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兩岸關係中的維持現狀
維持現狀是一個抽象且不確定的概念,帶有消極的意味,一般來說,對於現狀環境感到滿意或是勉爲接受或是不得已的情況,都會傾向維持現狀;而對現實環境不滿或是感到壓力或是有力突破者,都會傾向改變現狀。而兩岸關係中的維持現狀,其意涵更頗值玩味。
事實上,兩岸當局對於現況都並不滿意,而是勉爲其難接受,這是正視現實;維持現狀只能保持現狀均勢狀態,對於國際及兩岸間不致於招致明顯而立即的危險,對於國際來說當然是最理想的狀態;對於臺灣方面來說,因爲無力且無法改變現有狀態,無法找出一套比現狀更可行且適合的解決方案,故只能消極維持現狀,而無法積極改變現狀;對於大陸當局來說,對於目前現狀當然是更不滿意,但又無法找出最妥適的方案,因此不得已只能默視兩岸目前現狀,正視分治的現實。
然而我們必須思考,面對現狀一個不確定的概念,我們常常以不同的標準,針對不同的對象、環境,給予不同的評價與檢視。例如國民黨提出兩岸關係依據中華民國憲法,現階段維持海峽兩岸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卻遭到認爲是偏安格局、賣臺、違反一中憲法之指責;但是當民進黨蔡英文在日前召開第二次中國事務委員會拋出兩岸關係的新說法,就是「維持兩岸現狀」之際,維持現狀變成民進黨兩岸關係的核心,民進黨重返執政後將致力的目標時,民進黨現狀是否符合目前定義現狀不無疑問,卻可以得到外界的諒解。臺灣朝野兩黨不都是維持現狀嗎?爲何會有不同的反應,顯然因爲對象不同,故標準自然也相異。
蔡英文主席指出兩岸目前的無奈,雖然她的維持現狀是兩國論是一中一臺,但臺灣多數民衆對於蔡主席包裝過後的維持現狀多半是可以接受,以致民進黨內諸多天王要角紛紛力挺,還有許多人替其進行詮釋;蔡英文的維持現狀,是一種刻意迴避爭議,擺脫九二共識及一箇中國的束縛,也是一種選舉策略,刻意淡化兩岸議題的模糊仗,企圖得到美國與大陸的諒解,使民進黨成爲維持臺海現狀的守衛者,這種策略期盼能夠得到臺灣民衆的支持。
美國臺海問題專家包道格(Douglas Paal)對於蔡英文所提出的「維持兩岸現狀」,表示維持現狀的完全意涵是什麼?現在還少爲人知。不管是北京方面,還是民進黨方面,還有很多未知未決的東西,變數太大,因此現在就維持現狀下結論爲時尚早。顯然美方學者對於「維持兩岸現狀」內容也不十分確定。
然而國民黨馬政府主政,不也是維持現狀嗎?爲何無法得到外界的肯定?或許是因爲中華民國憲法的關係,也或許是一箇中國及九二共識的緣故,故提出的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反對者都認爲是統一,對於國民黨所提出的維持現狀就是不放心,以致許多言論及政策所詮釋的維持現狀,讓外界並不認爲是維持現狀。
那麼到底什麼是現狀?美中臺三邊關係中的一法及三公報,究竟是不是現狀?根據憲法及增修條文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相關法律,在尚未修改前是否就是現狀?如果這些都是現狀,爲何臺灣朝野兩黨所提出的維持現狀,外界會有不同的解讀及看待,只能說明大家是帶着既有立場及偏見來看待現狀。
民進黨蔡英文主席提出維持現狀,可以算是一種善意,但現狀是什麼恐怕必須闡述的更爲清楚;我們也必須深思在看待現狀時是否存在不同的雙重標準?常常發生以人廢言及偏見的情況;現狀真的是最好的嗎?大家是否能夠找出比現狀更滿意的選項,畢竟我們對於現今的狀況都頗感不滿,現狀總是希望能夠更好,畢竟人類是不斷進步,現狀總有它的侷限性。
總之,當政治人物使用現狀這種不確定概念之際,我們必須格外謹慎,首先了解現狀是什麼?我們對於現狀解讀的標準是否一致?有沒有比現狀更好的突破之道。衷心期盼蔡英文主席對於現狀能夠闡釋更爲清晰,她強調處理兩岸關係的基本原則就是「維持兩岸現狀」,這確實是兩岸目前尚未找出路徑前不得已的方案,但現狀並非是恆常不變及固定的,維繫臺海和平及持續兩岸關係穩定發展並非靠現狀就能維繫的,畢竟環境在變,兩岸情勢也在變化當中。
●作者劉性仁,北市,博,中國五權憲法學會成員。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討論與聲音,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