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唯一木偶崑曲 驚豔蘇州

許仙白蛇故事膾炙人口,成爲戲曲很好的素材

木偶崑曲已列入非遺項目

木偶崑曲動作靈活。

木偶重約3至4公斤,如何操縱是一門學問

「雙手提活生旦淨醜千般態,一口唱妙喜怒哀樂百樣聲。」12月5日,2019長三角非遺交流會蘇州七都鎮太湖大講堂舉行,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搭建非遺展示及體驗平臺,向廣大市民展示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作爲大陸全國唯一木偶演唱崑劇戲種,來自七都鎮的省級非遺專案「木偶崑曲」驚豔全場

作爲七都鎮獨特的民間文化藝術,木偶崑曲始創於清道光年間,在繼承崑曲藝術特點基礎上加以創新,一面手提木偶表演各種動作,一面配唱崑曲,既充滿了木偶戲趣味,又容納了崑曲的高雅

2003年,爲保護傳承木偶崑曲這一文化遺產,七都鎮開始實施搶救計劃,將保護傳承木偶崑曲工作列入政府的十件實事工程之一。

2009年,七都洪福木偶劇團成立,成爲大陸唯一的木偶演唱崑曲的劇團,陸續吸納了本土專業化人才,積極開展戲曲下鄉、戲曲進校園、木偶崑曲講座專場演出等各類活動,贏得社會各界的一致讚譽

今年正值七都洪福木偶崑劇團復建10週年,交流會特別設置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非遺文藝匯演現場,三位傳承人表演崑曲木偶《白蛇傳.盜仙草》,惟妙惟肖的木偶表演,將抒情性強、動作細膩、歌與舞巧妙融合的崑曲表演得淋漓盡致、栩栩如生。

視聽盛宴韻味十足

除了洪福木偶崑劇團精心呈現《十五貫.訪鼠測字》、《吹喇叭》等多個木偶崑曲經典曲目外,來自蘇州吳江區、南通市上海市浙江省等地的單位也帶來了蘆墟山歌、同裡宣卷、杖頭木偶、越劇摺子、崑曲等精彩節目,爲江蘇市民呈現了一場韻味十足的視聽盛宴。

小靈通 木偶崑曲

這是一門木偶演崑劇曲的獨特民間文化藝術,也是崑曲另一種表演形式。木偶崑曲表演時所用的木偶約60公分高,重約3至4公斤,按生、旦、淨、醜等角色,用木頭雕刻製作。表演時用纏綿婉轉、柔曼悠遠的崑曲配以惟妙惟肖的木偶表演,將抒情性強、動作細膩、歌與舞巧妙配合的崑曲表演得淋漓盡致、栩栩如生。

木偶崑曲的誕生導因於崑曲曾一度蕭條,崑劇團在難以維持生計的情況下,爲了減少人員治裝等各項開銷,利用木偶劇來表演崑曲;它融合了崑曲的華麗典雅、婉轉細膩風格,並結合自身木偶雜技草根元素,更容易被一般民衆接受。既是對崑曲藝術的創新、改革,又有利於崑曲的傳承,爲崑劇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顧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