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批太年輕 陳長文爲王鬱琦抱不平
馬英九總統的兩岸外交人事改組,除了駐美代表金溥聰成焦點外,陸委會主委王鬱琦即將成爲「史上最年輕陸委會主委」也引發在野黨質疑;前海基會秘書長陳長文24日在媒體撰文爲王鬱琦抱不平,他認爲「太年輕」的評論,真正聚焦的重心,都帶有在這高齡化社會中對年輕世代一種錯誤的心理歧視與不信任。
▼這波人事改組,準陸委會主委王鬱琦也引發不少質疑。(資料畫面/東森新聞提供)
陳長文並指出,當大家聚焦王鬱琦的年齡與兩岸背景時,似乎忘了陸委會另一個「史上最年輕主委」-44歲就擔任陸委會主委的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
24日的中國時報「名人觀點」,陳長文以「天堂不撤守-44歲的蔡英文與43歲的王鬱琦」爲題,質疑外界「雙重標準」。他認爲今日對王鬱琦的質疑,例如沒有兩岸事務背景、輩份太輕等等都可以套用在2000年初任陸委會主委的蔡英文身上。除非民進黨認爲蔡英文擔任陸委會主委是失職的,否則以此來批評王鬱琦,豈非自我矛盾?
陳長文提到,從絕對值來看,40~60歲是人生中經驗、體力最平衡的時間,美國有許多總統如歐巴馬也是四十多歲就當選總統;中華文化過度的講究論資排輩,某種程度是壓縮了年輕有能力者對社會的貢獻。馬政府的內閣中平均年齡58歲,有年輕幹才加入,對年齡偏高的馬團隊,也有世代傳承的意味,否則等到2016年馬總統卸任,平均年齡再加4歲拉到了62歲的國民黨政務官團隊,要如何世代交替呢?
而對於「任用親信」的批評,陳長文更反問,普天下領導人,誰不是越信任的下屬越重用?真正的重點在於總統信任屬下的標準,是看關係遠近還是能力操守。陳長文甚至說,馬總統過去施政諸多掣肘的因素之一,有可能是他用了和他毫無默契的「社會賢達」,讓政府淪入多頭馬車、上令不下達的困境。他強調,政府存在的目的,「就是在於將政策依總統的意志,貫徹執行」。
陳長文還提到,很多社論對王鬱琦的任命,都太凸顯「個人條件」。其實,不管是江丙坤董事長或賴幸媛主委,在兩岸交出有目共睹的成績,都是因馬英九總統和大陸領導人端出正確的兩岸政策。就像蔡英文,在陳水扁鐵板一塊的兩岸政策下,能力再強也不可能有所表現。
陳長文認爲,身爲馬英九核心幕僚的王鬱琦,有馬英九正確定向的兩岸政策爲基底,同時又有馬英九的信任爲支柱,只要能零誤差地執行馬英九的兩岸政策,這項任命是可以樂觀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