變山心島,尾變萬浘島,這就是現在的“京族三島”。在公元15世紀末、16世紀初京族人從越南塗山遷徙來之前,傳說便是如此,如今這些故事還像從前那樣鮮活。
其實對於衆多旅行者而言,東興的京族三島更像是“沒有圍牆的博物館”。由於同屬古代駱越的後裔,因此時至今日,島上仍然保留着百越民族特有的習俗、方言與文化。而東興的京族人又具有極其開放的心態,幾乎毫無牴觸地接受外來文化;這可能與當地依山傍海的風土有關。當然,這個地區更吸引我的還是上千處百越民族的遺蹟。徒步深入行走,讓我更有時間去造訪這片百越族人舉國遷徙所至的最後土地,體驗此中承載着的京族三島的榮枯興衰。
徒步旅行的每一天,我都因島上的景緻與之前見到的北部灣沿海風光大相徑庭而驚歎。我最愛站在北侖河的岸邊,遠看河對岸一派歐陸風情的芒街民宅、河上來往穿梭的船隻、寬闊筆直的中越友誼橋;在這繁忙的芒街-東興口岸,市場與街巷中都擁塞着人流與貨品,構成了中越邊境城市濃厚的港口風情。
沿北侖河一路向上,河流兩岸的徒步路線需要頻繁上坡下坡。從竹山前往萬浘島,一年中大多數時候河流水位都很低,但夏季偶爾發生的南亞熱帶季風降水讓我不得不五六次涉水渡河。
接下來的幾天,我每天早上六七點就起牀,吃早餐,然後行走六至八個小時,日落之前到達另一個村莊。越往北走,越能瞭解北侖河既豪邁又溫柔的情味。沿岸的屋舍以榕樹爲圍垣,總是沉浸於靜謐中,而一天中隨着太陽位置的移動,屋舍的色彩時而紅、時而棕、時而褐,每一刻都有不同。
幾天以後,我跟着藍劍抵達了一座藏在腹地裡的村莊——“古榕部落”。這個位於東興鎮竹山村十八組的部落,建在榕樹林裡,由若干血緣相近的宗族、氏族結合而成的集體,幾年前纔對外界開放。
古榕部落延綿一公里,總面積195畝。走進古榕部落,一擡頭就可以清楚看見一片榕樹枝椏所編織而成的“天空”;這些千年大榕樹旁通常都保有許多古人所刻的石碑,有些是紀念某棵榕樹的茂密、長壽以及與該樹有關的傳奇故事之類,也有些則僅僅只是一些名字而已。一路上我們不斷看到“子孫滿堂”、“龍飛鳳舞”、“鴛鴦戲水”、“生死之戀”、“海順門”等字樣,每一棵榕樹都被賦予一個吉祥或昂揚的名字。
92歲的楊文老人頭腦清晰,笑起來很是開朗。他告訴我,古榕部落裡的人壽命都較長,這是因爲有古榕樹精靈庇佑的緣故。村裡許多人至今仍堅信那些神秘生靈的存在,“古榕能夠守護一方平安”,就連他們出海捕撈,臨走之前都會祭拜一下古榕樹。
佇立於我眼前的一棵被村民視爲“神樹”的古榕,據說其樹齡有1300年。樹高25米,冠幅1200平米。凸出地面約有3米多高的大榕樹根,它的四周豎起幾十個鱗片狀的根板,像個巨型寶塔糖。“神樹”的樹心看上去是空的,據說可以容納4、5個人。有許多村民從小就在這些榕樹下玩耍,或鑽樹洞躲貓貓,或爬上樹去掏鳥窩;青壯年時代在樹下談情說愛、織網補簍;到了耄耋之年就在榕樹下喝茶聊天、掛上吊牀睡午覺。古榕樹與這裡的村民朝夕相伴,每當村裡人遇到家庭不和、身體乏善等問題時,他們總會來到這裡祭祀樹神。
下午3點左右,古榕部落卻是另一種景象。海水漸漸退潮,海鴨成羣結隊在灘塗上覓食,耕海的人三三兩兩陸續走出村子,出現在海邊。我們跟隨着幾位村民來到灘塗,學着他們耙螺、挖沙蟲。女人們則是一幅“全副武裝”的派頭,她們頭戴斗笠,臉圍方巾,着高筒雨鞋,腰間扣着小筐、綁着耙繩,在灘塗上來來回回耙動着泥沙……每天只要退潮之後,她們都會來這裡作業,一直幹到天黑纔回去。
古榕部落有自己的漁家文化;在漫長的海濱生活中,他們形成了與內陸稻耕和山地文明迥然不同的生活風俗。他們有自己的信仰、歌謠,有瑰麗動人的傳說故事;而他們拉大網、圍箔、設繒、耙螺、挖沙蟲、照螃蟹、敲小蠔時展露出的高超勞動技巧,在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的。
