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家牛肉麪店:店都被拆還接到房屋稅單
在華光社區每到吃飯時間總是用餐人潮不斷的(廖家牛肉麪店),隨着華光社區第二波強制拆除,也不得不吹起熄燈號,易地另起爐竈,廖媽媽拿着房屋稅單無奈的說,房子都被要拆了還來稅單,政府政策一變再變,同一條金華街只是過個杭州南路。就變成不同的兩種命運,這叫老百姓要怎麼活。
▼廖媽媽手拿房屋稅單無奈問說這還要不要交呀,而希望緩拆的心願,則是在怪手無情摧枯拉朽下落空。(圖/記者孫曜樟攝)
廖家牛肉麪店是廖媽媽從公婆手上在20年前接下來的老店,現在由她和兒子共同經營,廖媽媽說,公婆在57年前(民國45年)帶着當時年僅5歲的廖爸爸,從雲林北上謀生活,當時就落腳在現在將拆除的金華街111之13號,而她也是在金華街長大,孃家就在杭州南路那頭的新隆國宅。
廖媽媽說,當年嫁到廖家來時,原來也是上班族,直到20年前公婆年事己高,才和廖爸爸接下這麪店生意,當年因爲公婆不懂,就只買地上物而不知買土地過戶,今天才會變成違建戶;但是,同樣是金華街違建戶在她孃家那端,24年前改建成國宅時,政府是讓拆遷戶就地安置,配合貨款買下屬於自己的房屋。
可是,現在他們希望能比照就地安置,得到的答案卻是無法就地安置,到現在她一直不能理解,爲何同是一條金華街違建戶,竟會有兩種不同的命運,更好笑的是店裡從來沒有漏交一毛稅金,政府還來告我們不當得利,由於店面是橫之13到之16號四個門牌,當時被判要罰1600多萬元,經過不斷抗告、訴願罰金才還是要交166萬多,現在連謀生的地方都沒了,要叫我們如何交的出來。
隨後,廖媽媽拿出今年五月要交的房屋稅單說,房子都要被拆了,還有稅單來,這還要交嗎?而在金華街上的住戶有人是國民政府還沒來臺時,就己經在這居住了,現在政府說他們佔用國有地,真不知道底是誰佔誰的地。
廖媽媽最後無奈又不捨的說,現在他們已在金華街上找到一個店面,只求政府能多寬限他們幾天,待新店面裝潢好了,他們才能把生材器具搬進去。
但最後廖媽媽的緩拆心願並未能如願,強制拆除工作仍按照期程進行,拆除人員在協助他們將房內的生財器具到屋外後,機械怪手伸向了老店,一個存在近60年的老牛肉麪店正式走入歷史,廖家只好易地再起爐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