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機擦撞太罕見 4大疑點要查清
空軍臺東基地2架F-5E戰機22日在屏東牡丹鄉旭海海域碰撞墜機,國軍漏夜搜尋失蹤飛官潘穎諄,23日在附近海岸線找到鞋子、救生衣和機體殘骸。(民衆提供)
2架軍機在空中擦撞,除了雷虎小組做特技表演發生意外,絕少發生,空軍這次一定要調查清楚,說明事發經過。
2架F-5前天在空中進行隊型調整時,疑似擦撞而失事,首先,爲何在空中變化隊型、交換位置,是飛錯位置嗎?如果不做隊型交換,會有何影響?或是交換位置,也是空中訓練的一環?很明顯,兩機如果不換位置,應不會碰撞,當天空中究竟發生什麼事,必須要讓兩機變換隊型,空軍調查後,應說明白。
其次,這次執行基本對地炸射訓練科目,出發前的任務提示說了些什麼?按理說,任務提示會把飛機所有動作,說得一清二楚,飛機升空後,只是照本操練。空軍應公佈這批戰機出發前的任務提示內容。
第3,空軍應說明4架F-5做炸射科目執行情況,每架飛機都做了些什麼動作、科目是否都做完?或如外界傳聞,沒有做完科目,就提前結束返航,所以在22日下午2點30分自志航基地起飛,37分後,即下午3點7分於返航中碰撞。4機編隊到佳冬靶場炸射是必訓科目,平常做這個科目要花多久時間?
最後,F-5是部訓機,之所以如此稱呼,就是指空軍培養的年輕飛行員,在飛完高教機後,要飛戰鬥機,需要先飛部訓機,熟悉戰機技能,完訓後才能飛二代機,既然是銜接訓練,就要容許犯錯,萬一飛行員在空中犯錯,又該如何處置?空軍都應有套嚴密規範,纔不致發生憾事。
去年元月,前參謀總長沈一鳴撞山殉職,本是可以避免的,只要直升機再飛高一點,就不會出事。從沈一鳴的殉職,到這次兩機擦撞,空軍應該痛定思痛確切檢討,國人爲飛行員集氣祈福,但更不願看到悲劇一再發生,特別是可避免,而且也應該避免的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