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國賊!從雙料冠軍到體壇白眼狼,卷幾十億逃亡美國,裝病不回國

衆所周知,當運動員掛靴離場,他們的名字往往也隨之逐漸淡出公衆的記憶。大部分運動員在結束了光彩奪目的職業生涯之後,會選擇安靜地退出舞臺,悄然融入日常生活之中。但也有一些人,退役並不意味着結束,他們成功地轉戰其他領域,如商界或娛樂界,繼續書寫着自己的傳奇故事。

比如,曾在體操和花樣游泳賽場上榮獲無數榮譽的吳冰,她沒有隨着退役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之外,反而在娛樂圈闖出了新天地。她的足跡不僅僅侷限於銀幕前的表演,更拓展到了企業經營和資本市場,她的公司不僅成立而且成功上市,一時間成爲業界矚目的焦點。

然而,吳冰的故事卻在高潮迭起之際,出現了戲劇性的轉折。在她事業的巔峰期,竟傳出她攜帶高達44億資金潛逃至美國,並改變了國籍,使得投資她的衆多投資者遭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這個曾經在體育界光芒四射的冠軍,爲何會選擇這樣一條令人難以理解的道路?

吳冰的少年時光,是一段充滿汗水與默默忍受的歲月。雖然出生在一個經濟條件不錯的家庭,但是在她五歲的時候,父母就決定讓她開始學習體操。從那時起,直到十七歲,吳冰幾乎將所有的時間都奉獻給了刻苦訓練,與其他同齡人的無憂無慮形成了鮮明對比。

在追求極致柔韌性的過程中,吳冰的教練會坐在她身上,以此來加強訓練強度。儘管年幼的她汗流浹背,承受着巨大的身體壓力,但她卻始終咬緊牙關,從不吭聲。每當淚水欲滴時,她就會回想起教練冷漠的話語:"流淚無益,練習不可停歇。" 這樣的日子一天天過去,年復一年,吳冰終於熬過了那段最爲艱苦的歷練,並憑藉自己的堅持和努力,自十三歲起便開始連續收穫全國體操女子全能冠軍頭銜,接連四年更是贏得了無數獎項。

到了十七歲那年,當國家體育協會決定組建花樣游泳隊時,吳冰在一次偶然經過游泳館,目睹了水中運動員們的優雅舞姿,內心深處便被強烈地觸動了。她的興趣也就此從體操轉移到了游泳。

相較於體操,花樣游泳的要求在某種程度上似乎更爲寬鬆,規則也顯得更加自由。基於對游泳的濃厚興趣,吳冰作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她決心放棄體操領域的榮耀,轉而加入花樣游泳隊,從零開始。儘管她的這一選擇遭到了不少人的質疑甚至嘲笑,但吳冰並未將旁人的目光放在心上。憑藉着她超凡的柔韌性和堅持不懈的努力,吳冰很快在花樣游泳界嶄露頭角,再次獲得了全國冠軍的榮譽。

經歷了長年累月的體育訓練,吳冰的身體承受了不少傷痛。在她步入運動員的退役之齡後,她被順利引入體育學院深造,開啓了她人生的新篇章。然而,體育學院的生活並未如她所願般充滿趣味。作爲體育特長生的她,仍需不時代表學校參與比賽,而在平日裡,她的時間同樣被一成不變的訓練所佔據,這種單調乏味的生活對她而言,似乎毫無吸引力。

直至1988年,25歲的吳冰迎來了生命中的轉折點,她決定捨棄學業,遠赴澳大利亞墨爾本,擔任體操教練。儘管這份工作帶來了優越的薪資和生活環境,吳冰對此並不感到滿足。她發現當地的體操運動員並不能承受中國式的嚴苛訓練,無法發揮出她所期望的潛力,因此她選擇轉戰美國,希望在那裡找到新的舞臺。

然而,在追求自由和個性的美國,吳冰的嚴格教學方法並不受歡迎。一次,她在與一個淘氣的學生髮生衝突時失去了控制,說出了不該說的粗言。孩子的家長得悉後,向體操隊投訴,導致吳冰被以“暴力傾向”爲由解僱。

儘管遭遇挫折,但生活總有轉機。1991年,吳冰決定嘗試前往好萊塢碰運氣。恰逢成龍正在拍攝電影《舞臺姐妹》,劇組急需一位能夠翻跟斗的女演員。憑藉自己的專業背景,吳冰輕鬆獲得了這次機會。隨着電影的成功,吳冰迅速成爲了人們熟知的面孔。在短短三年內,她出演了15部電影,片酬也水漲船高。

