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國家美術館行前須知

文字/金榮淑 譯稿簡鬱璇 圖片提供/《手上美術館

倫敦國家美術館與其他歐洲美術館大異其趣,設立目的並不是爲了展示王室珍貴收藏品。儘管查理一世在位時,英國王室收藏的藝術數量十分豐富,但後來以克倫威爾爲首的清教徒革命爆發後,查理一世被送上了斷頭臺,藝術收藏品全數遭到拍賣或流散於歐洲各地。

即使大英博物館於1753 年成立,但主要僅收藏與展示古代文明古物、肖像畫、錢幣、獎牌等。爲了透過名作鑑賞來推動教育與藝術的發展,各方人士提出了「以繪畫爲重心」的理念,以及設立國立美術館的必要性。

就在1823 年,俄羅斯出身的金融界大老約翰‧ 朱里斯恩格斯坦(John Julius Angerstein)辭世,他所收藏的38 幅畫作流至畫市。該說是老天眷顧嗎?英國政府當時正好接收了奧地利的戰爭債,財政上游刃有餘,於是即時購入了這批差點落入歐洲富豪手中的藝術品,而目的自然是爲了設立美術館。受到英國政府精神感召,多位富豪也相繼大方捐出個人珍藏,風景畫家康斯塔伯(John Constable)的贊助人暨業餘畫家喬治‧ 博蒙特(George Beaumont)爵士將自身藝術收藏無償捐給國家,而後牧師威爾‧ 卡爾(Holwell Carr)也跟進效尤

1824 年,政府先將恩格斯坦位於倫敦帕摩爾街(Pall Mall)100 號的私人故宅改建爲國家美術館,1838 年才遷至倫敦最熱鬧的市中心──特拉法加廣場(Trafalgar Square)附近,一棟由威廉‧ 威爾金斯(William Wilkins)打造的宏偉古典新建築。之後,政府提出減免稅金等優惠,各界捐贈作品數量與日俱增。而且每當預算充足時,政府也會收購更多作品。之後一路持續增建與改建,到了2003 年,全館外觀已與現在相去不遠。

始於38 幅畫作,如今收藏多達2,300 餘幅世紀末期、文藝復興初期,乃至19 世紀末期的作品,堅持只展示精選畫作的倫敦國家美術館,不論在品質或數量上,都絲毫不亞於羅浮宮

即便二次世界大戰時,英國政府曾將所有館藏移至威爾斯的一處秘所,但國家美術館內仍維持每月展出43 幅作品的習慣。總之,國家美術館儼然是英國的門面之一,與國家自尊心之間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

▲倫敦國家美術館前的街頭藝術家。

然而,國家美術館不僅僅用以宣揚英國的偉大,只要是渴求文化洗禮的人,均能受其恩澤。過去,歐洲大型美術館全面禁止無大人陪同的孩子入場,但國家美術館自開館開始,便秉持如是精神:「爲社會底層人士與無父母隨行的孩子提供欣賞畫作的機會」,允許孩童單獨入場。此外,有人曾提議將美術館遷至不受噪音、污染所擾的幽靜郊區時,館方顧及大衆交通便利,仍執意留在倫敦市中心。國家美術館的理念始終如一:爲了無法收藏藝術作品市井小民,提供免費欣賞作品的機會,從1838 年至今,不獨厚英國公民,任何國家的旅客都能免費入內參觀

展示空間導覽

位於二樓的展示空間大致分爲3 區。1991 年,知名建築家羅伯特‧ 文丘裡(Robert Venturi)以後現代風格精心建造了聖斯柏利館(51 ~ 66室),該區展示1250 ~ 1500 年的作品。進入本館後,西翼(2 ~ 14 室)主要展示1500 ~ 1600 年的作品,北翼(15 ~ 32 室與37 室)的作品年份爲1600 ~ 1700 年,而東翼(33 ~ 36 室、38 室~ 46 室)則展出1700 ~1900 年的畫作。如果你想按照年代次序進行藝術鑑賞之旅,從美術館外側、宛如別館的聖斯柏利館進入最佳。

▲聖斯柏利館。

藝術史的角度來看,1250 ~ 1500 年正好是中世紀後期與文藝復興時代。因此,在聖斯柏利館內可見證欠缺寫實感的中世紀藝術風格,乃至文藝復興時期繪畫形式的變化過程

來到作品年份從1500 ~ 1600 年的西翼,可親眼看到拉斐爾達文西與米開朗基羅三巨匠大放異彩,引領你進入文藝復興全盛時期,見證從義大利開始,越過阿爾卑斯山到了北方,綿延整個歐洲大陸的過程。拉斐爾過世後,宗教改革旋風,加上查理五世大肆洗劫羅馬的社會亂象,宣告文藝復興的終結,而隨之開展的矯飾主義(Mannerism),其代表傑作在此也能一覽無遺。

千禧橋

在北翼內可看到「巴洛克」時期(1600 ~ 1700 年)的作品,運用強烈的明暗對比手法,並以構圖、線條展現流動感。巴洛克時期發展出了更能震懾並打動人心的藝術風格,擄獲了因宗教改革而顛沛流離的信徒們的心。同時,在君主專制統治下的法國、西班牙等國,強調君主之偉大的大規模建築事業,以及室內設計大膽結合藝術的意識也跟着擡頭。巴洛克藝術便是在此過程中發展而成的。另一方面,在荷蘭藝術展示室也能見證因新教、舊教差異而產生變化的社會萬象,以何種方式反映於藝術上。

最後,在東翼(18 ~ 19 世紀畫作)則可見到以各國學院爲基礎,保守藝術與新世代藝術交織下產生的衝突。如果想參觀21 世紀以後的藝術作品,可移步至鄰近的泰特現代藝術館(Tate Modern)或泰特不列顛美術館(Tate Britain)。

▲倫敦薩奇藝廊

*編按:本書畫作標註之館藏位置,可能因館方策展安排、維護修復等因素,調換展示空間或未展出。本文提供截至《手上美術館3:倫敦國家美術館必看的100幅畫》出版日期2017 年5 月之最新資訊,實際展品與位置,以倫敦國家美術館官方資訊爲準。

《手上美術館3:倫敦國家美術館必看的100幅畫》

作者:金榮淑(김영숙)

出版社:商業週刊

出版日期:2017-05-04

【延伸閱讀】

範艾克,〈阿爾諾芬尼夫婦像〉

昆丁馬西斯,〈醜陋的公爵夫人

梵谷,〈向日葵〉

※本文由《alive》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