後記
當我回到京灘的時候,夜色即將降臨。在蜿蜒曲折、長達數十公里的白沙灘上,遊客都已離去,而當地漁民熱火朝天的捕撈作業纔剛開始。他們白天休息,趁夜幕降臨把漁船開到預定海域,打開船上的大型燈組,將魚羣吸引過來。大約兩個小時後,就開始圍網捕魚,整個過程一般會持續5~6個小時。
在這個幾乎沒有受到光污染小漁村,“燈光圍網”是一種比較傳統的打漁方式。此時的天空、大海都沉浸在透明的淡紫中。沙灘靜寂,啓明星熠熠生輝。海面上,漁火星星點點,撞碎在海岸線上的浪花放射出了磷光。此時,與其說我是在觀察大海的風景,莫如說海浪與我心中的脈動已經交融在一起。我久久地站立東興的海邊,品味着漁民們看似簡單的生活:他們擁有信仰與熱情,絲毫未受21世紀的喧囂所動。這羣人,他們似乎存在於時間之外,而且很久以前就發現了完滿人生的秘密。
TIPS:東興旅行你不可不知
l 出行時間:
東興溫暖溼潤,各季節沒有明顯的自然區別。推薦您選魚蝦肥美的時候去,一般6月到9月是休漁期,但具體的休漁期每年不同,出行前可以關注一下。東興在傳統節日的時候,特別是春節的時候,遊人較少,是個躲避喧鬧、悠閒度假的去處。
l 交通工具:
南寧至防城港市之間交通很方便,琅東客運站有很多班次,快巴車票30元;注意不要坐到防城港,而是防城港市。
l 住宿:
東興的住宿非常便宜,可以讓你花很少的錢就可以享受星級酒店的服務。你可住在景區附近的金灘大酒店,也可以住在東興市裡,東興的解放路附近有許多便宜的旅社,價格在60元以下,適合揹包客投宿。
l 不可錯過的美食:
東興舊行關的雞粉、番薯粥、鐵板家鄉雞、糖醋排骨、越南小吃陰府飯、欖子燜沙箭魚等都是不錯的特色美味。
特別推薦:海到東興遊玩一定要去吃上一碗海鮮粥,那裡的海鮮粥店也是有名的。海鮮粥的用料很講究,要用新鮮的蝦、螺絲、魷魚等,加上一定水調製而成。要想粥的味道更鮮美的話,在粥煮好之前加上少量的魚露,再加上一點蔥花就可以食用了。金灘附近的大排擋有很好吃的海鮮粥和京族炒米粉,隨處有海蜇湯賣,有些遊客第一次喝這種海蜇湯可能不太習慣,一定要慢慢品味才能體會個中妙處。
屈頭蛋是東興的特產之一,也是京族的特色。這其實就是中止孵化的雞蛋或鴨蛋,味道鮮美,有滋陰補陽的效果,當地的婦女在坐月子時以此爲最好的補品,據說對男人來說也有滋補的功效。這個蛋的吃法有一定的技巧,把蛋殼敲開後,先品嚐蛋裡的汁液,這個可是屈頭蛋的精華所在,然後加入椒鹽,紫蘇葉等調料,再吃掉整個蛋。
當地人還喜歡有一種吃法,就是把剛孵了18天的蛋煮好後,去掉殼,加上新鮮的檸檬汁,再撒些炸好了的蔥頭、薑絲、鹽、香菜,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l 娛樂:
夏季來金灘的遊客,可以欣賞京族漁家的唱哈、跳竹竿舞、彈獨絃琴、拉大網、放蝦燈等娛樂活動。
l 特別提示:從東興到越南旅遊需要辦什麼手續?
從東興口岸出關赴越南,需持護照及越南簽證。隨團旅遊,可以與旅行社聯繫辦理落地簽證,時間兩個工作日,只需複印傳真護照,並準備1張2寸近期白底彩照即可。爲期一個月的旅遊簽證350元。東興的私人導遊比較多,常在關口和車站守着遊客,按一日遊或幾小時導遊來提供服務,價格非常便宜,80到150塊都有;但畢竟無正規管理的服務可信度不高,遊客需謹慎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