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今年要造數千臺“擎天柱”,未來兩年每年翻10倍

馬斯克計劃讓“擎天柱”的隊伍規模不斷壯大。

1月9日消息,在於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的CES展會上,馬斯克通過視頻直播接受營銷公司Stagwell首席執行官Mark Penn採訪時透露,特斯拉計劃在2025年生產數千臺人形機器人Optimus(擎天柱)。

他還表示,若一切順利,2026年計劃將產量提高至2025年的10倍,即大約5萬到10萬臺,2027年進一步提高至10倍,也就是50萬臺起。

在去年6月的特斯拉年度股東大會上,馬斯克就曾表示,該公司將於2025年開始 “限量生產” Optimus,並於2025年在自有工廠裡進行測試。但在一個月後,他又宣佈Optimus的生產時間推遲,計劃在2025年進行小批量生產,供內部使用。

特斯拉的Optimus項目始於2022年的AI Day。繼2023年推出第二代產品後,特斯拉曾在去年5月發佈了第二代人形機器人在工廠工作的視頻,展示了其將電池精準放入托盤的能力。

當前全球人形機器人的整機公司數量在不斷增加,該領域已吸引特斯拉、華爲等海內外科技巨頭入局,國內傳統家電企業如美的、海爾等也相繼跟進。不少國內創業公司,如優必選、達闥機器人、智元機器人、宇樹科技等也在人形機器人上加速研發。

據國際機器人協會預測,2021年到2030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年複合增長率將高達71%。中國電子學會數據顯示,到2030年,中國的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達到約8700億元。

英偉達CEO黃仁勳此前也表示,未來有三種機器人有望實現大規模生產,即汽車、無人機和人形機器人,而且幾乎僅限於這三種,歷史上出現過的其他類型的機器人都很難實現大規模量產。

不過,人形機器人行業也面臨諸多挑戰。例如算法上要實現物體、場景和運動軌跡三個維度的泛化難度較大;硬件方面,末端執行器尚未有真正通用的產品,關節驅動能力也有待提升。人形機器人目前大多處於小規模量產階段,距離形成規模化商業應用仍需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