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建築垃圾2020年破26億噸 推掩埋場轉型環保業抗污染

中國建築垃圾年產18億噸。(圖/達志影像美聯社,下同)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中國建築垃圾污染和垃圾圍城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到2020年,垃圾產生量將達到26億噸。近年來在政策催化下,中國建築垃圾掩埋場逐漸走入歷史,每年18億噸的建築垃圾將進入資源化利用階段,建築垃圾處理企業也將從依賴政府補貼方式,轉變爲將原物料回收再利用的環保產業

據《經濟參考報》23日報導,《〈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棄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實施情況的報告》顯示,中國固體廢物產生量持續增長,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形勢日漸嚴峻,其中光是建築垃圾每年就產生約18億噸。從資源化利用來看,中國建築垃圾總體資源化率不足10%,遠低於歐美國家的90%和日韓的95%,處理方式仍處於掩埋和堆放階段。

▼中國建築垃圾總體資源化率不足10%。

報導指出,山西省政府近日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建築垃圾管理加快推進資源化利用的通知》,明確提出,到2020年各設區市至少建成1個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設施,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30%以上,原則上不得再新設建築垃圾掩埋場。到2025年,全省建築垃圾資源利用率要達到60%以上,並逐步關閉原有建築垃圾掩埋場。

E20研究院固廢產業研究中心負責人潘功受《經濟參考報》訪問時表示,建築垃圾掩埋場事實上是建築垃圾調蓄場,其主要功能爲臨時儲存可回用建築廢料,以備新建路橋時回收利用。隨着中國城市建設的更新,建築垃圾的掩埋調蓄需求已日漸降低,不再是必要的解決方式。從全中國的現況來看,原生垃圾零掩埋是未來必然的趨勢。

▼北京實施垃圾智慧分類平臺取代人工廢品回收 。(圖/CFP,下同)

報導提到,潘功表示,隨着垃圾分類深入進行,特殊垃圾處理將進入針對性處理時代,對於建築垃圾而言,就地拆解還填、提高回收利用率將是主要的處理途徑。不過,由於運輸距離較遠、處理成本較高,大部分地區尚未建立強制收運體系,如果沒有足夠的財政補貼和政策保障,民營企業往往難以靠市場機制來獲取收入。

報導也說明,山西省提出,鼓勵具備條件的地區以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企業爲核心規劃建設新型建築材料產業化園區,推動建築垃圾再生產品規模化高效化、產業化發展。各市要制定支持政策,鼓勵透過以獎代補、貸款貼息等方式,支援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企業發展。此外,北京市朝陽區首個建築垃圾固定處置終端PPP專案將於2018年建成,每年可處置達100萬噸的建築垃圾。

報導最後提到,潘功指出,隨着利好政策效應的催化,經濟鏈將被打通,相關環保產業和企業將迎來巨大的市場空間,「進入新型建築材料產業化園區的企業可享受租金減免、稅收減免,未來不斷涌入的資本和企業也將透過規模效應促進成本的進一步降低,而新的處理工藝則將使被處理的建築材料更有市場。」

▼大陸近期持續推動垃圾掩埋場轉型爲環保回收產業。

★圖片爲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CFP視覺中國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