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果還能吃?發黴切掉就好? 食農專家曝驚人風險

落果掉到地面有肉眼看不到的風險,除非做全套該有的安全檢測,否則依照正常的食品良好規範,都不建議拿來用。圖爲臺東文旦柚災損落果。本報資料照片

近年來大衆關心剩食,減少食物浪費對地球永續有助益的事,但農業粉專「韋恩的食農生活」版主韋恩提醒,減少食物浪費的同時,也要以食安與衛生爲前提,畢竟如果人體失去健康,是失敗的永續。

韋恩說,民衆常認爲,「蔬果發黴部分切掉就好」、「落果撿起來還可以吃」,但這些都是不正確的觀念。疑似腐敗的食物最好的處理方法,不是把爛掉的地方切掉就好,而是要整個丟棄。

韋恩表示,因爲,造成腐敗的病菌尤其是黴菌,如果在蔬果表面出現時,代表還有許多看不見的菌絲,可能已經遍佈蔬果內部了;若只切掉壞掉的部分,不代表也把內部的菌絲也切乾淨,若吃了太多黴菌,可能會造成黴菌性腸胃炎,黴菌毒素(如黃麴毒素)也有致癌風險(如肝癌),不可不慎。

他表示,落果掉到地面有肉眼看不到的風險,除非做全套該有的安全檢測,否則依照正常的食品良好規範,都不建議拿來用,也不是拿去加工就好;因爲落果風險有三種,包括酵素分解、微生物污染、與化學物質污染。

韋恩表示,所謂酵素分解,是落果掉在地上受到撞擊,不只造成表面瘀傷,內部也可能受內傷,這樣都會造成少數細胞、細胞壁破裂,細胞內部的酵素開始啓動反應,所以外面看不見,但內部已開始分解或腐爛,外部瘀傷,也是微生物入侵蔬果內部的絕佳入口。

他說,土地是微生物的家,落果掉到土地上就沾了細菌、酵母菌、黴菌開始作用。這些微生物不僅造成腐敗,還可能產生看不見的毒素,像是常見於受傷水果中的「棒麴黴素」(Patulin),其急性、毒性症狀爲腸胃道充血、出血與潰瘍,長期毒性爲肝、腎臟毒性、基因毒性及致畸胎性等作用。

而化學物質污染,蔬果農場地面可能有較高濃度的化學物質,落果比較容易沾到的,有可能撿起來後洗也洗不完全。

韋恩說,食物到底要不要丟棄,實在是生活中都會遇到的(困難)抉擇,臺灣人又天性節省,看到貌似完好的食物,實在不容易狠下心丟掉;但冒險前還是思考一下自己的身體健康也很重要,肝、腎這些主管解毒代謝的器官,會不會向你進行無聲的抗議;在談環保之同時,人體的健康安全同時得確保,這樣纔是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