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倫教糕,被遺忘的本土優質名小吃,來歷甚至還是個謎
聲明:本文圖片多來自於廣東倫教糕,遺憾沒有拍到瀘州本土的。但是形狀差不多。
在瀘州的衆多小吃裡,倫教糕顯得頗爲特殊。若在網上查詢,會發現倫教糕本是廣東的特色小吃。從外觀上看,倫教糕糕體晶瑩雪白,表面油潤光澤,其橫切面和豎切面都有孔眼,類似蜂巢蛋糕,這些孔眼是在製作過程中發酵形成的。
關於倫教糕名字的由來,這得從廣東順德的倫教鎮說起。倫教鎮古稱海心沙,明朝時因當地官員管理鄉務有方,皇朝賜下“倫常之教”的匾額,此地便有了倫教之稱,而此地所產的這種特色糕,也就被稱爲倫教糕。倫教糕在中國有着超過 500 年的歷史,甚至可能更爲久遠。
那倫教糕是如何傳到瀘州的呢?有一種說法是外國傳教士帶來的,認爲是教會製作的糕點,因此得名“倫教(倫敦傳教)糕”,沽酒客開始都沒有質疑,直到看到廣東順德倫教鎮倫教糕,便對這種說法產生了懷疑。
更有可能的是在“湖廣填四川”時期,大量廣東人遷徙入川,其中不乏喜愛並擅長製作倫教糕的人,他們將這一美食帶到了瀘州。當時,西方國家披着傳教的外衣來到中國各地探尋搜刮,在四川也有他們的蹤跡,從樂山)到瀘州,他們爲了籠絡百姓送齋飯,可能會選擇香甜、嫩滑、餈糯爽口的倫教糕。不過,這應該不是倫教糕傳入瀘州的主要原因,主要還是人口遷徙帶來的文化交融。
瀘州倫教糕的傳承和發展,離不開毛派的創始人毛樹雲先生。當年,毛樹雲先生爲了給第三個兒子謀生計,選擇了改良倫教糕這一特色美食。他在保留倫教糕原有特色的基礎上,結合瀘州當地的口味偏好和食材特點進行了改良。
他精心調整了原料的比例,比如在米粉的選擇和用量上,可能選用了當地更優質的糯米粉和粘米粉混合,使得糕體更加軟糯又不失彈性。在發酵環節,他或許控制了溫度和溼度,讓孔眼更加均勻細膩,口感也更加蓬鬆。在糖的使用上,也許嘗試了本地的特色糖類,使甜度更加適中,香味也更加濃郁。這些改良細節雖已成爲毛派內部的秘方,但正是這些改良,讓倫教糕在瀘州這片土地上煥發出新的生機。以上屬於江陽沽酒客個人的猜測,希望有專業人士可以多多探討,但是請不要夾槍帶棒,本人不跟任何人提供情緒價值。好言還好語,我就尊重你,惡言來相希,大家不講理。
在過去,倫教糕是瀘州宴席上的常客,它既好看又好吃,深受大家喜愛。然而,隨着時代的變遷,瀘州年輕一代對倫教糕的接觸越來越少,如今想買都很難找到。這一承載着歷史和文化的美食,正面臨着被遺忘的困境。我們希望那些知曉哪裡還有倫教糕售賣的朋友能夠分享信息,同時也期待有機會能進一步深入研究倫教糕的歷史成因,把瀘州這一特色美食重新提煉和推廣出去。
瀘州的美食文化豐富多彩,倫教糕作爲其中獨特的一員,有着它不可替代的價值。它見證了地域之間的文化交流與融合,從廣東到瀘州,跨越千里,在歲月的長河中留下了獨特的印記。
沽酒客覺得,尤其是餐飲領域的從業者們,有責任讓這一美食繼續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瞭解它的故事和美味,讓瀘州倫教糕再次出現在大衆的視野中,成爲瀘州美食文化的一張閃亮名片,讓那獨特的香甜滋味再次在人們的舌尖上綻放,勾起一代人的回憶,也吸引新一代人去品嚐和喜愛。這樣,倫教糕所承載的文化和情感纔不會消逝,而是在新的時代裡延續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