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 | 貨幣政策調整要用“組合拳”

文 | 塗永紅

2024年12月11~12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在部署2025年經濟工作的目標和重點任務中,會議定調,要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

貨幣政策是總需求管理、逆週期調節的有效手段。經濟具有周期性,針對不同的週期階段,制定擴張或緊縮的貨幣政策,增加或減少貨幣供給,調節流動性和利率,刺激或遏制需求,能夠確保經濟平穩運行。

當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我國經濟運行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主要是國內需求不足,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羣衆就業增收面臨壓力,風險隱患仍然較多。

面對內外部的複雜嚴峻形勢,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勢在必行。

通過營造更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發揮金融槓桿和加速器作用,有利於提振信心,刺激企業擴大投資,刺激居民增加消費,激發市場活力,確保國民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打好“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戰。

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充分發揮其逆週期調節作用,關鍵在於充實完善政策工具箱,選擇適當的貨幣政策工具,形成貨幣政策組合拳。

在合適時機,降低存款準備金率。降準可大規模釋放流動性,保持市場流動性充裕,促使貨幣供應量增長同經濟增長、價格總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2024年11月,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漲0.3%,擴大貨幣供給還有較大空間,而且我國目前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爲6.6%,降準空間較大。

下調基準利率,引導MLF(中期借貸便利)和利率走廊下行。通過進一步減輕企業和個人的融資成本,激發投資和消費動機,擴大消費信貸規模,增強個人消費能力。預計2025年歐美髮達國家將多次降息,爲我國降息創造外部條件。可與國際社會保持大致同步的降息,在刺激國內需求的同時,保持與美元的利差不變,避免套利資本流出衝擊金融市場,增加金融風險。

加大公開市場操作,購買更多國債和專項債。提高財政赤字率、增加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通過擴大政府投資,引導更多資金支持“兩重”項目和“兩新”政策實施,發揮政府投資撬動社會資金的槓桿作用,爲激發民營企業活力、增加就業和居民收入營造更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用好結構性政策,提高貨幣政策的前瞻性和針對性。以較低的利率擴大支持科技創新、清潔能源的再貸款規模,推動科技金融與科技產業融合發展,穩定出口“新三樣”,提升我國產業鏈穩定性和貿易競爭力。出臺更多穩定房地產市場的結構性工具,發揮好房地產產業對於穩預期、穩投資的積極作用。

加強匯率預期管理,確保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隨着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推進,匯率調節進出口貿易和資本流動的指揮棒作用凸顯。2024年前三季度,我國經常賬戶順差2406億美元,與同期國內生產總值之比爲1.8%,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2025年,保持匯率的穩定性,需要加強利率政策和匯率政策的協調,進一步完善匯率形成機制,形成有效的在岸匯率引導離岸匯率機制,加強與市場的政策溝通,引導市場預期,確保匯率穩定,爲促消費、穩外貿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撐。

(作者: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