1993年,吳冰的職業生涯再次飛躍。儘管作爲武打演員頗受歡迎,但她知道自己還無法與當時的一線明星林青霞、張曼玉相提並論。爲了更好地發展前途,增加收入,吳冰聯繫了老朋友丹·密茨,並與他以及另一位朋友肖文閣合作,共同創建了DMG娛樂傳媒公司。根據協議,三人各持公司三分之一的股份。

他們的公司從做廣告起步,雖然初期充滿挑戰,但吳冰在創意和拍攝過程中的親力親爲,讓她獲得了極大的滿足感。經過一段時間的艱苦奮鬥,憑藉吳冰的人脈和肖文閣的背景,公司逐步在行業中穩健前進,甚至與德國大衆、馬自達、捷豹、耐克等知名品牌建立了合作關係,這足以證明DMG公司的實力與影響力。

在初步嘗試廣告業並取得一定成效之後,吳冰將她的野心延伸到了更加廣闊的影視領域。在這個階段,肖文閣向充滿野心的吳冰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提議:引導公司走向公開市場進行融資。爲了將這個大膽的想法變爲現實,吳冰開始了精心的策劃與佈局。

自2008年起,直至2013年,DMG公司不僅建立了多達8家分支機構,還涉足了電影投資領域,製作了《建國大業》、《杜拉拉昇職記》以及《夏日樂悠悠》,並引進了《暮光之城》和《生化危機4》等國際知名電影。

儘管公司投資的電影中,只有少數幾部獲得了商業上的成功,其他大部分電影甚至出現了虧損,但這些都未曾影響吳冰的大計。在她看來,相較於通過上市獲得的資金,電影的盈利只是小菜一碟。從2014年開始,吳冰通過粉飾賬目和製作虛假的財務報表來包裝DMG公司的形象,進而通過融資手段讓資本得以倍增。這一系列操作爲原本不具備上市資格的DMG公司打開了上市之門。

藉助高金食品這一“養豬專業戶”的殼資源成功上市後,吳冰向公衆承諾,在接下來的三年裡,公司每年都能保證實現至少2000萬的淨利潤。

這番話語成功吸引了衆多股民的目光,他們紛紛購入DMG公司的股票,希望能從中獲得分紅。然而,這些股民並未意識到,吳冰和她的團隊正隱匿在幕後,覬覦着他們投入的本金。

有人評價吳冰,認爲她並非典型的電影製作人,而更像是一位精通資本運作的華爾街投資家。的確,吳冰在資本運營和市場營銷方面展現出了非凡的才華。她不僅頻繁與國際著名的導演和演員合影,以此提升自身及其公司DMG的知名度,還積極參與各類慈善活動,爲自己和公司增添光環。

在幕後,吳冰已經把公司的股份轉讓給了她的丈夫肖文閣,使得肖文閣持股比例達到70%,他的個人財富也因此飆升至360億以上。儘管財富大增,肖文閣選擇了退居幕後,靜候套現的最佳時機。DMG公司的股價持續上漲,吸引了大量投資者的關注。當市場條件成熟時,吳冰開始進行幕後操縱,準備將股份變現。

在此過程中,作爲公司董事長的吳冰,解除了許多公司高層的職務,自己一人兼任多個重要職位,包括董事長、總經理、財務總監等,以便更加方便地控制公司運作。

吳冰夫婦採取了謹慎的套現策略,避免一次性套現導致股價暴跌。肖文閣巧妙地通過借款填補公司資本,以隱蔽的方式進行資金收割。首位嘗試的投資者於曉非,在兩次套現中損失了24.04億元。除了直接套現,吳冰夫婦還將其股份抵押給銀行等機構,最終套取了總計44億元的現金,並通過各種手段將資金轉移至海外賬戶。

到了2018年,由於肖文閣不斷質押股權,DMG公司的資金鍊已經岌岌可危,公司如同處於風暴中的孤舟,隨時可能沉沒。在所有計劃都已經就緒後,吳冰夫婦悄然離開,前往美國享受奢侈的生活。而DMG公司在資產轉移後,股價暴跌,導致公司最終宣告破產,許多投資者因此損失慘重。

儘管吳冰曾公開承諾她會盡力拯救公司,但實際上她早已和肖文閣一起秘密前往美國,留下了一地雞毛。她在海外的生活極盡奢華,與她在國內造成的經濟災難形成鮮明對比。當吳冰的欺詐行爲最終曝光,儘管國內監管機構介入調查,但由於她已經取得美國國籍並以病情爲由拒絕回國,法律難以對她進行追究。

吳冰退役後的人生軌跡,無疑充滿了戲劇性和爭議。她由一位備受尊敬的成功人士,淪爲了衆人唾棄的對象,因其涉嫌欺詐和造假行爲。儘管吳冰夫婦目前可能無需爲其在國內的行爲承擔後果,但不義之財終究難以長久。希望這一事件能給人們帶來警示,提高警惕,避免落入類似騙局。